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为防疫出力出招 “微藻营养与功能”线上研讨会召开》

  • 来源专题:微藻光驱固碳合成生物燃料产品的关键技术研究
  • 编译者: 王阳
  • 发布时间:2021-01-10
  • 2020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全球,为人类生命健康及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对此社会各界纷纷展开行动,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为战胜疫情寻找助力。5月9日,由青岛微藻产业学会与生物学杂志社共同主办了“微藻营养与功能”线上研讨会,是我国微藻产学研各界为应对新冠疫情举办的首次权威学术会议,为微藻营养医学在此期间的进一步落地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作为中国微藻产业的奠基者和领头羊企业,云南绿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志祥出席会议,并与各位专家分享了螺旋藻相关产品增强免疫力与抗病毒功能的科学实验报告。

     

    本次会议由中国藻业协会微藻分会会长、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著名教授秦松主持,汇聚众多微藻领域顶尖专家,包括宁波大学严小军、深圳大学胡章立、华东理工大学李元广、荷兰瓦格宁根大学高风正等知名高校教授和学者,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黄青、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建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孙伟红、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刘天中、中盐研究院张俊杰等科研院所资深研究员参与本次会议。

    当前,我国已经成功遏制了疫情的进一步扩散,然而病毒的威胁还远远没有解决,各大科研机构正在加紧疫苗的研发,在此之前除了依赖外部防护,自身的免疫力则是更有力的防线。免疫力对病毒的感染几率及感染后的病情发展和治愈率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近期许多专家都建议公众加强体育锻炼,并更多的摄入高蛋白高营养食物,全面强化自身的免疫能力。而许多种微藻所含有的活性成分,经过国内外科学界多年研究证实在补充人体营养素、提升免疫机能等多个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在相关药物的开发领域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本次会议中,在多种形成产业的微藻中,应用最为成熟的螺旋藻和富含天然虾青素的红球藻成为专家关注的重点。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黄青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建国分别就红球藻虾青素的炎症和免疫调节作用分享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其中黄青研究员重点针对抗炎症作用进行分析,指出红球藻虾青素在治疗新冠肺炎上的潜在应用;而作为我国螺旋藻产业的原研单位,绿A公司总经理胡志祥向大家介绍了螺旋藻所富含的全面营养素,并通过多年积累的动物实验和医院临床应用统计报告,证实了螺旋藻在免疫调节和抗病毒方面的积极作用。此外,深圳大学胡章立教授和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孙伟红研究员分别介绍了红球藻硒蛋白的生物功能和红球藻虾青素的检测技术方面的研究。

     

    除了应用相对广泛的螺旋藻和红球藻之外,微藻家族中还有很多具有独特生物价值的种类,与会专家同样进行了深入交流。宁波大学严小军教授介绍了多种微藻独特活性物质的精准功能,并号召学界同仁在分子机制层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华东理工大学李元广教授和中盐研究院张俊杰教授分别介绍了裸藻和杜氏盐藻的功能及应用;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刘天中研究员介绍了一种微藻中的新型生物质OMEGA-7脂肪酸的功能作用研究进展,远在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的高风正博士全面介绍了中国和欧洲微藻产业发展的概况和区别之处,并以国际视角对中国微藻产业发展做出了展望。

    本次会议的主持人,中国藻业协会微藻分会会长、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秦松表示,在本次会议中,诸位专家就微藻生物研究领域如何助力应对新冠病毒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同时也就微藻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目光高远的指导性意见。而包括绿A在内的企业不仅在本次疫情中为积极践行社会公益,也分别从产品和产业层面贡献了宝贵的经验和看法。相信在学界专家和企业领袖的共同推动之下,未来微藻产业产学研将进一步加强联系,融合发展,增强中国微藻尖端研究水平,为公众带来更加高效、精准的功能产品,普及微藻认知,加速产业发展。

相关报告
  • 《非洲海洋矿产资源国际研讨会召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7-05-17
    • 非洲大陆架及相邻国际海底区域海洋矿产资源研讨会——由非洲蓝色经济支持的非洲海洋领域可持续发展前景会议正在乌干达坎帕拉举行,会议时间为2017年5月2-4日。 研讨会由乌干达共和国主办,ISA与非洲矿业发展中心(AMDC)、皮尤慈善信托基金、GRID-Arendal合作组织(挪威)、非洲联盟委员会(AUC)和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UNECA)协办。 来自国际法律和科学界的专家、国家和地区政府官员、科学家、研究人员等前来讨论了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关的问题、国际海事组织关于海洋矿产资源开发的工作及保护和保持海洋环境免受国际海底区域活动的影响等内容。 另外,会议还讨论和提出了改善非洲国家深海海底制度区域合作和参与的机制。特别是解决非洲内陆国家的特殊利益。 这些问题将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的框架内加以解决。特别是SDG-14。SDG-14即“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海洋和海洋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研讨会旨在激励非洲国家建立与深海海底活动有关的技术能力;增加相关地区决议的参与;鼓励参加此地区的活动;界定和实施非洲大陆架的可持续活动;为非洲蓝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李亚清 编译)
  • 《澳大利亚顶尖农业科学家在堪培拉 召开气候智能农业研讨会》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吴蕾
    • 发布时间:2017-11-28
    • 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气候变化不断加剧,人们应该怎样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更多的作物?科学家已经在研究过去规律、预测未来趋势以及提出适应或减缓气候变化措施等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2016年8月2日,在堪培拉的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ACIAR)举行了为期一天的研讨会。该研讨会由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的气候变化农业和食品安全研究项目(CCAFs)提供赞助。该合作项目旨在通过GCIAR和未来地球(Future Earth)来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全球食品安全危机。来自澳大利亚各地的参会专家讨论了气候智能农业(Climate Smart Agriculture,CSA)和农业系统中各种创新机会。 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主要由三方面构成。(1)CSA研究在政策和制度框架发展中的定位;(2)未来CSA研究的重点,包括气候智能村建设;(3)扩大CSA研究产品的规模。 本次研讨会围绕什么是CSA创新过程、什么是最好的实现机制、谁能在价值链上的任一环节最好地体现这些创新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会专家们认为科学界在仔细设计、组织、验证各种创新的同时,更要考虑操作条件,否则创新价值将无法实现,农业就是如此。全世界有无数种小气候、土壤类型和大量植物品种,这些条件互相组合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为了解决这样的复杂问题,可行的适应或减缓方法越来越呈现出多学科背景的特点。 本次研讨会的一个亮点是国际农林结合研究理事会(ICRAF)的丹尼斯·加里蒂(Dennis Garrity)带来的一段视频。该视频有力地展示了如何将粮食生产与树木种植相融合。这种融合不仅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农林行业就业机会,还为他们提供了碳埋存机制,从而降低了农业活动的碳排放量。丹尼斯将这种越来越“连续不断”的农业进程称作“常绿运动”。这表明在一个更多元的框架中,农场可以像生态系统一样,多层次、有机地协同运作。 此外,澳大利亚的许多近邻国家或地区一直在推行同一季节种植多种作物的“混养”式种植方式。上述两种方法都为气候适应性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编译 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