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科大机器人学院将在沈建设》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2-06
  •  本报讯(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封葑)2月5日,中国科学院、辽宁省政府和沈阳市政府共建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协议签署仪式在辽宁友谊宾馆举行。

      会上,签署了《中国科学院、辽宁省人民政府、沈阳市人民政府共建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协议》、《中国科学院、沈阳市人民政府共建中国科学院沈阳科教融合基地(机器人学院)框架协议》。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今年启动建设

      去年11月21日,科技部批准组建6家国家研究中心。国家研究中心是适应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特点的学科交叉型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瞄准材料科技前沿和材料领域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推动辽宁“一带五基地”建设和沈阳“新材料+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发展,为沈阳建设东北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技术支撑。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建在浑南区,占地744亩,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两期建设,2018年启动,2022年完成。

      一期建设国家材料研究中心核心功能区,规划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主要包含“相关人才计划”科学家工作室、科学研究实验室、材料制备加工与分析测试平台、中科大材料学院等内容。二期建设国家材料研究中心拓展功能区,主要包含新的材料重大专项项目建设、科学研究实验室和支撑平台配套设施扩建以及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双创空间、孵化基地等内容。

      机器人学院每年培养600名高端人才

      经沈阳市积极争取,中国科学院决定与沈阳市共建中国科学院科教融合基地,即中国科学院大学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学院。

      根据框架协议,中国科学院方面负责整合院属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资源,在沈阳开展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教育布局,并探索开展科教融合基地运行新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学院按照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二级学院管理,沈阳自动化所负责具体运营管理。科教融合基地选址沈阳市浑南区,位于“中国科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北部,莫子山公园附近。总规划占地总面积约300亩,建筑面积12万平米。一期(2018年—2020年)占地面积150亩,初期建筑面积7万平米。学院建成后,每年将培养600名机器人领域高端人才。

      辽沈地区与中国科学院科技合作进入新阶段

      辽宁省、沈阳市与中国科学院本次签署的2个共建协议,标志着辽沈地区与中国科学院的科技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科大机器人学院将对辽宁智能制造业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辽宁将在资金、政策、服务等方面给予特殊倾斜,全力以赴支持这2个创新平台建设。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表示:中国科学院与辽宁省和沈阳市在1个多月时间内完成了共建协议及2个平台建设的相关准备工作,体现了辽宁省和沈阳市对科技创新的重视。材料和智能制造是中国科学院的优势领域,也是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域,中国科学院将制定责任部门全力把这2个创新平台建设好,并在人才培养、科研投入、资源聚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加强组织,为辽沈经济发展做出科学院的贡献。

相关报告
  •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揭牌 打造国家材料重大创新基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1-01
    • 10月30日,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揭牌暨新园区开工仪式在浑南创新路园区隆重举行。辽宁省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一军,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树深,辽宁省副省长、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卢柯,沈阳市市长姜有为出席仪式。唐一军省长和李树深副院长,共同为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揭牌。揭牌暨开工仪式由沈阳市副市长阎秉哲主持。 国家研究中心依托单位负责人、金属研究所所长左良在致辞中表示,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作为首批启动的6个国家研究中心之一,也是材料领域以及东北地区的唯一一个国家研究中心,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金属研究所的信任和肯定,更是对金属研究所未来进一步攀登材料领域科技高峰的激励和鞭策。金属研究所将为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建设提供全面支持和保障,努力为中心人员营造良好的科研、学习及工作环境,全力保障中心科研及建设活动的顺利进行。 姜有为在致辞中表示,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是我国新材料领域的重要创新平台,也是支撑沈阳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标志性工程,对于建设“一带五基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沈阳市将集全市之力建设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努力建成高标准高质量的交钥匙工程。同时还将围绕中心发展需要,不断加强人才引进、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服务保障,支持材料中心建立“3+3+2”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升产业技术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构建材料科学、材料智造、材料应用及协同创新跨越发展的全新格局,努力打造先进材料和智能制造创新高地。 卢柯在致辞中指出,国家研究中心深度契合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和未来发展需求。它的建设和发展,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辽宁和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辽宁“一带五基地”建设,加速沈阳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推动和牵引作用。希望国家研究中心要持续瞄准世界材料科技前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及新技术创新高地;要进一步凝聚和培育高端科技人才,形成汇聚国际一流科技人才的智力高地;要不断创新科技运行机制,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打造成果转移转化高地。 李树深在致辞中提出,希望国家研究中心能够建设成为我国材料研究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学术高地,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的世界级中心,成为重大科技任务的载体、重大原创性成果的发源地、杰出人才的聚集地、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在事关我国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成为领跑者,在可能发生新科技革命的新兴交叉前沿方向上成为开拓者,真正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性材料基础研究平台,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作为重要贡献。 作为国家级科研创新基地优化整合的重要举措之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于2017年11月21日正式获得科技部批准组建。2018年2月5日,中国科学院、辽宁省及沈阳市人民政府联合签署《共同建设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协议》。2018年4月14日,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组建实施方案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论证会,标志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进入正式建设阶段。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将在原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和和已形成优势学科群基础上,优化整合国内外优势科技资源,创新运行机制,努力建成国际一流的综合性材料基础研究平台,成为国家材料重大创新基地。 根据院省市三方共建协议,沈阳市已为国家研究中心建设划拨土地684亩,规划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整个工程计划分两期建设完成,其中,一期建设规划面积18万平方米,力争2020年底完成。 辽宁省办公厅、科技厅、财政厅、教育厅,沈阳市办公厅、科技局、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局、国土规划局,浑南区政府,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沈阳分院,上海三盛宏业集团相关负责人,金属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徐岩,李依依院士、成会明院士以及我所职工和研究生代表,创新路园区承建单位代表等500余人参加了上述活动。
  • 《沈阳振兴,材料先行 亚太材料科学院2018学术年会在沈阳召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6-28
    • 6月19日至22日,亚太材料科学院(APAM)2018学术年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Asia 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 2018)暨第十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在沈阳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沈阳振兴,材料先行”,会议由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和亚太材料科学院联合主办,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中国科学院金属所、沈阳市科技局等单位联合协办。 6月20日上午,会议正式开幕。沈阳市副市长王广生主持开幕式,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桂香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市政协副主席赵世宏出席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辽宁省科协主席王天然,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亚太材料科学院院长韩恩厚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召开前夕,6月19日晚,沈阳市市长姜有为会见了参会的院士代表,分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依依,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廉、柯伟,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成会明、刘维民,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建新、毛新平,亚太材料科学院前院长黄惠良(台湾清华大学)、现任院长韩恩厚、副院长林唯芳(台湾大学)和Hideomi Koinuma(日本东京科技大学)。 会议主席由亚太材料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核用材料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韩恩厚研究员担任。来自国内外共计40余家单位的270位代表参加了此次学术年会。10位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38位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和5位副院士出席了本次会议。大会共计收到60余篇论文,包括52篇口头报告。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围绕“材料的基础研究”“材料基因组”“超材料和高熵合金”“生物材料”“生态材料”“功能材料”“电子材料”“工程材料”“材料加工技术”“在苛刻环境中使用的材料”“材料的退化和可靠性”“材料失效分析”“材料产业化”“材料科学教育”等13个主要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会明和褚君浩分别作了题为“Graphene and Carbon Nanotubes for Flexible Electronics”和“Research Trend of Modern Function Material”的大会特邀报告。会上院士专家还为沈阳的新材料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为沈阳材料行业产业发展提供咨询。 两院院士和亚太材料科学院院长在会上为亚太材料科学院2017年当选的院士和副院士颁发了证书。中国科学院金属所张志东研究员当选院士,孙明月研究员和宋影伟研究员当选副院士。会议期间,各国家及地区代表出席了亚太材料科学院理事会。 此次会议还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核用材料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腐蚀与防护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和沈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