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污染防治技术预见性战略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11-03
  • 时间: 2017-10-30 编辑: 打印 大 中 小 关闭.

      新技术革命作为推动新经济、新动能的根本动力,正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为了充分发挥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作用,加强支撑我国创新驱动转型关键环保领域技术预见与发展战略研究,其中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是生态环保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有效落实党十九大关于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工作的战略任务。

      10 月29 日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召开了中国土壤污染防治技术预见性战略研讨会,会议由骆永明研究员主持。南京土壤研究所沈仁芳所长致欢迎辞,并指出战略研究非常重要,是顶层设计,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具有前瞻性和先导性,是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工作。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科学院、教育部、环保部、行业界等10 多名业内顶级专家以及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项目专家,全面系统分析土壤污染防治技术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未来20 年土壤污染防治技术预见和战略方向。

相关报告
  • 《"2018污染场地热修复技术研讨会" 在南京召开》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1-25
    • 1 月 18 日至 19 日,“ 2018 污染场地热修复技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和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与高校、管理部门和企业等单位的 200 余位专业同仁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所长张甘霖、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资源环境处处长周桔、南京土壤所研究员骆永明、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林玉锁、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吕正勇出席会议并致辞,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宋昕主持会议开幕式。 会上,有关专家学者围绕污染场地热修复技术现状、可行性研究、工程案例、应用前景和环境管理等方面作了主题报告,并以污染场地热修复技术研发、工程应用和管理的关键因素及其挑战为主题进行了研讨。 来自科研院所和高校、企业、环保和设备生产公司、政府管理部门的嘉宾和参会代表根据自身从业经验,针对热修复技术在污染场地修复中的系统布置、精准场调、工程实施、设备研发、动态管理与末端控制、修复监管、安全防护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互动讨论,使与会人员对热修复技术从局部到整体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 此次会议以热修复技术为切入点,提供了一个共同研讨、学习污染场地热修复技术的交流平台。会议特色鲜明,对我国污染场地精细化修复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倡导培育污染修复行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最后骆永明通过“ 先进、安全、效益 ” 阐述了污染场地修复的指导方针并对绿色可持续修复寄予信心。
  •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 暨 "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 在安徽合肥召开》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8-13
    • 2018 年 8 月 5 日至 7 日,由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主办,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中国土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单位承办,安徽国祯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迪天高新产业技术研究院协办的 “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 ” 暨 “ 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 ” 在安徽合肥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土壤环境保护科研、教学和应用工作的 110 家单位 600 多名代表参加会议。 大会开幕式由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司友斌主持,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姚佐文致欢迎辞,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周东美致开幕词。 会议围绕 “ 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 ” 主题展开 ,甘剑英、周东美、骆永明、朱永官、林玉锁、周启星、吴启堂、李芳柏、毛景东、林璋、孙红文和周静等专家作了大会特邀报告,李伟等 36 位青年科学家做了分会主题报告,秦文秀等 32 位专家学者作了分会报告 。与会专家和代表 就目前土壤污染修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指出了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技术的发展新思路。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 4 场研究生专场报告,共有 69 位研究生进行了学术报告,会议评选出研究生学术报告优秀奖一等奖 4 名,二等奖 12 名,三等奖 20 名。 闭幕式上,周东美做了总结发言。他表示会议达到了相互交流的目的;会议报告精彩纷呈,既有基础理论研究又有应用示范工作,研究污染物更加多样化,研究方法有较大发展。最后,他结合现在科技部开展的“重金属与面源污染专项”和“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专项”,指出现在我们国家土壤环境保护的科研团队已经形成,两个专项总经费达到 25 亿,为我们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他希望大家开展科学研究时既要埋头苦干也要抬头看天,开拓思路,多学科交叉,做出更多引领性的工作。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会议是我国土壤环保领域规模最大的全国性会议,每年召开一次。本次会议召开正值《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和《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等两项标准的颁布,“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指南公布之际,对推动我国农田土壤环境保护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探讨我国土壤环境保护科技与管理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战略规划提供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