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西电力:通信运维检修实现智慧管控》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3-12-18
  • 国网山西电力:通信运维检修实现智慧管控 .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来源:国网山西电力 ??作者:冉涌?? 2023/12/13 16:09:39 ?? 我要投稿 ??
    关键词: 通信管理通信运维国网山西电力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 :今年年初, 国网山西电力 通过深度挖掘 通信管理 系统数据、应用数字可视化技术,基于通信管理系统研发了 通信运维 检修智慧管控系统。截至目前,该系统累计发出智能研判告警355项,智能审核工单653份,将单座变电站年度检修中的通信运维平均时长压缩了6小时。
    通信运维检修智慧管控系统于1月上线,以通信管理系统、通信专业网管等系统数据为支撑,将山西电网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通信业务通道及设备纳入监控,全场景展示通信光缆网、传输网、业务网虚拟网架。该系统设置了“通信检修小助手”“通信移动运维”等模块,具备故障告警精准定位、检修工单智能管控等8项功能,并在“i国网”APP上线移动端,辅助运维人员开展现场巡检、网管巡查等工作。其中,“通信检修小助手”模块通过搭建通信光路、业务等基础数据模型库、数据校验规则库,实现检修票自动审核及错误数据精准定位。“通信移动运维”模块构建了通信核心资源校核流程,建立“管理人员派发-运检人员执行-调度人员验证”移动运维模式,解决了以往线下纸质台账校核中存在的数据孤岛、多源、多版本等问题。
    分享到: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
  • 原文来源:http://www.chinasmartgrid.com.cn/news/20231213/651678.shtml
相关报告
  • 《机械臂卸剂助力安全高效智慧检修》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8-06
    • “卸剂机械臂精准吸取催化剂,回传画面清晰稳定,操作起来得心应手,这效率比人工快多了,而且安全系数更高!”近日,在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天然气净化厂第四联合装置二系列加氢反应器催化剂卸剂现场,该厂技术管理室节能管理岗郑翔文一边监控卸剂机械臂的作业情况,一边说道。 此次应用标志着机械臂卸剂技术在该厂正式投入工业化应用,为高风险作业的减量降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普光气田检维修向“低风险、高效率”转型。 加氢催化剂装卸剂是天然气净化厂检修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由于加氢反应器催化剂处于硫化状态,遇氧易发生硫化亚铁自燃,需采用无氧作业的方式对催化剂进行更换,且更换期间需要使用氮气对催化剂进行保护。传统作业模式下,卸剂工人需要携带便携式气瓶和长管空气呼吸器进入容器内作业,作业空间狭小,卸剂期间灰尘较大且视线不好,从而导致卸剂效率低,还存在氮气中毒、缺氧窒息等人身安全隐患。 “每次作业前,光穿戴装备就要20分钟,呼吸面罩压得脸上全是勒痕。”有着10年卸剂经验的特种作业工王道庆回忆,“反应器内部空间狭窄,弯腰拆卸催化剂时,防化服都能摩擦到金属壁。”此外,受限于无氧空间作业要求,单组人员连续作业不得超过1小时,导致单台反应器需3组人员轮换作业近20小时。 为实现高风险作业减量降级,降低安全生产风险,实现本质安全,在充分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上,该厂引入机械臂卸剂技术,旨在实现机械臂对人工的完全替代。2023年7月,在该厂的第三联合装置检修中,加氢催化剂机械臂卸剂技术取得先导性试验成功。 “当时,虽然先导性试验成功了,但是还不能实现对人工的完全替代,且该系统回传的影像不清晰,还需要不断进行优化。”该厂技术管理室主任彭传波说。 为此,今年该厂对技术进行全面优化升级,重点提升其智能化和安全性。升级后的系统融合了高清影像监控与智能抓取装置,配备多个高清摄像头,能够全方位、无死角地监控反应器内部的情况,并将实时画面清晰地传输到远程操控台。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操控台精确控制机械臂的运动轨迹和抓取动作,实现精准卸剂。此外,系统还配备了智能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机械臂的运行状态、温度、压力等参数,并将数据反馈到操控台,确保催化剂输送全程可控、安全可靠。 “此次智能化升级后,通过远程操控,人员无须进入受限空间,从源头上规避了氮气中毒、缺氧窒息等安全风险,彻底解除了人工卸剂带来的安全隐患。”该厂主任技师于世学介绍,机械臂可以连续工作,单台反应器卸剂时间较传统人工缩短了11小时,效率提升了15%。这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还大幅缩短了检修周期,提高了装置的运行效率。 通过远程监控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掌握卸剂的进度和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系统还可以记录卸剂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为后续的分析和改进提供依据。 目前,该技术已在天然气净化厂第四联合装置检修中进行工业化投用。下一步,该厂将继续加大智能化检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水平,为高含硫气田智能化检修积累宝贵经验。 专家点评 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天然气净化厂安全总监 石武斌: 在高含硫气田的检修过程中,催化剂卸剂作业一直以来都是一项重大风险作业。天然气净化厂此次引入机械臂卸剂技术,优化自动化卸剂系统,有效避免了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从根本上降低了氮气中毒、缺氧窒息等安全风险,是作业风险减量降级的有效举措,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显著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本质安全水平,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 《万伏高压 带电检修》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5-10
    • 十几米高空中,在1平方米的作业空间内,在1万伏的高压电不停电情况下带电操作……王月鹏娴熟地为开关设备进行“搭桥手术”,实现检修期间整条线路不间断供电,用电客户全程“零感知”。王月鹏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大工匠等荣誉。 4月上旬,一场配网带电检修作业在北京昌平区十三陵地区展开,带电作业人员正在一条10千伏高压线路旁架设临时线路,将原有线路负荷转移至临时线路,如同实施一场“心脏搭桥术”。 王月鹏(见图,本报记者贺勇摄)是国网北京电力昌平供电公司配电不停电作业室班长。带电作业车升到12米高,站在绝缘斗里的王月鹏,即使戴着护目镜,也被阳光刺得眯起眼睛。他穿着密不透风的绝缘服,戴上绝缘套袖和3层的绝缘手套,专心致志地进行操作。 配网带电作业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检修手段,王月鹏的工作就是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对输电线路进行检修和维护。这项工作需要在1万伏高压的带电区域长时间开展工作,对人员的心理、体力、耐力要求极高,对作业规范性要求极其严格,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25年前,王月鹏技校毕业刚进入这个行业,他也曾慎重地考虑过这份工作的危险性,“北京是首都,带电作业不可或缺,咱是学电的,咱不干谁干?”王月鹏说。 在当学徒工的日子里,王月鹏学得极其认真,师傅教的动作要领,他都熟记于心,课后他还常常反复练习。经过多年磨练,王月鹏成为国家电网公司配网带电作业首席专家,先后参与了“08奥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北京冬奥会”等重大保电任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大工匠等荣誉。 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自2003年担任带电班班长以来,王月鹏带领带电作业班共安全开展带电作业23090次,累计供电量12540.63万千瓦时,减少停电时间60739小时。 尽管集诸多荣誉于一身,但王月鹏仍谦虚好学。每次登杆作业,他都小心翼翼。“现在,我们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更换柱上断路器,在不断电的前提下,把断路器的两端用引流线连接起来,建立一个临时的线路旁路,然后把旧的开关拆下来,把新的开关再换上去。”王月鹏解释。 听起来难度并不大,但在万伏高压线上操作,就会有常人意想不到的困难。作业的时候,操作者需要戴着厚厚的三层手套,即便拧一个只有几毫米的螺母都十分困难,有些螺母还需加装垫片,一旦失手掉落,会带来不小的麻烦。 为了掌握动作要领,王月鹏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冬天,为了保持臂力和手劲,王月鹏在绝缘服内只穿单薄的衣服,十几米的高空,寒风一吹即透,他咬牙坚持;夏天,他穿着厚厚的绝缘服,绝缘手套里的温度高达50摄氏度,带着护目镜不能擦汗,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滚落,他仍然保持技术动作标准规范。 为了进一步提升带电作业安全性,王月鹏和同事们也在积极探索和推广绝缘杆作业法,他带头研发的“地电位用绝缘横担”进一步缩短了作业时间,研发的“抱立杆型边相导线固定装置”,填补了带电作业中带电更换抱立杆型边相针式绝缘子的空白。参加工作至今,王月鹏共获得了11项国家专利。 截至2022年底,北京城市供电可靠率已达到99.997%,在全国稳居前列。“作为一名带电作业工人,能为提升首都供电可靠性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感到非常自豪!”王月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