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在风电、光伏领域探索人工智能运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7-17
  • 日前,辽宁省人民政府印发《辽宁省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件指出,发挥辽宁城市群和产业集群优势,因地制宜打造智慧产业园区,建设地市级人工智能赋能中心。鞍山、本溪、辽阳、盘锦、葫芦岛等市围绕智慧钢铁、智慧矿山、数智油田、智慧化工等打造应用场景示范;阜新、铁岭、朝阳等市在风电光伏领域探索人工智能应用。

  • 原文来源:https://solar.in-en.com/html/solar-2452700.shtml
相关报告
  • 《晶科科技:探索光伏制氢的“中国方案”》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09
    • 随着氢能在全球的火爆,光伏制氢产业也迅速被点燃。据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白皮书显示,到205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将占氢气供应结构的70%。届时,可再生能源制氢领域的广阔市场蓝海将全面展现。 目前,在已披露的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光伏写入了辽宁、山西、西藏、广东、安徽、江苏、四川、云南、内蒙古、陕西和吉林省等11个省、市区的最高行动纲领,且被列入2021年工作重点内容之一。其中,辽宁、云南、吉林等多省将培育氢能发展列为重点。 为推动国内氢能产业链技术薄弱环节开展技术示范,促进国内自主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我国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于2020年成立。作为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服务商,晶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晶科科技”)深耕光伏行业多年,是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之一。 早在2019年,晶科科技发布光伏产业2020十大趋势时表示,到2025年,“光伏+储能”制氢系统技术的极大进步,将具备大规模应用的经济可行性,即将光伏电池、充电电池、电解氢装置相结合,通过数字技术控制电池充放电和氢气生产,届时制氢成本将降至0.15-0.25美元/立方米。各国将纷纷建设光伏储能制氢项目。 随着氢能产业逐步兴起,晶科科技积极切入新赛道,在海外和国内市场先手布局。在海外,晶科科技与国际气体巨头企业携手,探索光伏制氢的“中国方案”。在国内,晶科科技创新开拓,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落地实施。 2020年,晶科科技与空气产品公司(Air Products)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光伏新能源领域展开合作,基于AP在制氢领域的丰富经验及领先技术,将“制氢”与“绿电”充分结合,共同推进绿色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助力社会和工业领域脱碳减排,进一步提高能源体系的韧性。 成立以来,晶科科技致力于光伏电站运营、光伏电站转让和光伏电站EPC等,涉及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开发、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转让等环节,以及光伏电站EPC工程总承包、电站运营综合服务解决方案等多个业务领域。 2020年5月19日,晶科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功登陆A股后,晶科科技整体实力得到资本市场广泛认可,入选上证180指数样本股。 晶科科技专注于光伏发电行业下游产业链,目前已成为一家在光伏电站运营领域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企业,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在全国民营企业名列前茅。截至2020年9月末,公司自持电站的总装机量3.07GW,在建自营电站规模630MW。 一直以来,晶科科技开创的智能运维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也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拥有超过7年的光伏电站运维经验,运维团队有500多位专业运维技术人员,管理着超过350个电站,并在上海及海宁建有2个远程智能化集控中心。截至目前,运管电站规模超过4.7GW。 项目开发方面,晶科科技同样表现优异。截至2020年9月末,晶科科技合计完成开发项目1.66GW(不含EPC),储备项目超过1GW。 未来,晶科科技将持续在国内外布局投资光伏电站、扩大规模,同时加大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开发力度,通过资源整合和创新合作模式去开拓更加广泛的业务领域,深入挖掘“可再生能源+”的多元化应用场景,推进光伏新能源在全球各个地区的市场化应用。晶科科技也将依托强大的项目开发能力和全球化竞争优势,与行业内外合作伙伴及地方政府通力协作,推动绿色能源产业发展。
  • 《聚焦军事领域 发力人工智能》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11-27
    • 当前,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思维理念、生活方式和探索方向,其在军事领域的运用和发展,也将对未来战争作战样式、作战空间和作战手段产生深远影响。各主要国家在把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同时,也在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人工智能的军事应用。   俄罗斯——   突出军用优先   注重实战检验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性逐渐显现,俄罗斯已将人工智能列入优先发展领域,以此促进军事现代化和智能化,争夺战略制高点。   俄罗斯先后出台了《2018~2025年国家武器装备计划》《2030年前人工智能国家发展战略》等战略规划,组建国家人工智能中心、机器人技术发展中心等,用以开展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俄军目前在陆海空各个作战域内,都开发和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拥有了相当规模的无人作战力量。   陆上拥有以“天王星”系列和“平台-M”“阿尔戈”等型号为代表的无人战车。空中拥有遂行侦察、指挥和通信中继任务的“石榴”-4、“超光速粒子”近程无人机,“海鹰”-10、“前哨”等中型无人机。水下在役“大键琴”-1R大型、“马尔林-350”小型、“视野-600”微小型无人潜航器等,特别是“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可携带200万吨TNT当量的核战斗部。   从2015年开始,俄军在各军区和舰队组建战斗机器人连,大量列装机器人,不断组织人工智能演练。此外,俄军加快作战理论研究和新型装备系统研发,并在叙利亚和乌克兰东部战场进行实战检验,为无人作战系统的研发改进提供可靠依据。在2016年初的叙利亚军事行动中,俄军首次使用6台“平台-M”履带式无人战车和4部“暗语”轮式无人侦察车参与进攻并占领敌方阵地,开创了地面无人装备从辅战走向主战的实战先例。   当前,俄军正加紧将人工智能系统与无人机、导弹等相结合,以应对未来的智能化战争时代。   美国——   制定长期规划   强化技术引领   美军一直注重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研发,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布局,具有明晰的发展战略、具体的战术模式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从2000年开始,美国防部就通过定期更新无人装备发展战略与路线图,加强无人装备与技术发展的顶层规划。   2014年,美国提出了以人工智能为关键支撑技术的“第三次抵消战略”。2016年10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布报告《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提出了美国优先发展的人工智能七大战略方向和两方面建议。美国军方相继制定了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规划、重点项目设想、技术标准规范,着力构建研发生产和作战运用体系,推动智能导弹、无人自主空中加油等项目的部署。   目前,美军现役无人装备仍主要采取遥控或预编程方式进行控制,预计未来将在无人装备自主性、有人-无人协同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美军还希望通过进一步开发神经技术,在未来战场上使作战人员能够与系统进行思想交互,最终实现人工智能系统的意识连接和类人化思考。   随着一系列新型作战概念和相关军事应用项目的部署,美国正在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向武器装备系统和无人作战体系的转化进程,以抵消对手作战能力,维持绝对军事优势,维护其全球霸权。   英德以——   推进资源融合   各辟发展路径   英国把人工智能战略定性为国家重点战略,并制定了“高校为源、军民融合”的发展路径,注重与世界顶级高校和成熟的公司合作,探索在未来战场上保持军事优势的途径。2018年9月,英国宣称已经研制出了一种名为“智人”的人工智能军事机器人,能够扫描城市战场,发现隐藏敌人,并将信息发送给士兵。   作为传统的工业强国,德国将人工智能视为维持德国竞争力、保障德国未来的关键。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德国,于2018年发布了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战略》,计划2025年前在联邦层面投入约30亿欧元,打造“人工智能德国制造”品牌。在人工智能军事应用方面,德国也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德军已经大批量装备具有智能化信息感知与处理能力的数字化系统,德国空军的“台风”战斗机,已成功实现与遥控载具的互联互通,可同时领受和执行作战任务。   以色列国土狭小、周边形势复杂,强烈的不安全感是促使其发展人工智能的强大动力,而深度军民融合,则为以军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提供了先进技术、充裕资金和高水平人才。其国家级人工智能计划——军队和希伯来大学合作的“塔楼”计划,就为以色列国防军提升智能化水平输送了不少优秀人才。   如今以色列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军用无人机出口国,出口量约占全球的60%,其中,“赫尔墨斯”“云雀”等无人机代表着世界先进水平。近期在亚阿战争中令人关注的阿塞拜疆无人机,不少就是从以色列引进的。以色列“守护者”无人车,是世界上第一种可控的自主式无人车。以海军则装备有“保护者”“黄貂鱼”“海鸥”等多型无人水面艇,其中“海鸥”无人水面艇可执行反潜、反水雷、反蛙人等多样化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