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daily每日食品】2025年全球零售50强出炉,中国有哪些上榜?》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 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4-24
  • 4月17日,美国零售联合会(NRF)公布 2025年全球前50名零售商名单 ,该榜单源于Kantar Retail数据,根据2024年零售商的国内和国际零售收入计算分数进行排名,上榜的公司要在至少三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直接投资。 排名1-25位企业名单如下: 排名26-50位企业名单如下: NRF研究执行董事马克·马修斯表示,“今年的全球前50零售商名单涵盖了众多与全球消费者产生共鸣的企业。 尽管全年市场充满不确定性,但消费者支出依然保持高位,零售业在2024年继续增长 ”。 1 前十强格局无大变化 对比2024年50强,前十强名单没有变化。沃尔玛(Walmart)、亚马逊(Amazon.com)、施瓦茨集团(Schwarz Group)分列前三位。 (1)沃尔玛 保持了其全球最大零售商的地位,通过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大对科技的投资力度、建设电商平台、拓展线上渠道、优化用户体验,在电商时代也保持了强大的竞争力。 (2)亚马逊 继续作为全球第二大零售商,其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覆盖超3.8亿活跃用户,Prime会员体系用户忠诚度高;此外,其全球物流网络保障高效配送,技术创新赋能各个业务环节,第三方卖家生态丰富产品种类等因素共同推动了亚马逊的持续发展。 (3)施瓦茨集团 名列第三,该集团是德国跨国零售商,也是欧洲最大、世界第三大零售商,它由约瑟夫?施瓦茨于1930年创立,总部在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内卡苏尔姆;其旗下有利德尔(Lidl)和考夫兰(Kaufland)两大知名品牌,在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12900家门店,员工达50万名;其主要销售自有品牌商品,还经营烘焙食品、软饮料和冰淇淋生产设施;此外,集团在废物处理等领域也有业务,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可回收材料的收集、分类和回收。 (4)紧随其后的是ALDI奥乐齐、Costco开市客、Ahold Delhaize(阿霍德·德尔海兹)、家乐福、Seven&i、宜家(IKEA)和家得宝(The Home Depot)。 只是宜家和家得宝位置略有变动,宜家由2024年第10位升到2025年第9位,家得宝则由第9位变动到第10位。 同比方面,顺位不变的前8大企业较2024年榜单数据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汇总数据显示,它们的总营收增长7.1%,门店数增长8.7%。 从占比来看,前10强总营收占前50强的62%,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而沃尔玛和亚马逊占比三成。 榜单中,中国有阿 里巴巴和屈臣氏两家公司上榜。 但两家境遇各不相同,屈臣氏从17位上升到14位,营收增长17.6%;而阿里巴巴排名从去年的16位下降至18位,营收下降7.5%。 2 33家企业营收实现增长 同比2024年榜单数据,全部50强总营收增长3.6%。 其中,6个企业实现了更替,更新率12%;可比的44家企业中,有33家即75%的企业营收增长,合计增幅为5.6%。具体来看: (1)33家企业中,营收双位数增长的有11家。 增幅最为突出Action,2024年榜单数据为112.2亿美元,2025年达到150亿美元,增长33.7%;其次为Couche-Tard,营收增幅21%;排名第二的亚马逊,营收也获得10.7%的双位数增长。 (2)33家企业中, 22家营收增幅在0%~10%之间 。 (3) 44家企业中,有11家营收下降,占比25% 。 其中Falabella营收下降14.7%,安达屋集团(Adeo Group)营收下降10.2%,Expert营收下降8.8%,跌幅略大。 今年的全球前50强零售商榜单,反映出了大多数市场“从不确定性到趋于稳定”的情况。凯度全球洞察与技术高级副总裁大卫·马科特表示,全年中,全球零售商进行了合并、收购和基础设施投资。世界各地,随着更多消费者重返实体店和购物中心,电子商务销售放缓。供应链成本有所下降,大多数国家的工资继续上涨。 同比2023年,有6家企业跌出了榜单,包括Casino、Woolworths Limited、Landmark Group、Zalando、AceHardware及Hudson's Bay,具体如下: 2024年榜单排名15位的Casino,因深陷财政危机,旗下大量门店被竞争对手“吃掉”;2024年上半年,Casino依据此前签署的协议,向法国的多个零售集团出售了211家门店;2024年7月1日,又完成了两笔门店销售,排名有所影响。 排名26位的澳大利亚Woolworths Limited同样跌出全球零售50强。在澳大利亚本土,Woolworths面临着来自Coles等超市以及ALDI等折扣店的激烈竞争,这些竞争对手在价格、产品种类、服务质量等方面各有优势,抢占了Woolworths的市场份额;Woolworths旗下的折扣百货店业务Big W销售额下降,其他业务也下降严重。 3 美欧企业主导榜单 50强榜单中,欧洲企业分布数最多,有30家;但从总营收看,美洲最高,主要是美国9家企业比较强大,营收在总榜单中占比近51%; 亚洲日本有5大企业入围,4家排位都有所上升 ,迅销集团(Fast Retailing)更是上升了7位,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日本零售业的全球实力。 从业态上看,全球TOP50中,大卖场/大型购物中心业态总营收占比30.1%,相对2024年榜单数据提升0.9个百分点;折扣店(含食品、服装和杂货折扣)占比12.64%,相对2024年榜单数据提升0.34个百分点,会员店7.06%,各业态具体如下: 在折扣业态中,德国施瓦茨集团(Schwarz Group)营收增长3.2%,门店数增长0.9%;奥乐齐(ALDI)营收增长6.6%,门店数增长3%;Jeronimo Martins营收增长7.3%,门店数增长7.4%;TJX营收增长11.1%,门店数增长1.8%;Action增长最为突出,营收增长33.7%,门店数增长15.5%。 4 山姆、奥乐齐等在华表现优秀 在TOP50榜单中,翠丰、家得宝、家乐福、TESCO、百思买、麦德龙及安达屋等企业曾在中国开展过业务,也获得过良好发展,但后来因各种原因退出中国市场,亦或通过合资公司保留部分股权,业务份额已经非常小。 当前,不含阿里和屈臣氏, 50强中仍有15家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并且都非常重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从结果上看,沃尔玛的山姆会员店、奥乐齐、开市客、宜家、迪卡侬、优衣库、lululemon、全家及罗森等在中国市场总体有较好的口碑。 特别是山姆、奥乐齐、lululemon,近年来风头正盛。他们在商品力上,也不断启发着内资零售业,在业态运营手法上,对国内零售同行发挥着示范作用。 (1)山姆: 4月9日晚间,在2025年沃尔玛投资大会上,沃尔玛中国总裁兼CEO朱晓静揭示了公司在华业务的两大突破性成就: 8家山姆店将突破单店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7亿)销售大关,以及颠覆传统零售的“店仓云一体化”创新模式。 山姆在华成功有三大法宝,包括“优质商品+寻宝体验”的双重价值、全渠道的便利性和会员与山姆之间建立的深厚信任关系。 2024年,山姆中国区卓越会员续卡率高达92%,普通会员向卓越会员的转化率达30%,形成了良性循环的会员价值飞轮,也为山姆创造了稳定增长的业绩基础。 (2)奥乐齐: 4月19日,奥乐齐江苏双首店开业,无锡圆融购物中心店当日销售突破100万,创造了奥乐齐中国区开店首日纪录。 作为全球知名的平价社区超市,奥乐齐不断深刻洞察消费者需求,深耕本土市场,通过“ 精选产品+自牌模式+高效运营+严格品控 ”,不断夯实并打造“产品主义”的核心竞争力。其“慢”但却“稳”的拓展策略、自牌开发和运营效率方面,值得国内零售业学习。 未来,奥乐齐可能会体现出越来越强的杀伤力,对华东零售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鲶鱼效应”。 (3)lululemon: 作为优秀成长性品牌,其在品类、运营和营销上有很多值得品牌商学习的地方。 lululemon创始人奇普·威尔逊是一个极具商业和产品眼光的人,他总是提前预判,并精准踩中每个时期的运动潮流趋势,从最早创立滑雪、冲浪服品牌,到创办瑜伽服品牌lululemon,再到投资户外品牌始祖鸟,站在风口之上的lululemon,在美股的表现一度需要用惊艳来形容。 lululemon在快速增长中不断庞大,市值一度超越阿迪达斯,成为全球第二大运动品牌。 从全球业务来看,榜单中的公司都是伟大的公司,在业态发展和经营系统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值得中国零售业不断研究和学习。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EzMDgwOQ==&mid=2652187813&idx=3&sn=a306a331ed0ee4b3f1d0129d6439a2c1&scene=0#wechat_redirect
相关报告
  • 《【Fooddaily每日食品】连续5年霸榜第一!泰国椰子水要被中国人“喝”上市了》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4-15
    • 4月9日,IFBH Pte. Ltd.(下称“IFBH”)在港交所公布了预招股文件。该公司于2013年创立了if品牌,据称是将即饮天然椰子水引入中国内地市场的“先驱”,自2020年起一直保持“中国内地最大椰子水品牌”的地位,去年也是“全球第二大椰子水饮料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这匹收入规模超11亿元的饮料“黑马”模式相当轻,其生产、物流运输、销售这些关键环节均是与第三方合作,过去依靠一支不到50人规模的团队实现了高速增长。 如果一切顺利,IFBH将成为继美国饮料同行唯他可可(Vita Coco)后,又一家以椰子水为主的上市饮料公司。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份最新预招股文件的“含金量”。 1 轻资产模式 该文件显示,IFBH拥有两个植根泰国的品牌,包括旗舰品牌if及Innococo。其中, if主打提供天然健康的泰式饮料及食品,Innococo提供传统运动功能饮品的健康替代选择。 凭借if椰子水,该公司前两年实现了高速增长。尽管其并未单独披露if品牌销售,但提到if椰子水为公司“最重要产品”,2022年面世的Innococo仍处于品牌资产累积与产品开发阶段。 2024年,IFBH收入达1.5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57亿元),同比增长80.3%,主要是由于公司持续努力渗透中国内地市场,导致椰子水在中国内地的销量增加。 同时,IFBH扩大产品种类,提供更多规格选择,并持续执行有效的营销活动以促进销售。 分品类看,2024年,椰子水占其95.6%收入,同比增长83.7%至1.50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06亿元)。 分市场看,中国内地为其最大市场,去年收入为1.45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7亿元),收入占比由2023年的91.4%提升至2024年的92.4%。 2024年,IFBH年度利润为3331.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45亿元),同比增长98.8%,主要由于盈利能力改善所致,此乃受惠于公司持续透过轻资产模式推动业务增长。 该公司提到,轻资产业务模式为其竞争优势之一。 “轻资产业务模式赋予我们高度生产弹性与扩展能力,使我们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快速扩展全球分销网络。更重要的是,该模式让我们能够投入资源,继续致力于产品创新与品牌建设。”文件写道。 具体来看, IFBH的生产采用代工模式。 代工厂商向公司认可的椰农及采集商采购椰子水,并向公司指定或认可的供应商购买其他原材料。 在销售上, IFBH与分销商合作销售 ,利用分销商物流与营销资源,以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渗透市场,大幅降低渠道开发成本。除销售合作,该公司还会与当地分销合作方 共担营销开支 ,进行有协调的营销活动。 “自成立以来,我们凭借轻资产业务模式实现快速扩张。过去仅依靠46名员工的精干团队便取得高速增长。”文件写道。随着轻资产模式打磨得越发成熟,该公司的团队也变得更为精简。截至2024年12月31日,IFBH拥有20名全职销售行销人员和5名专职研发人员。 在轻资产模式下,IFBH销售依赖少数几家分销商。2024年,其前五大客户(均为分销合作伙伴)占据97.6%销售额,其中前三大客户均来自中国内地,销售占比分别为47%、28.4%、17%。 文件显示,在其最大市场中国内地,if品牌有两个分销伙伴: 一个主要负责线上渠道(包括天猫、京东及抖音等电商及社交电商平台) , 同时也具备部分线下渠道能力,另一个专注线下渠道(如超市和便利店)。 Innococo品牌委托单一分销商负责所有销售渠道,该分销商同时销售部分if系列饮品及零食。 2 泰国创始人 从核心品牌if构思到冲刺上市,这家椰子水巨头花了10年左右。 文件显示,IFBH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13年,泰国创始人Pongsakorn Pongsak于当时构思并推出if品牌,if品牌一直由控股股东General Beverage经营。当时,General Beverage以自有工场生产国际业务(包括中国)下的若干产品,同时为第三方品牌提供制造服务。 随着国际业务需求越发强劲,尤其是中国市场,General Beverage于2022年进行重组,将国际业务独立出来运营,与其他业务线(注:如代工服务)分离。 重组后,IFBH集团转向全外包的制造方式,无需供应原材料。 小食代翻查文件留意到,尽管作为上市主体的IFBH转向代工模式,但原料供应商依然是控股股东、创始人名下的General Beverage。 根据文件,General Beverage既是IFBH的代工厂之一,也负责向其他代工厂商供应IFBH产品所需的所有椰子水,而这些椰子水均由General Beverage从IFBH选定的当地采集商和农民处采购。 从上游原料到品牌所有权,if品牌创始人仍牢牢把控这家公司,他同时担任公司行政总裁一职。文件显示,Pongsakorn Pongsak持有该公司91%股权,剩余股份则由分销商、管理层及一些第三方独立投资人持有。 比如,其分销商广州远联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02%;IFBH的商务总监Metaphon Pornanektana、营运总监Vipada Kanchanasorn各自分别持有已发行股份总额的0.89%及0.89%,两人均属于公司元老级人物,在if品牌创立之前或初期就已加入General Beverage。 3 也有风险 由于疫情后电解质饮品走红、椰子这一原料在咖啡茶饮连锁中被广泛运用等原因,在中国曾被视为高端、小众饮料的椰子水进入爆发期,也吸引了一众品牌纷纷加入,当中既包括春光、娃哈哈、统一、汇源等老牌企业,也有诸如if、菲诺、可可满分等新锐玩家。 根据IFBH招股文件数据,于2019年至2024年,大中华椰子水饮料行业大幅扩张,由1.02亿美元增长至10.9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0.8%。 在这当中, if凭借大众定价、与泰国捆绑的主产地优势、贴近天然椰子形象的简洁包装、邀请肖战等流量明星代言提升知名度、全渠道拓展等举措跻身头部品牌。 根据灼识谘询报告,按零售额计算,IFBH于2024年在中国内地椰子水饮料公司中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达33.9%,领先第二大公司逾七倍。 此外,自2020年起,按零售额计算,IFBH已连续五年稳居中国内地椰子水饮料市场首位,且按零售额计算,IFBH于2024年是五大公司中增长最快者。 按照灼识谘询预测, 在全球主要椰子水饮料市场,大中华区将是未来几年增速最快的地区, 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按19.4%的复合年增长率扩张,至2029年时将达26.52亿美元, 由健康意识提升、分销渠道改善、消费群体由年轻城市消费者及运动爱好者扩展至更广泛的人群、椰子供应链多元化等驱动增长。 不过,挑战也同时存在,比如其在产品、生产、分销上都存在过度依赖的风险。 在产品上,椰子水分别占IFBH 2023年及2024年收入的约93.8%及95.6%,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将继续占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任何消费者对IFBH产品或椰子水的需求发生重大负面变化,通常可能会对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在生产上,该公司提到,泰国目前是IFBH椰子水的唯一地域来源,IFBH绝大多数代工厂商均位于泰国,任何影响泰国农业的广泛因素,如新实施的相关立法或2017年泰国南部发洪水等恶劣天气或气候条件,均可能影响代工厂商获取生产椰子水的能力。 在分销上,由于2024年其最大分销商占47%收入、前五大客户占97.6%收入,若IFBH与最大分销商的关系发生任何负面变动、与主要客户发生任何其他纠纷,一旦失去任何该等主要客户的支持,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将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此外,更多品牌涌入、市场均价下行导致的竞争加剧,也可能导致未算牢固的椰子水格局松动。 根据该文件,中国椰子水饮料前五大公司中,有三家都成立于2019年及以后。 今天,小食代从快消品线下监测网络“马上赢”处拿到的数据显示,过去两年的椰子水均价呈现下降趋势,由2023年一季度的每百升均价1.91元下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1.46元,降幅为23.5%。同期,if品牌的均价相对稳定,降幅为9.6%。 随着越来越多平价椰子水出现,if品牌定价逐渐从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变成了超越。 在2023年第一季度到2024年第一季度,就椰子水每百升均价而言,if品牌都较市场平均水平略低或持平,但随后情况发生转变。在2024年第二季度到2025年第一季度,if定价开始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比如,在今年一季度,椰子水每百升均价为1.46元,if均价为1.60元。 IFBH也在文件提到,若现有或潜在竞争对手以较低价格提供产品或进行“激进或掠夺性定价”以增加其市场份额,其收益可能减少,溢利率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为捕捉未来机遇,IFBH计划通过以下策略进一步增长,包括强化及扩大采购能力以扩展业务规模,如与更多代工厂建立合作关系;持续投入创新能力的提升,如拓展功能健康饮品及零食领域;巩固中国市场地位及渗透,在一二线城市开发新渠道及挖掘下沉市场需求,并拓展澳洲、美洲及东南亚;持续投入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推进战略合作与并购以实现业务扩张,如收购在产品及经营能力上具有协同效应的品牌或公司。 而IFBH此次上市募资,也是为支撑以上增长策略的落地。 该公司提到,此次上市募资预计将用于:加强仓配能力;品牌建设;巩固在中国内地的市场地位及渗透程度,拓展澳洲、美洲及东南亚的业务;提升创新能力;在亚洲、北美或澳洲组建策略联盟及进行收购,借此扩展业务;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洞悉爆品秘籍!10W+食饮人都想看的新品选品指南来了,
  • 《【Fooddaily每日食品】2025食品饮料行业有哪些赚钱风口?DeepSeek给出了10个答案》

    • 来源专题:食品安全与健康
    • 编译者:杨娇
    • 发布时间:2025-02-13
    • 今年春节,中国的一款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在全球爆火出圈,截至2月1日,Deepeek日活用户已突破3000万,这个AI大模型,正以势不可挡的姿态,改写着 AI 世界的格局。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和国内消费市场的持续升级,消费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尽管食品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行业内卷加剧,但通过深入分析市场数据和行业趋势,我们仍能发现诸多潜在的赚钱机会。 我们对话了DeepSeek,总结出2025年食品饮料行业十个有潜力的发展方向,为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本文基于DeepSeek回答整理,不代表Foodaily观点。 Q:食品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行业内卷加剧,预测下2025年,食品饮料行业还有哪些赚钱机会?请结合数据分析给出十个方向。 以下是DeepSeek回答原内容: 根据全球食品饮料行业趋势、消费者行为变化及市场数据,以下是预测的2025年十大潜在赚钱机会,结合具体数据和分析。1. 精准健康食品( 低糖/低脂/高蛋白) 数据支撑: 全球健康食品市场规模预计从2021年的8,790亿美元增至2027年的1.2万亿美元(CAGR 5.3%)。中国无糖饮料市场2023年增速超30%,元气森林等品牌已验证需求。 机会点: 开发针对糖尿病、肥胖人群的功能性低GI(升糖指数)食品,或高蛋白零食(如昆虫蛋白棒)。 2. 功能性成分饮 料(益生菌/胶原蛋白/褪黑素) 数据支撑: 全球功能性饮料市场2025年将达2,080亿美元(Mordor Intelligence)。益生菌饮料在亚洲市场年增长12%,日本养乐多年销400亿瓶。 机会点: 结合“肠道-大脑轴”概念的助眠饮料(含GABA、褪黑素),或女性美容饮品(胶原蛋白+玻尿酸)。 3. 植物基 食品2.0(技术升级版) 数据支撑: 全球植物基市场2025年将达770亿美元(Bloomberg),但当前产品复购率仅30%(口感问题)。细胞培养肉成本从2013年的每公斤280万美元降至2023年的100美元(Good Food Institute)。 机会 点: 利用3D打印技术模拟真肉纹理的植物肉,或针对亚洲口味的植物基海鲜(如素鱼丸)。 4. 高端方便食品(预制菜/速食升级) 数据支撑: 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2023年超5,000亿元,CAGR 20%,但消费者对添加剂担忧上升(艾媒咨询)。 机会点: 清洁标签(Clean Label)速食(0防腐剂)、地域特色高端一人食(如佛跳墙自热锅)。 5. 儿童精 准营养食品 数据支撑: 中国母婴营养品市场2025年将达480亿元(CBNData)。70%家长愿为定制化营养支付溢价(凯度调研)。 机会点: DNA检测驱动的个性化儿童营养包,或针对ADHD(多动症)儿童的Omega-3强化食品。 6. 银发族功能食 品 数据支撑: 中国60岁以上人口2035年将超4亿。日本介护食品市场超3,000亿日元,吞咽障碍食品年增15%(日本健康食品协会)。 机会点: 易吞咽高蛋白凝胶食品、认知功能维护配方(含PS磷脂酰丝氨酸)。 7. 情绪疗愈食品(减压 /助眠/抗焦虑) 数据支撑: 全球适应原草药市场2025年将达140亿美元(Grand View Research)。CBD食品在美国年销超20亿美元(Brightfield Group)。 机会点: 非CBD的合法减压成分(如南非醉茄、L-茶氨酸),或联名心理品牌的“情绪盲盒零食”。 8. 地域特色 食品全球化 数据支撑: 东南亚方便面市场年增8%(欧睿),螺蛳粉出口额2022年增80%(柳州海关)。TikTok标签#regionalfood播放量超50亿次。 机会点: 工业化改良的地方小吃(如云南菌菇酱、土耳其Baklava酥饼预制版),适配海外渠道。 9. 可持续包装解 决方案 数据支撑: 67%全球消费者愿为环保包装支付溢价(Trivium Packaging)。可食用包装市场2025年将达23亿美元(MarketsandMarkets)。 机会点: 海藻基可食用水球、可降解菌丝体餐盒(如Ecovative技术)。 10. 跨界科 技融合食品 数据支撑:AI配方优化可降低30%研发成本(IBM Food Trust),3D打印食品市场2027年将达13亿美元(Allied Market Research)。 机会点: NFT联名限量食品、AI生成口味(如NotCo用AI研发植物奶)、宇航员食品技术民用化(如冻干草莓脆片)。 关键风险与应对策略 监管风险: 功能性成分需符合各国法规(如中国新食品原料审批)。 供应链: 植物基原料(豌豆蛋白等)价格波动需垂直整合。 消费者教育: 通过短视频/KOL科普功能性成分(如科普“后生元”概念)。 结论:2025年的核心逻辑是“精准需求+技术赋能”,从大众市场转向细分场景(如加班人群助眠饮料、更年期女性定制营养),同时利用生物技术、数字化工具降本增效。建议企业优先布局有明确临床验证的功能成分(如益生菌菌株BC30),并建立快速试错的DTC(直接面向消费者)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