《融水湖正在加速冰川的流失》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 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20-10-23
  •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与陆地上的冰川相比,冰川边缘形成的融水湖会使冰川退得更远更快。但这些冰川湖泊的影响在目前的无冰模型中并没有体现出来,因此,未来几十年融水湖对冰川衰退率和冰质量损失的影响可能被低估了。现在许多冰川在融化的山脊后面形成了湖泊,最终形成冰川,它们被称为前冰期湖泊。气候变化导致全球冰川融化加剧,进而导致前冰期湖泊的规模和数量急剧增加。但是,以前关于前冰期湖泊对冰川消融速率和冰川变化的影响还不太清楚。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首次利用计算机模拟量化了前冰期湖泊对冰川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相同冰川在同气候条件下,前冰期湖的存在使冰川后退了4倍多,融化速度加速了8倍。模拟结果显示,前冰期湖泊对冰川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几十年到几百年之间,而不是几千年,这意味着冰川退却的速度比单纯的气候变化要快得多。然而,如果在对冰川的模拟中忽略了与冰接触的湖泊的影响,很可能会错误地得出冰川衰退的时间和速度,尤其是前冰期湖泊形成后时间和速率的变化。因此,要获得全球冰川消融的精确图像,就需要将前冰期湖泊影响纳入所有的模型和模拟中。这项研究对于其他方面的研究也很关键,因为冰消退的时间常常被用来确定全球气候事件。关于海洋环流等现象在冰川消退时对全球气候系统的影响中所起的作用,人们已经做出了重大推断,但仍缺乏实质性的证据。
    相关论文链接: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29/2020GL088865
    (郭亚茹 编译;於维樱 审校)

  • 原文来源:http://www.leeds.ac.uk/news/article/4687/meltwater_lakes_are_accelerating_glacier_ice_loss
相关报告
  • 《ES&T:定量冰川融水和人类活动对湖泊沉积物中污染物累积的贡献》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lifs
    • 发布时间:2020-07-30
    •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许多冰川正在融化,导致污染物会被释放。处于偏远地区的高山湖泊,大气污染物(人为源)和冰川释放的污染物终将汇入湖泊沉积物中。迄今为止,如何定量不同输入过程对冰川补给湖泊沉积物中污染物积累的贡献,尚未有公开报道。为填补这一空白,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中心、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环境质量与安全团队选取青藏高原南部枪勇错(半封闭冰前湖)作为研究对象,钻取了一根长 28 厘米的湖芯,可追溯到 1836 年 。 基于气候反演、污染物浓度 - 通量的沉积历史和正矩阵分解模型的定性 - 定量分析, 该研究首次估算了冰川融水和人类活动对 西藏 冰前湖泊沉积物中污染物累 积 的贡献 。 沉积物的地球化学指标( TOC 、 IC 、 Rb/Sr 和沉积速率)和本地气象数据(图 1 )均表明,枪勇错在过去两个世纪里呈持续变暖的趋势,导致冰川融化加剧、侵蚀加强,枪勇错沉积速率增加。 污染物的浓度 - 通量剖面可能与人为排放历史广泛相关。有毒元素的浓度 - 通量在 1880-1920 年间出现两个峰值(图 2 ),此期间西藏曾发生两次抗英战争( 1888 年和 1904 年); 1950s 的峰值(图 2 ),可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1945 年)引起全球金属元素排放量增加有关;在 1980s 以前,有毒元素的趋势基本与欧洲和前苏联排放模式一致,但之后与中国和南亚的排放模式更吻合。汞浓度 - 通量的时间趋势以 1940 年为界(图 2 ),在 20 世纪 40 年代后显著增加,与亚洲的汞排放历史同步(特别是中国和印度) ; 黑碳浓度的历史趋势虽不明显,但通量的历史趋势是上升(图 2 ),这可能由于中国和印度排放量不断增加而造成。 基于以上结果,应用正交矩阵因子分析模型估算出不同输入过程的贡献(图 3 ),结果表明:人类活动的贡献从 1850s 的低于 10% 增加至 1980s 的 40% 以上;冰川融水释放污染物的信号明显,其贡献在 1950s 达到最大值( 61% );近二十年来,西藏湖泊沉积物中 90% 的污染物累积是人类活动和冰川融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按照这个趋势,未来,冰川消融和人为排放的共同作用将显著增加亚洲高山湖泊污染物的累积。 本研究获得中国科学院 A 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 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上述研究成果发表于 环境领域顶级学术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我所硕士研究生祝婷婷为第一作者,王小萍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论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0c01849 ( Z hu T. T.; Wang, X. P. ; Lin H.; Ren J.; Wang C. F.; Gong, P. , Accumulation of pollutants in proglacial lake sediments: Impacts of glacial meltwater and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doi: 10.1021/acs.est.0c01849 )。
  • 《秘鲁冰川的消失 》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19-10-14
    • 热带冰川存在于赤道附近,海拔在 4000 米以上。秘鲁是 92%的热带冰川覆盖地区的家园。 由于其地理位置,热带冰川对气候的波动和变化特别敏感。据报道,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 在安第斯山脉的某些山脉,如布兰卡山脉,冰川一直在加速退缩。对单个冰川质量守恒的检测 也显示出冰川的显著减少。 利用卫星数据对秘鲁安第斯山脉 2000-2016 年间的冰川变化进行了测量,另外通过陆地卫 星图像对冰川范围的变化进行绘制,结果发现在 2000-2016 年间,冰川退缩了 29%。1973 年以 前,总共有 170 个冰川完全消失,面积大约相当于 8 万个足球场。此外,还发现 2013-2016 年 间冰川的退缩率几乎是前几年的四倍。采用卫星图像跟踪冰川体积和质量的变化,发现在整个 时期,冰的损失接近 80 亿吨,这大约相当于现有冰量的 10%,或者大约相当于两立方公里的 水的体积。 此外,2013 年以后,冰量的损失率大约是前几年的四倍。2013-2016 年间,冰川面积和冰 量的大幅收缩与当时经历的强厄尔尼诺事件有关,换句话说,是与赤道太平洋的异常。厄尔尼 诺在秘鲁安第斯山脉引发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和雨季推迟。这些因素导致了冰 川融化的增加,并解释了所观测到的更大的冰川损失率。 秘鲁的冰川是一个宝贵的水源,因为它们以雪和冰的形式储存降水,并在旱季和干旱期以 融水的形式再次释放降水。它们在补偿干旱期和确保该地区的河流继续流动方面作出宝贵的贡 献。饮用水的供应、大型农业项目的灌溉和水力发电厂都依赖于持续可靠的水供应。因此,冰 川可以被视为在该地区发挥重要的社会经济作用。 冰川的退缩也增加了冰湖溃决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风险。冰川的融化导致以前被冰覆盖的地 区形成湖泊,如果冰或岩石崩塌到湖的尽头,或者冰芯融化或侵蚀,大坝就会破裂或溢出。这 就导致冰川湖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就干涸了,并导致毁灭性的洪水沿山谷而下。1941 年, 这样的洪水摧毁了 Huaraz 小镇的三分之一。在科迪勒拉布兰卡,1941-2003 年间,与冰川有关 的自然灾害夺走了 2.5 万多人的生命。因此,从保护民生的角度来看,跟踪冰川的变化也很重 要,这样做可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例如加固大坝或控制冰川湖的排水。 (郭亚茹 编译;於维樱 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