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发布《海军LPD-17Flight II和LHA两栖舰计划:国会的背景和问题》报告》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发布时间:2023-10-07
  • 8月23日,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发布《海军LPD-17Flight II和LHA两栖舰计划:国会的背景和问题》,旨在为国会提供LPD-17飞行II级两栖舰艇和lha型两栖攻击舰的背景信息和问题。报告介绍,海军目前正在建造两种类型的两栖舰艇:LPD-17 Flight II级两栖舰和LHA型两栖攻击舰。海军于2016年12月发布的355艘舰艇部队级目标要求实现并维持一支由38艘大型两栖舰艇组成的355艘舰艇编队,其中包括13艘LPD-17 Flight II级舰艇。自2019年以来,海军和OSD一直致力于制定新的部队级目标,以取代355艘舰艇的部队级目标,但未能完成后续目标。目前,海军陆战队拥有31艘大型两栖舰艇,包括10艘LHA/LHD型舰艇和21艘LPD-17舰艇,以支持修订后的海军舰艇部队级别目标。美国海军2024财年30年(2024财年-2053财年)造船计划显示,预计整个30年期间两栖舰艇数量将保持在31艘以下,2035财年这一数字将减少至26艘,2053财年将减少至19至23艘。海军陆战队官员表示,一支拥有少于 31 艘大型两栖舰艇的部队将增加满足美国地区作战指挥官对前沿部署两栖舰艇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需求的作战风险。(熊萍 编译)

相关报告
  • 《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发布《海军大型无人水面和水下航行器:国会的背景和问题》报告》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发布时间:2023-10-07
    • 9月5日,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发布《海军大型无人水面和水下航行器:国会的背景和问题》报告。本报告为国会提供了海军希望在2024财年及以后开发和采购的三种类型大型无人水面和水下航行器的背景信息和潜在问题。这三种无人机和水下航行器包括大型无人水面车辆(LUSVs)、中型无人水面车辆(musv)和超大型无人潜航器(XLUUVs)。据介绍,LUSV长度为200英尺至300 尺,满载排水量为1,000吨至2,000吨,体量与护卫舰相当。海军将打造低成本、耐用性高和可重构的LUSV,具备容纳包括反水面战(ASuW)和打击有效载荷在内的多模块有效载荷能力。MUSV长45英尺至190英尺,排水量约为500吨,大小相当于巡逻艇。MUSV同样具备成为低成本、高耐用性、可重新配置的船舶以及能够容纳各种有效载荷等优点。MUSV的初始有效载荷包括情报、监视和侦察(ISR)有效载荷以及电子战(EW)系统。海军计划使用XLUUV来秘密部署锤头水雷,将拴在海底并配备反潜鱼雷,与海军冷战时期的CAPTOR(封装鱼雷)水雷大致相似。XLUUV的大小与地铁车厢相当。 美国海军计划2024财年为LUSV项目提供1.174亿美元的研发资金,为MUSV项目提供8580万美元,为LUSV/MUSV提供1.763亿美元,为XLUUV项目提供1.043亿美元以及为UUV(包括但不限于XLUUV)的核心技术提供7120万美元的额外研发资金。(熊萍 编译)
  • 《欧洲量子旗舰计划发布《战略研究和产业议程》》

    • 来源专题:光电信息技术
    • 发布时间:2023-04-25
    • 2022年11月21日,欧洲量子旗舰计划发布了《战略研究和产业议程》(SRIA),作为欧洲量子技术战略的更新。SRIA概述了2030年量子技术发展路线图,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使该路线图的发展与《欧洲芯片法案》和欧洲高性能计算产业联盟(EuroHPC JU)即将出台的框架相一致。SRIA基于量子计算、量子模拟、量子通信、量子传感与计量等四大技术支柱,结合基础量子科学、工程和使能技术等交叉主题,介绍了2030年路线图。 1、量子计算。主要目标是开发超越或加速现有经典计算机的量子计算设备,以解决与工业、科学和技术相关的特定问题。未来5年的目标是在含噪声中等规模量子(NISQ)机制下的量子计算机中实现量子优越性,而无需量子纠错。长远目标是开发容错量子计算机,并在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能力的基础上开发量子互联网。2023~2026年目标包括:展示未来容错通用量子计算机的实用策略;确定量子计算具有优势的算法和用例;开发基于NISQ的系统、量子应用和算法理论、软件架构、编译器和库、仿真工具的硬件无关基准等。2027~2030年的目标包括:示范配备量子纠错和鲁棒量子比特的量子处理器,该量子处理器具有一组通用门,性能优于经典计算机;示范具有量子优势的量子算法;建立能制造所需技术的铸造厂,包括集成光子学、低温和超导电子学;用于软件和硬件无关基准测试的量子算法扩展套件,包括数字纠错系统、优化编译器和库等。 2、量子模拟。增强量子模拟器能力的重要目标是实现:更高水平的控制,更高的状态准备可信度,大型系统,以及较低熵下的可编程性。2023~2026年目标包括:在一系列任务的模拟中展示量子优越性;提高控制和可扩展性水平,进一步降低各种平台的熵;开发量子经典混合架构,以使量子模拟器能解决工业和研发相关应用;扩大和加强供应链与关键使能技术的开发等。2027~2030年的目标包括:与最终用户建立紧密联系,开发更实用的应用程序;设计适合量子模拟器的纠错和错误缓解技术;开发量子模拟器,提供更高程度的控制和可编程性;在工业和量子模拟研究之间架起桥梁,用模拟范式的语言来理解工业的问题等。 3、量子通信。总体愿景是开发一个欧洲量子网络,补充和扩展当前的数字基础设施,为量子互联网奠定基础。2023~2026年目标包括:提高量子密钥分发(QKD)解决方案的性能、密钥率和范围;光子集成电路,具有用于量子通信的高效且成本效益高的实验设备;为空间QKD部署原型有效载荷;部署多个QKD城域网;量子存储器、处理节点等量子互联网子系统的开发等。2027~2030年的目标包括:QKD系统的低成本开发、维护和功耗;用于密钥分发的小型可插拔QKD发射器/接收器对;部署连接欧洲主要城市网络的QKD网络干线;天基量子通信基础设施;可靠的工业级量子存储器,可延长通信距离和示范量子中继器;使用量子中继器的长距离光纤干线,能连接数百公里的城域网等。 4、量子传感与计量。核心目标是为真实世界应用示范超越经典能力的量子传感。2023~2026年目标包括:发展由公司支持的关键使能技术和材料,建立可靠、高效的供应链,包括首次标准化和校准工作;芯片集成光子学、电子学和原子学、小型化激光器、阱、真空系统、调制器和变频器的开发;超纯材料、掺杂纳米颗粒、色心的合成;基于人造原子或量子光机械和电子系统的便携式电场、磁场、射频场、温度和压力传感器原型等。2027~2030年的目标包括:使能技术和材料工程不断发展,以提高成熟度并将量子传感器推向市场;基于用于生物医学应用的功能化材料或用于感应电场和磁场的集成原子芯片,制造光学和电子集成芯片实验室平台;量子增强测量和成像设备、纠缠时钟、惯性传感器和量子光机械传感设备的实验室原型;商业产品,如改进磁共振成像的磁力计、量子增强型超分辨率或亚散粒噪声显微镜、高性能光钟和原子干涉仪、量子雷达和量子激光雷达等。 5、基础量子科学。目标包括:提高对量子经典跃迁和退相干机制的理解;探索量子技术可以发挥优势的新概念和系统,例如在生物学、化学和热力学系统中,以及在已建立的应用领域中;示范新的量子信息技术,将其转移到应用领域,或开辟新的研究或创新领域;长期目标是继续努力开辟量子技术领域潜在增长的新途径。 6、工程和使能技术。2023~2026年目标包括:示范在工业级设施中制造的量子器件的性能;通过在已建立的制造设施中使用合适的工艺,提高量子器件的产量和均匀性,并确保其功能性能;提高制造和包装设施的使用和精简;提高关键使能技术的关键性能指标,以及降低成本、规模等;开发非平凡脉冲形状的控制校准方法等。2027~2030年的目标包括:示范大规模制造的系统,将量子器件与一系列经典(光学/电子)器件完全集成;开发稳定和控制复杂纠缠网络的方案;理论上从简单到复杂的控制脉冲的模块化方法和实验中改进的脉冲整形;实施控制介观系统的可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