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 暨 "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 在安徽合肥召开》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8-13
  • 2018 年 8 月 5 日至 7 日,由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主办,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中国土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单位承办,安徽国祯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迪天高新产业技术研究院协办的 “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 ” 暨 “ 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 ” 在安徽合肥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土壤环境保护科研、教学和应用工作的 110 家单位 600 多名代表参加会议。 大会开幕式由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司友斌主持,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姚佐文致欢迎辞,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周东美致开幕词。

    会议围绕 “ 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 ” 主题展开 ,甘剑英、周东美、骆永明、朱永官、林玉锁、周启星、吴启堂、李芳柏、毛景东、林璋、孙红文和周静等专家作了大会特邀报告,李伟等 36 位青年科学家做了分会主题报告,秦文秀等 32 位专家学者作了分会报告 。与会专家和代表 就目前土壤污染修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指出了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技术的发展新思路。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 4 场研究生专场报告,共有 69 位研究生进行了学术报告,会议评选出研究生学术报告优秀奖一等奖 4 名,二等奖 12 名,三等奖 20 名。

    闭幕式上,周东美做了总结发言。他表示会议达到了相互交流的目的;会议报告精彩纷呈,既有基础理论研究又有应用示范工作,研究污染物更加多样化,研究方法有较大发展。最后,他结合现在科技部开展的“重金属与面源污染专项”和“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专项”,指出现在我们国家土壤环境保护的科研团队已经形成,两个专项总经费达到 25 亿,为我们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他希望大家开展科学研究时既要埋头苦干也要抬头看天,开拓思路,多学科交叉,做出更多引领性的工作。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会议是我国土壤环保领域规模最大的全国性会议,每年召开一次。本次会议召开正值《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和《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等两项标准的颁布,“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指南公布之际,对推动我国农田土壤环境保护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探讨我国土壤环境保护科技与管理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战略规划提供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相关报告
  • 《“第一届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技术研讨会”暨“第八届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风险评估技术HERA++讲座”在合肥召开》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9-11-25
    • 2019年11月8日至11日,由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主办,中科鼎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南京凯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一届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技术研讨会”暨“第八届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风险评估技术HERA++讲座”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此次会议邀请了中国、英国、美国等国内外二十余位权威专家前来参会并授课。来自全国各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环保企业等(含台湾地区)近260位业内人士参加。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红枫分别致辞。在随后的大会报告环节,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姜林院长、南京农业大学赵方杰教授、南京大学吴吉春教授、美国Geosyntec公司Dan Elliott高级工程师、生态环境部土壤中心周友亚首席研究员、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张文辉教授级高工等国内外专家针对场地污染风险管控的内涵、理论基础及应用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第八届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风险评估技术HERA++讲座特设了国家与地方土壤风险管控专题,来自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主管土壤的负责人围绕典型污染场地污染风险管控、修复策略、效果评估、高背景风险评估及精细化土壤环境管理技术等进行了分享与探索。 HERA++软件是基于美国ASTM RBCA 2081、英国CLEA导则和我国《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4)》开发的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风险评估软件(互联网版)。HERA++在HERA的原有功能基础上,优化了场地风险评估计算功能,解决了软件操作环境的局限性问题,提高了软件运行的稳定性和便捷性,为用户提供了更优质的应用环境。 会议现场
  • 《2017年全国"土壤物理学与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暨International 车间的土壤物理学、 食品、 能源和水 Systems在沈阳召开》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08-15
    • 8 月3 至6 日,由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大学、辽宁省土壤学会、沈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联合承办的“土壤物理学与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暨International Workshop of Soil Physics and the Nexus of Food, Energy and Water Systems 在沈阳成功举办。   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爱尔兰、澳大利亚、以色列、瑞士等国家的20 多位国际顶尖土壤物理学家和480 多位从事土壤物理学及相关研究的中国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大会。国际土壤学会前任主席Rainer Horn 教授,美国土壤学会前任主席、加州大学戴維斯分校副校长Jan Hopmans 教授,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Robert Horton 教授,美国土壤学会土壤物理与水文专业委员会主席金妍教授,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林杭生教授,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Dani Or 教授,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Harry Vereecken 教授,英国兰卡斯特大学 Andrew Binley 教授,国内著名土壤物理学家邵明安研究员和李保国教授,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张旭东研究员等出席此次会议。   中国土壤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庄杰研究员主持会议开幕式,中国土壤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彭新华研究员为大会开幕式致辞。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朱教君研究员为大会致欢迎词,对出席大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此次会议的意义给予充分的肯定,表示东北地区是全国粮食的主要生产基地,此次大会在沈阳举行具有特殊的意义,不仅可以交流最新研究成果,也将为土壤物理学在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食物、能源和水等诸多复杂问题提供新的视角,更重要的是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土壤物理学的前瞻性研究平台,为青年学者提供一个更好地树立信心、加强交流的机会。   此次大会围绕10 个会议专题开展了160 个口头报告(其中40 个英文报告),34 个墙报,5 个专题圆桌讨论会。主要涉及土壤水分运动、水文过程及农田养分管理、作物- 水分关系、水盐运移、污染物迁移、土壤物理特性与地力提升等研究领域。会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研究领域及地理区域都十分宽广。这些专题会不仅展示了土壤物理学、水文学等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同时针对土壤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大会还从研究生报告中评选出12 位优秀研究生报告。   大会闭幕式上,彭新华做总结发言,他表示此次大会展现了我国土壤物理研究创新与实践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深度、广度和高度,必将成为我国土壤物理学科发展历史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也希望各位代表不断地勇于创新,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粮食生产安全和土壤物理学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大会的胜利召开不仅推动了中国土壤物理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国际土壤物理学的进步,为参会人员从跨学科和多尺度角度深入认识当前生态、环境、农业和自然资源领域的土壤物理学相关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维和理念,也进一步增强了土壤物理学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推动了土壤物理学与生态环境相关学科在交叉研究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融合,显著地提升了中国土壤物理学的国际影响力,为今后中国土壤物理科学界与世界土壤物理学界的紧密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