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首个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成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1-12-06
  • 12月5日,湖北首个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在湖北工业大学挂牌,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担任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该学院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智能制造系统设计、开发、管理和应用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湖工大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由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超勇担任院长,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博导张道德担任执行院长。

    据介绍,该学院开设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五个本科专业,现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及仪器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湖北作为制造业大省,提出构建“51020”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激光、人工智能、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设计、制造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培育国之重器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雄起湖北制造“主力集群”。

    湖北省副省长赵海山表示,湖北制造业产业链整体环节偏弱,尤其是产业人才需求缺口较大。湖北工业大学作为省重点建设高校,坚持“立足湖北、服务工业”的办学定位,瞄准湖北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和“短板”问题,举全校之力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推动建立健全与湖北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培养高端智能装备设计、制造、应用等方向的专业人才,集中体现了湖北省属高校的责任和担当。

    湖工大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理事长、湖北工业大学校长彭育园表示,成立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是学校勇担“制造强国”建设重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该校党委明确提出做强制造业,重点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学院。

    目前,该学院一次性投入2000万建成智能制造生产线、机器人实验室,覆盖智能制造产线设计、制造、调试等贴近企业实际需求的实践环节;探索推进校-企、校-行、校-校等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强化校企共建、产教融合,与“西门子”“发那科”等企业深度合作,共建校企合作联盟;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努力建设国内高校领先的智能制造产业相关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 原文来源: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1-12/05/content_1236521.shtml
相关报告
  • 《湖北将重点布局智能制造和网联汽车》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1-11
    • 近日,湖北省发布的《湖北省“十三五”产业创新能力发展和建设规划》提出,以智能制造和网联汽车为重点,大力提升发动机、变速箱等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水平和配套能力,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高端“专、精、特、新、轻”的专用车技术,着力培育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创新示范试验区国家基地建设,进一步增强我省汽车工业核心竞争力。 汽车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乘用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研发整车驱动系统、控制系统、超轻量新型客车,增强电池、电机、电控系统技术改进。建立动力电池回收、处理、再利用体系。 进一步发挥武汉、襄阳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先发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全省各地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 专用车/商用车:重点发展应急救援、消防、警务等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矿山专用车、桥梁施工车、道路养护车等工程施工车辆,快递物流和冷链运输等节能环保车辆,机场以及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专用特种车辆。 以十堰、随州、襄阳为龙头,加快武汉、襄阳、荆州等专用车特色化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加大车载多媒体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车载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车辆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等车载信息系统的研发力度。引进或研究突破无线充电、车辆智能升级、无人驾驶等技术。 依托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培育智能汽车与智能交通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 汽车关键零部件:发展变速箱等控制系统零部件、发动机等汽车动力零部件、制动系统零部件、底盘附件等中高端汽车零部件、电动汽车等零部件体系。 培育武汉及周边城市汽车零部件“环状”聚集区,“十襄随”汽车零部件“带状”聚集区,“荆荆宜”汽车零部件“三角状”聚集区。 企业技术中心重点 汽车 前沿引领技术 无线充电、车联网、无人驾驶、车载多媒体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车载短距离无线通信系统、车辆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等车载信息系统,分散式控制系统(D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系统(SCADA)、高性能高可靠嵌入式控制系统装备。 关键共性技术 乘用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高端调速装置、伺服系统、液压与气动系统等传动系统装备,高效率、低重量、长期免维护的系列化减速器,高功率大力矩直驱及盘式中空电机,高性能、长寿命的驱动桥、回转支承、液压件、轴承、智能控制系统等基础零部件和核心技术,汽车碰撞安全性、平顺性以及排气净化、能耗及抗干扰检测等。 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重点 汽车 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及控制系统、新型制动系统、电子驻车系统、无人驾驶技术、汽车安全、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核心技术、V2G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等。 着力打造智能汽车产业创新中心 由东风汽车集团牵头,联合产业链和创新链中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服务机构等,整合汽车产业现有国家创新平台和主要创新资源,以突破智能汽车关键共性技术为导向,重点开展智能汽车信息安全、智能汽车测试评价技术等研发,组建智能汽车产业创新中心。
  • 《吉林省高校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协作体启动》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2-12-06
    • 11月29日,吉林省高校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协作体成立大会在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北华大学、长春大学、吉林化工学院、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长春建筑学院、吉林建筑科技学院、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9所成员高校的代表和部分协作体行业企业单位代表参加...,机器人,成型,智能,智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 11月29日,吉林省高校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协作体成立大会在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北华大学、长春大学、吉林化工学院、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长春建筑学院、吉林建筑科技学院、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9所成员高校的代表和部分协作体行业企业单位代表参加成立大会。 大会宣布了“吉林省高校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协作体”正式成立,并针对“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校、政、研、企多方协同育人”等问题展开讨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杨晓东介绍,学校自2014年与吉林省通用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定制班,第一期涉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科专业,共招生160人,共同探索企业紧缺人才培养途径和模式,2018年成立“吉通工程师学院”,2019年与浙江汉峘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成立“汉峘模具产业学院”,与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共建“ 机器人 产业学院”,于2021年被遴选为吉林省首批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同年,与吉通公司、浙江汉峘、合心机械共建了“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并有幸遴选为本次吉林省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协作体秘书长单位之一。多年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坚持扎根吉林大地办教育,全面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扎实服务区域地方产业,积极探索多层次、多途径、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