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电绿波科技开发基于Ionomr Aemion+?薄膜的绿色氢能水电解槽》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11-27
  • 总部位于加拿大温哥华的先进离子交换膜和聚合物解决方案开发商Ionomr Innovations提供用于清洁能源技术的产品方案,涵盖氢燃料电池、绿氢生产、碳捕获、利用和储存(CCUS)以及一系列能源存储应用。Ionomr在全国首台在线运行10Nm3/h AEM离子膜电解槽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款AEM离子膜电解槽由北京中电绿波科技有限公司 (Beijing Green Wave Technology Co. Ltd.) 开发,其中的非贵金属触媒电极是基于其合作伙伴Ionomr旗下的Aemion+®薄膜。Aemion+®离子交换膜在此尖端应用中具有出色的性能和耐用性,因此获得选用。

    北京中电绿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朝卿解释道:“阴离子交换膜(AEM)制氢装置具有优异的性能、使用低廉的非贵金属电极、高电密、低能耗、低浓度的碱液、低温运行、低腐蚀性等优势。”

    “该技术的输出量是碱性电解槽的三到四倍,即 >1A/cm2 或 >10kA/m2。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不断增长,它拥有与聚合物电解质膜 (PEM) 系统相当的快速冷启动能力。有了这些好处,该技术具有明显的技术领先优势。”

    为什么采用AEM?

    AEM电解解决方案允许使用非贵金属触媒材料,同时实现了与聚合物电解质膜(PEM)技术齐头并进的能量密度和效率,兼具PEM和碱性系统的优势。

    以往市售薄膜产品在碱性环境中缺乏足够的稳定性,从而限制了AEM在电解应用中的广泛采用。凭借Aemion+®薄膜提供的实施技术和技术优势,AEM电解方法将成为重要的技术发展路线之一,并且将在氢气行业广泛使用。突破性的AEM作为制氢分离膜。相比PEM膜或传统AWE膜具有性能方面的巨大优势,其成本也比 PEM 和碱性系统低 20%到40%,并且可以高效、低成本制氢,在高温和强碱下的性能也非常稳定。

    Ionomr首席执行官Bill Haberlin解释道:“我们与北京中电绿波科技的合作从一开始就富有成效。双方合作使我们看到传统上使用碱性电解的中国氢能制造商转向全新下一代AEM解决方案的发展路径。这些令人兴奋的蓬勃发展状况非常符合中国总体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

    事实上,中国政府的十四五计划大力支持绿色氢能生产,希望到2025年实现五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上路,并且建立多个氢燃料加油站。中国还计划到2025年使用可再生原料资源生产10万至20万吨绿色氢气。

    Haberlin强调:“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越来越关注氢燃料电池发展,我们努力扩大业务以作响应。中国氢能联盟还预测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在2025年前将会超过1,500亿美元。这些政府指令带动了强劲发展势头,正在整个地区产生有利的连锁效应。”

    如要了解有关Ionomr Innovations公司Aemion+®薄膜的更多信息,请点击此处。

    关于Ionomr Innovations

    Ionomr Innovations公司致力于革命性的电化学与新开发的离子交换膜和聚合物清洁能源。Ionomr的Pemion™和Aemion™技术在燃料电池、氢气生产和碳捕获、使用和转化方面具有成本、性能和可持续性优势。利用西蒙弗雷泽大学开发的技术,Ionomr成立于2018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和纽约罗切斯特雇佣了50专业人员。有关 Ionomr 如何帮助推动清洁能源经济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ionomr.com。

  • 原文来源:https://newenergy.in-en.com/html/newenergy-2428666.shtml
相关报告
  • 《韩国研究人员开发水电解绿色制氢技术》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2-09
    • 作为一种潜在的清洁能源,氢有望成为化石燃料的替代品,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研究人员一直积极研究和开发水电解技术,以从水中提取氢气,生产绿色能源,并避免排放温室气体。 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PEMWE)技术,采用昂贵的贵金属基催化剂和全氟碳基质子交换膜,是目前少数先进国家采用的核心材料技术。这类系统的制造成本较高。为了解决传统技术的局限性,韩国一研究团队最近开发出可用于新一代水电解系统的核心技术,不仅提高了耐久性和性能,而且大大降低绿色氢能源的生产成本。 据外媒报道,韩国科学技术研究所(KIST)宣布,其氢燃料电池研究中心(Center for Hydrogen and Fuel Cell Research)的So Young Lee博士和汉阳大学(Hanyang University)能源工程系的Young Moo Lee教授等人展开联合研究项目,开发了一种用于阴离子交换膜水电解槽(AEMWE)的膜电极组件(MEA),预计将取代昂贵的现有PEMWE技术。 AEMWE采用阴离子交换膜和电极粘合剂,不依赖昂贵的铂族金属电极,用铁代替钛取代水电解槽中的隔板材料。仅比较催化剂和隔板材料的价格,制造成本就比现有PEMWE降低了约3000倍。然而,与PEMWE相比,其性能较低,而且持续运行时间不到100h,因此还没有实现商业化。 该研究团队通过增加结构内的比表面积,开发出在碱性条件下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和耐久性的聚芴基-羰基-芳基哌啶(PFAP)基阴离子交换材料(电解质膜和电极粘合剂),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种膜电极组件。所开发的材料表现出超过1000h的优异耐久性,并实现了7.68A/cm2的新性能纪录。这大约是现有阴离子交换材料性能的6倍,是昂贵的商业PEMWE技术(6A/cm2)的1.2倍。 该技术克服了目前AEMWE技术中存在的核心材料性能和耐久性问题,并将技术质量提高到可以替代PEMWE技术的水平。除了卓越的性能和耐久性,随着大容量和大面积应用的发展,所开发的阴离子交换膜材料将逐步实现商业化。 研究人员表示,该团队开发了一种材料和高效技术,突破现有水电解技术的局限性。预计该技术将为引入下一代水电解技术奠定基础,明显降低绿色制氢成本。所开发的材料作为核心材料,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不仅可用于电解水,还可以用于新一代氢产业中的氢燃料电池、碳捕捉利用和直接氨燃料电池。
  • 《北京纳米能源所开发绿色、高效率和经济的锂电池回收技术》

    • 来源专题:先进材料
    • 编译者:李丹
    • 发布时间:2023-11-12
    • 来自材料牛 导读 锂离子电池(LIBs)作为目前主要的储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存储,是个人生活和能源工业的必需品。随着碳中和的全球化趋势,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在持续增长,相应地就需要更多的锂和钴。相较于新建更多的锂矿,钴矿等,由于锂电池中锂钴的含量远高于矿石和盐碱中的含量,因此回收废电池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预计到2030年,全球废弃的锂离子电池将达到200万吨/年,如果不妥善处理,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公众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因此,回收废旧锂电中的金属元素具有重大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意义。但目前的回收技术中,火法回收存在严重的有毒气体释放的问题;直接回收存在纯度低,无法大规模使用的问题。湿法回收被认为是绿色、回收效率高且可持续的方案。不过,也存在强酸废水排放,或还原剂无法循环利用导致的回收成本高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高效、经济、绿色的湿法回收方法,以满足锂离子电池指数级增长的需求。 成果掠影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和唐伟研究员团队将材料接触起电这一物理现象与催化学科交叉融合,提出了接触电致催化这一新机制,开发了绿色、高效率和经济的锂电池回收技术。具体方案为,以二氧化硅(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沙子主要成分)作催化剂,利用其与水接触起电产生的电子转移,诱导产生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等活性物种,来还原电极粉末中高价态的金属,实现金属的有效浸出。实验结果表明,在90 ℃,超声6小时后,钴酸锂电池中锂的浸出率达到100%,钴的浸出率达到92.19%。对于三元锂电池,在70 ℃,6小时后,锂、镍、锰、钴的浸出效率分别为94.56%、96.62%、96.54%和98.39%。相关研究成果以“A contact-electro-catalytic cathode recycling method for spent lithium-ion batteries”发表在Nature Energy上。 核心创新点 1.以二氧化硅与水接触起电的电子转移产生的活性自由基实现金属价态改变,完成金属浸出; 2.这种催化反应以机械能为驱动,均匀分布在整个溶液体系中,具有规模化应用前景; 3.二氧化硅是日常生活常见的沙子的主要成分,成本低且具有化学惰性,回收方便,可显著降低锂电池湿法回收的工艺成本。 成果启示 本文开发了一种循环经济的锂电池回收工艺,该工艺基于接触电致催化,利用化学惰性的SiO2为催化剂,生成电子、过氧化氢等具有还原特性的活性物种将高价态的金属还原为低价态的离子,从而实现了钴酸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中金属的有效浸出。通过离心回收后,催化剂仍然具有较好的浸出效果,可以循环利用,使得锂电池回收工艺更具有经济效益。这项工作有助于进一步开发绿色,高效,经济的锂电池回收及电子垃圾中贵金属回收的工艺。 文献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60-023-01348-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