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启动“十四五”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首批试点申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21
  • 12月20日,甘肃省发改委印发《关于组织申报“十四五”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功能互补发展首批试点项目的通知》,就项目申报有关事项给出具体指导。

    根据文件,电力多能互补试点由各地结合“光伏+”综合利用行动、新能源电站升级改造和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等工作自行组织。源网荷储项目则以市(州)为单位,每个市最多可申报2个项目,需在2023年底建成。

    源网荷储试点项目要优先落实电力消纳负荷,支持存量燃煤自备电厂电量替代和工业园区、大型生产企业、大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供暖等新能源电力绿色直供电示范项目建设。每家企业仅可参与1市1个试点项目申报。

    具体时间方面,12月中旬~2022年1月15日为项目实施方案编制阶段,1月中旬至1月底为项目评审阶段,2月~12月为项目纳规实施阶段,12月为项目滚动调整阶段。

    需要强调的是,“一体化”项目布局不得与陇电入鲁、陇电入浙、陇电入沪等项目冲突;严禁以“一体化”项目为违规电厂转正、将公用电厂转为自备电厂;不推荐储能项目建设规模式、电力负荷类似的多个项目同时纳入试点范围。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10886.shtml
相关报告
  • 《第三批风光大基地正式启动申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0-11
    • 近日,各省针对第三批风光大基地项目的申报已经陆续启动,多个省份已下发项目申报文件。 根据某省份申报文件,第三批风光基地同样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延伸至适油气田、采煤沉陷区、石漠化、盐碱地等,要求坚持集约整装开发,避免碎片化。优先申报100%离网制氢项目,鼓励开发企业与国家管网集团、中国石油达成氢能运输、消纳合作,利用天然气管道推进掺氢天然气等方式,实现氢能高消纳、利用。优先申报100%以上自主调峰、自我消纳项目,不增加系统调峰压力,根据消纳能力统筹设计电源、电网、储能。 在此前发布的山西省相关文件指出,项目申报不得涉及生态红线、应落实业主、用地、环评、并网消纳等条件,同样是单体规模原则上不小于50万千瓦,以联合体形式开发的联合体不超过2家,具体项目类型则为风光气储氢一体化和大规模离网式可再生能源制氢等领域项目。 两省文件均要求项目能够在今年年底前、最迟不晚于明年上半年开工建设,2024年底前并网投运。通过两省已启动的第三批风光基地项目申报的优先级来看,相比于第二批风光基地,源网荷储、离网制氢以及100%消纳项目,正逐渐成为第三批风光基地的重点。 此前,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已经表示目前正在组织谋划第三批基地项目,第一批基地已经全面开工,第二批基地的项目清单也已经印发。 根据此前公开信息显示,第一批风光大基地总规模约97.05GW,主要布局在内蒙、青海、甘肃等19个省份,包括2GW鲁北盐碱滩基地、2.6GW广西横州基地、青海海南、海西10.9GW基地、陕五一期6GW外送基地、渭南3.53GW基地、内蒙古2GW光伏治沙……等等均已悉数开工。目前包括三峡云南省小羊窝50MW光伏电站、大唐湖南娄底生态治理100万千瓦光伏项目均已并网或者即将并网。 第二批风光大基地则是于去年12月启动申报,目前各省市已经完成优选并成项目清单印发,项目主要布局在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甘肃等三北地区。根据相关文件,库布齐、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基地规划装机2.84亿千瓦,采煤沉陷区规划装机0.37亿千瓦,其他沙漠和戈壁地区规划装机1.34亿千瓦。 根据公开信息,内蒙古共5个项目入选,规模达到了11.88GW;青海有7个项目入选,规模达到了7GW;河北5个项目入选,规模为5.85GW……根据央视财经报道,预计第二批风光大基地直接投入的资金将超过1.6万亿元,可带动相关产业投资3万亿元以上。 此外,部分省级新能源大基地也在陆续规划启动中,其中山东首批海上光伏基地已于今年完成优选,首批规模合计11.4GW,总规划为42GW,其中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山东发展、中国电建、华能、山东能源、中广核、大唐等入围首批项目优选。根据招标文件,山东省2022年度海上光伏项目包括10个海上光伏场址,总装机1125万千瓦。其项目建设地点主要位于山东省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等地区临近海域。项目开工时间及规模分别为2022年3.8GW、2023年4.7GW、2024年2.75GW,预计今年并网规模为1.9GW,剩余项目分别在2023~2025年并网。 在山东省印发的《山东省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已经明确表示,“十四五”期间山东省拟布局“环渤海”“沿黄海”两大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规划建设鲁北盐碱滩涂地千万千瓦级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和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到2025年,光伏发电装机达到6500万千瓦,其中海上光伏1200万千瓦左右。 国家能源局曾多次公开强调,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是“十四五”新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建立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协调工作机制,督促相关省份加快推动项目“能开尽开”。同时,建立了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接网工程纳归审批的“绿色通道”,确保大基地项目“能并尽并”。此外,在不触碰生态红线、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会同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和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加快落实大基地项目用地、环评、金融等支持政策。
  • 《投资263亿元,甘肃玉门新能源一体化项目获批》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8-03
    • 2023年7月31日,从甘肃省发改委传来喜讯,由陕煤集团甘肃投资有限公司申报的玉门新能源可降解材料碳中和产业园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获批,标志着全国最大、陕煤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首批、甘肃投资公司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正式落地。 玉门新能源可降解材料碳中和产业园项目是陕煤集团在省外投资落地的第一个百亿级多业态能源化工类项目。该项目作为2023年甘肃省列重大项目,总投资263亿元,其中60万吨/年可降解材料项目投资161亿元,1.56GW新能源项目投资102亿元。项目整体建成后,年均利税总额为45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约1400个。 该项目充分利用甘肃酒泉玉门市丰富的风电、光伏资源,有效进行综合能源整合规划,通过虚拟电厂等一体化聚合模式参与电网运行及市场交易,最大化调动负荷侧调节响应能力,加强源网荷储多向互动,实现多种能源互补互济和多系统协调优化。项目建成后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合计约36.44亿kWh,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09.32万t,减少CO2排放量约284.23万t,通过其未来新增负荷形式消纳源网荷储项目所产生的绿色电力,能够提供低价、低碳、高效、安全的能源供给。 酒泉大型风电基地 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作为玉门新能源可降解材料碳中和产业园核心要素正式获批,成为项目达到能耗控制性指标的压舱石,是甘肃投资公司打开西北地区广阔市场的金钥匙,同时也是陕煤集团决心后续在甘肃实施战略转型的风向标,更是积极响应国际国内双碳要求的定星盘。   下一步,甘肃投资公司将以玉门新能源可降解材料碳中和产业园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获批为契机,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打造国内首个最大新能源和煤化工耦合发展的示范项目,为煤化工行业绿色发展开辟新道路,为集团公司实现十四五发展规划谱写新篇章,为该公司和地方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