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条清洁能源空中走廊启动送电 搭载百度电网智能巡检方案》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07-31
  • 当特高压遇上百度AI,电力高速公路有了坚实的安全保障。7月15日,世界首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空中能源走廊——国家电网青豫线特高压启动送电,搭载了百度智能云和山东信通联合打造的电网智能巡检方案,实时守护电路安全。这是国家电网与百度智能云在新基建智慧能源的又一重大合作成果。

    (青豫特高压直流工程线路穿越伏牛山)

    特高压是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新基建将特高压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特高压是指±800千伏及以上的直流电和1000千伏及以上的交流电,是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输电技术,也被称为“电力高速公路”。其输电能力可达到500kV超高压输电的2.4倍至5倍,输送距离也是后者的2到3倍,还要节省60%的土地资源。

    青豫线特高压指的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是世界首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空中能源走廊,它一头牵着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和可再生能源基地,一头连接中部崛起大省。每年可向河南省输送清洁电量400亿千瓦时,将大幅提升青海清洁能源外送能力,有效缓解河南迎峰度夏供电紧张压力。

    相对于传统的高压直流输电,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直流侧电压更高,对设备和环境的安全性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往,电力巡检通常依赖人工,这一方式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同时工作效率较低,巡视质量不一,且常受恶劣天气等外界因素影响,常常是事故发生了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发现并补救。后来有关企业尝试部署可视化监拍装置,再结合人工巡检,随着方案的规模化推广,有效地减少了人员工作量和停电跳闸次数,但大多数设备拍照间隔均在半个小时以上,采集真空期依然较长,且存在准确率不足、分析耗时长,而且时效落后、预警缺位等关键痛点。如果能让智能分析设备真正“智能”起来,自动识别电网设备周围的安全隐患并主动上报,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百度智能云基于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平台飞桨,与山东信通联合打造出一套电网智能巡检方案,应用于青豫线,负责陕西段输电在线监测建设。方案的核心在于领先的算法模型和边云协同技术。算法模型基于飞桨的模型压缩库PaddleSlim和端侧推理引擎Paddle Lite打造。Paddle Lite可针对输电隐患模型进行定制优化提升,在低算力低功耗下仍能有较高推理性能。此外,该方案采用了云边协同,可以随着云端样本更新和模型训练的迭代升级,来进一步优化和适配识别算法的适用场景,不断提升识别精度,降低漏报及误报。

    相比旧版的智能分析设备,百度智能云的电网智能巡检方案将可视化监拍装置拍照间隔从半小时缩短到5分钟,且实现图像端侧的边缘智能分析,五秒内就可以识别出吊车、导线异物、烟火、塔吊、各类施工机械等安全隐患,分析准确率超过90%,同时模型大小缩小60%,综合功耗也降低了30%,最关键的是,从发现到报警的速度从几小时缩短至20秒,电力工作人员得以及时反应,避免造成生产生活的损失。

    百度智能云的电网智能巡检方案已经率先在国网山东电力应用,轻松实现户外各种复杂场景下的安全巡检,为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3月8日,山东淄博的一个人烟稀少的郊区突然发生火情,而着火点上方,则是国家电网的220kv高压线路。如果火情得不到及时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万幸的是,由百度AI技术加持的输电线路可视化监拍装置第一时间发现了这场火灾,并发出了警报,相关人员及时赶赴现场,消除了火灾隐患,才避免了一场大灾难的发生。

    新基建浪潮下,智慧能源成为融合基础设施之一。目前,百度智能云已经与两大能源央企——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达成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电网业务进一步融合。百度智能云AI 中台、知识中台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头部客户落地应用,支撑无人机巡检、“刷脸办电”、综合能源等20多个业务场景;覆盖中国两条特高压智能化线路、超过150个智慧变电站、4万多输电线路的监拍智能化,累计发现隐患2000余处、每天代替人工巡视能源线路超过7万公里。以云计算为基础,AI为抓手,百度智能云智慧能源助力电力能源行业智能化升级,加快释放新型能源基础设施新动能。

相关报告
  •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首个数智赋能中心成立》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23
    • 4月22日,横跨云南省水富市与四川省宜宾市的向家坝水电站传来喜讯——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首个数智赋能中心在这里正式成立并启动运行。这座以虚拟组织形式运作的创新机构,将着力推进智慧电厂标杆示范建设,推动大走廊迈入“数据驱动”新阶段,为长江经济带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提供数字化转型样本。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三峡工程时指出,“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三峡人牢记嘱托,坚持自主创新,铸造大国重器。如今,长江干流之上的6座梯级电站(葛洲坝、三峡、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构成跨越1800公里、水位落差超900米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总装机容量达7169.5万千瓦,相当于3个三峡水电站规模。作为金沙江水电基地最后一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是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和“西电东送”骨干电源点。 “随着全球能源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变革浪潮到来,如何让大走廊上的大型电站设备管理更精益、电力调度更高效、安全管控更智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核心命题。”三峡集团长江电力副总经理冉毅川表示,“我们在向家坝水电站成立数智赋能中心,旨在创建智慧电厂与数字化转型的示范基地,通过数智技术培育水电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智慧水电’战略落地。”据了解,数智赋能中心将构建“数据采集-治理分析-智能决策”链条,助力电站在设备设施状态掌握、故障诊断、智能预警、智能决策和全电站管理等方面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推动水电行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我们正在构建水电生产的数字生态系统,通过激活全电站数据资源、搭建智能管理平台,赋予每一台发电机组、每一条输电线路‘数字生命’,让数据流动创造价值,让智能技术赋能生产一线。”向家坝电厂厂长段开林用生动比喻阐释转型内涵。 “新质生产力一定要创造价值。”向家坝电厂副厂长张春辉介绍,目前电站已完成工控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接下来数智赋能中心将遵循“统一思想、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管控”原则,制定数智赋能相关制度、标准及规范,明确赋能方向和目标,把电站已有成果集成起来进行智能化提升及推广应用,推动向家坝电厂数智化建设,打造智慧电厂的示范标杆。据悉,下一步,向家坝电厂数智赋能中心将打通水电生产数据链的关键环节,重点突破“水-机-电”全要素物联感知体系建设,攻克复杂工况下的多源数据采集技术瓶颈,为行业提供实践参考。
  • 《江苏无锡移动助力无人机自主巡检“世界最高”输电塔》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3-13
    • 在长江江苏江阴段的一个高压输电站内,随着一阵“嗡嗡”声,一架无人机从巨大的“盒子”中缓缓升起,在操控员的操作下稳稳飞至水面上空400米处,按照提前预设好的航线飞行、拍照......自主开启了输电铁塔和线路的“体检”工作。不同于以往低空自主巡检,此次任务成功完成了凤城-梅里500千伏长江大跨越工程385米世界最高输电铁塔和线路的自主巡检。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无人机巡检已成为日常巡检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助力,但对近400米高的铁塔和线路开展全自主巡检还是全国首次。据了解,无人机巡检作业需要实时接收飞控信号和传输高清视频图像,对信号要求极高,而搭载4G信号的无人机,受基站信号影响,巡检高度一般无法超过200米。如何对该塔进行巡检,成为困扰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以下简称“国网无锡供电公司”)的首要问题。 为此,无锡移动为国网无锡供电公司量身打造了无人机5G智能巡检技术方案,在输电铁塔相邻的跨越塔脚下,联合建设了两座5G基站,选用2.6G 700M双层组网模式对高空巡飞区域进行分层覆盖,并为无人机分配了5G电力专网的专用切片,定向增强长江上空400米处的信号强度,实测5G平均下行速率达215Mbps,上行速率63.39Mbps,端到端时延控制在20ms以内,有效解决跨江信号长距传输问题,确保无人机飞行高度更高、数据回传安全高效。 在无锡移动5G通信技术和边缘计算的支撑下,巡检无人机能够快速接收地面控制系统的指令,实现实时数据回传、超视距飞行、线路隐患智能研判、设备异常快速推送、巡检现场全程可视、数据可看、决策可指挥,大幅提高了巡检效率,更好地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可靠供电。 未来,无锡移动将继续深化供电5G+无人机创新应用,实现远程喊话交互、实时测温等功能,携手供电开展项目规模推广,催生5G+工业互联网领域更多的创新和示范,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