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气候变化不断加剧,人们应该怎样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更多的作物?科学家已经在研究过去规律、预测未来趋势以及提出适应或减缓气候变化措施等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2016年8月2日,在堪培拉的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ACIAR)举行了为期一天的研讨会。该研讨会由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的气候变化农业和食品安全研究项目(CCAFs)提供赞助。该合作项目旨在通过GCIAR和未来地球(Future Earth)来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全球食品安全危机。来自澳大利亚各地的参会专家讨论了气候智能农业(Climate Smart Agriculture,CSA)和农业系统中各种创新机会。
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主要由三方面构成。(1)CSA研究在政策和制度框架发展中的定位;(2)未来CSA研究的重点,包括气候智能村建设;(3)扩大CSA研究产品的规模。
本次研讨会围绕什么是CSA创新过程、什么是最好的实现机制、谁能在价值链上的任一环节最好地体现这些创新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会专家们认为科学界在仔细设计、组织、验证各种创新的同时,更要考虑操作条件,否则创新价值将无法实现,农业就是如此。全世界有无数种小气候、土壤类型和大量植物品种,这些条件互相组合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为了解决这样的复杂问题,可行的适应或减缓方法越来越呈现出多学科背景的特点。
本次研讨会的一个亮点是国际农林结合研究理事会(ICRAF)的丹尼斯·加里蒂(Dennis Garrity)带来的一段视频。该视频有力地展示了如何将粮食生产与树木种植相融合。这种融合不仅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农林行业就业机会,还为他们提供了碳埋存机制,从而降低了农业活动的碳排放量。丹尼斯将这种越来越“连续不断”的农业进程称作“常绿运动”。这表明在一个更多元的框架中,农场可以像生态系统一样,多层次、有机地协同运作。
此外,澳大利亚的许多近邻国家或地区一直在推行同一季节种植多种作物的“混养”式种植方式。上述两种方法都为气候适应性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编译 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