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鱼掠食依赖于开放的海洋资源而非珊瑚礁本身的资源》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1-03-03
  • 自Charles Darwin时代起,珊瑚礁上丰富的生命一直让人困惑,因为热带地区的大多数海洋表层海水营养含量低,生产力低下。不过,现在由英国纽卡斯尔大学领导并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的研究已经证实,马尔代夫珊瑚礁的食物网严重依赖于来自开放海域的生物。

    这项研究是由香港科技大学Christina Skinner负责开展,研究人员还包括来自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IO)、马尔代夫Banyan Tree海洋实验室和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小组发现,超过70%的珊瑚礁捕食者的食物来自这些近海资源,其余食物来自与珊瑚礁相关资源。

    研究小组使用先进的稳定同位素技术显示,位于食物链顶端的四种石斑鱼都依赖近海资源,这种情况在不同的物种之间并没有变化,在不同的生态环境(环礁外部和泻湖内部)都是如此,这表明海洋补贴是全系统的。

    科学家认为,这种近海养分可能通过捕获低层浮游生物的鱼类进入食物链,石斑鱼以此类鱼类为食。而这些养分很有可能来自营养丰富的深海,而人们对这一知之甚少。这项研究发现将有助于解释在明显缺乏营养的热带近海地区,珊瑚礁是如何维持高生产力的,同时也佐证了诸多气候变化模型的预测,即珊瑚礁对未来海洋生产力波动具有极强的敏感性。

    Skinner博士认为,这项研究提供了有关珊瑚礁生态系统营养的关键认识,尤其是关于它们对近海生产力的依赖性。详细了解食物网动态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至关重要。结果迫使他们重新审视对珊瑚礁的看法,并强调了珊瑚礁与周围海洋的连通程度。如果这些石斑鱼主要依靠近海生物来维持其生存,那么它们可能不会像许多渔业研究预测的那样,受到活珊瑚减少的影响那么大,因为它们的食物来源可能来自开放海域;但是,另一方面,一些研究预测,由于气候变化,未来海洋生产力将下降,这对依赖开放海域能量的石斑鱼的生存带来威胁。

    论文的合著者、纽卡斯尔大学自然与环境科学学院的Nick Polunin教授补充道,整个热带地区的珊瑚礁确实受到与气候相关的干扰,特别是海洋变暖的影响。尽管面积很小,但该生态系统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贡献者,这项研究表明,人类对珊瑚礁维持其所超凡价值的食物网资源知之甚少。(李桂菊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www.ncl.ac.uk/press/articles/latest/2021/02/coralfoodweb/
相关报告
  • 《 珊瑚白化威胁着珊瑚礁鱼类的多样性》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8-04-13
    • 研究表明,全球变暖也会影响依赖珊瑚的鱼类。大堡礁因其五颜六色的色彩而备受尊崇。詹姆斯库克大学的Laura Richardson牵头一项研究表明,珊瑚白化事件不仅会使珊瑚白化,而且还会减少其生态系统中鱼类的数量。在大堡礁的北部地区,研究人员调查了蜥蜴岛的16个珊瑚礁,对在2016年全球热浪导致的大规模白化事件发生之前、期间和之后的珊瑚和鱼类的数量和种类进行了普查。研究发现,热应力对珊瑚存在广泛影响,但是有些珊瑚对热应力的敏感度比其他珊瑚高,但它们对这些干扰的反应也各不相同。研究人员Nick Graham称,由于珊瑚白化事件的影响,鱼类的聚集会显著下降,且有些鱼类比其他鱼类更敏感,珊瑚的消失对某些鱼类的影响比对其他鱼类的影响更大。比如高度依赖于鹿角珊瑚的蝴蝶鱼,数量下降最多。此外,在2016年大规模白化事件发生之前,研究人员观察到不同鱼类群落中鱼种数量、丰度和功能多样性的显著性变化。然而,在白化事件发生6个月后,这种变化几乎完全消失了。研究人员解释可能由“生物同质化”,即个体和系统存在相似性引起,该问题越来越被认为是全球面临的最紧迫、但基本仍未被承认的生物多样性危机之一。本文发表在《Global Change Biology》杂志上,题为“Mass coral bleaching causes biotic homogenization of reef fish assemblages”。 (吕钊编译;郭琳审校)
  • 《斐济岛地区森林如何保护珊瑚礁》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8-09-11
    • 近日,《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一项研究中描述了一种新模型,它可以揭示陆地上的特定地点,对珊瑚群落和相关礁鱼种群的保护作用,将避免下游珊瑚礁受到损害。研究人员把重点放在斐济岛Kubulau地区,当地的土地所有者依据研究结论已经开始采取行动,通过管理计划来管理他们的资源。人类在陆地上的活动常常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连锁效应,而人类对斐济岛的影响正在威胁全球25%以上的珊瑚礁地区。商业&农业运作、伐木、采矿和沿海开发的扩张可能通过增加沉积物和养分径流损害珊瑚礁及其相关渔业。随之而来的珊瑚礁退化直接影响世界各地热带岛屿地区的粮食安全、人类福祉和文化习俗。为了管理和保护最有效的地方,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精细的、联系紧密的陆地和海洋模型,将现有的土地利用与珊瑚礁环境和鱼类生物量相结合,随后模拟了未来各种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的情景,以确定重点区域。保护这些区域,将为下游珊瑚礁系统提供最大的好处。在每一个模拟场景中,当原生森林得到保护或恢复时,珊瑚礁的影响被最小化。研究人员称,这项研究的结果可以为Kubulau地区的管理行动提供理论支撑。此外,这些方法的应用范围也远远超出了Kubulau地区,特别是许多土著岛屿地区也正在行动,以恢复从山脊到礁石管理系统的活力。因此,各国政府对采用综合陆海规划方法越来越感兴趣。该研究描述的新工具依赖于两个免费的软件包,并且可以用于开放获取的地理信息系统(GIS)。随着越来越多的遥感和测深数据可以免费使用,该模型甚至可以服务于世界各地数据极为贫乏的地区,以便更好地管理大范围的陆地和海洋地区。该模型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基于证据的决策平台,并使人们相信,指导陆地保护行动可以通过减少陆地径流造成的损害来增强珊瑚礁体的弹性。研究结果也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因为它们表明,珊瑚礁适应全球变化的能力可以通过当地的行动得到提升,从而使当地人民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资源。 (吕钊编译;张灿影审校) 信息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科学快报》2018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