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前研究中,来自蝎子的微小蛋白质将关节炎药物输送到关节》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 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20-03-13
  • 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生活在关节炎和其他炎症性疾病带来的疼痛和生理缺陷中。类固醇和其他药物可以缓解症状,但它们也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副作用。

    3月4日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一种源自蝎子的迷你蛋白质有朝一日可能有助于缓解这种有毒权衡带来的刺痛。

    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在蝎子毒液中发现了一种微小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在关节软骨中迅速积累。然后他们将这些小蛋白与类固醇联系起来,以逆转关节炎大鼠的炎症。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药物集中在关节处,可能避免了非靶向类固醇治疗引起的全身毒性和感染风险。

    “对于患有多关节关节炎的人来说,控制这种疾病的副作用可能和疾病本身一样糟糕,甚至更糟,”弗雷德·哈奇临床研究部的资深科学家吉姆·奥尔森博士说。“类固醇喜欢在身体的任何地方出现,除了最需要它们的地方。这是一种改善关节炎缓解的策略,同时将全身副作用降到最低。”

    Olson说,虽然这种方法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用于人类患者,但它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概念验证。

    奥尔森利用大自然的蓝图来发现和开发新药。这项最新的研究源于Olson多年来对optides的研究,optides是“优化肽”的缩写。这些微小的蛋白质来源于自然生物,如蝎子、蛇、紫罗兰和向日葵。

    奥尔森说:“我的想法是,这些存在于毒液或毒素中的肽可能在人体中具有独特的生物分布。”“如果有什么东西在利用它们捕食,它们需要迅速到达某些地方。”

    十多年前,奥尔森在死亡追踪者蝎子体内发现了一种微型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可以与癌细胞结合,但不能与健康细胞结合。2010年,他与人共同创办了Blaze Bioscience公司,开发一种名为“肿瘤涂料”的实验性染料BLZ-100,这种染料是由一种特殊的发光版“死亡追踪者”的目标蛋白制成的。目前,这种技术正作为一种工具进行测试,以帮助外科医生精确地照亮难以发现的脑瘤。

    当火焰从弗雷德·哈奇身上喷出时,奥尔森想知道在自然界中是否还有其他潜在的药物潜伏着。

    四年前,奥尔森和他的团队筛选了几十种来自蝎子和蜘蛛的多肽。他们在寻找其他也能穿过血脑屏障的分子。(这是一项极其困难的任务;保护屏障的设计是为了防止大多数的东西进入大脑。)当一种肽在软骨中积累和逗留时,他们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治疗关节炎的方法。

    奥尔森说:“这确实显示了科学地打球和仅仅为了纯粹的学习乐趣而做事情的价值。”“你永远不知道它会把你带到哪里。如果我们能够缓解数百万人的关节炎,而且几乎没有副作用,那就是对我们时间的很好的投资。”

    在发现这种微型蛋白质后,奥尔森向弗雷德·哈奇的分子设计和治疗中心的化学家求助。他们花了几年的时间研究出一种将其与毒品联系起来的方法。研究小组最初将肽与一种叫做地塞米松的类固醇配对。但他们发现,少量的药物泄漏到老鼠的血液中,导致了他们想要消除的相同的副作用。

    研究小组最终使用了另一种名为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的类固醇。他们在老鼠身上的试验表明,它在治疗炎症方面与地塞米松一样有效。但是当TAA进入血液后,它就变得不活跃了。所以:没有可检测到的副作用。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奥尔森实验室的专职科学家艾米丽·吉拉德(Emily Girard)表示,这项研究表明了团队研究可以实现什么目标。

    吉拉德说:“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想法,取一个自然进入软骨的小蛋白,然后在上面附着一些东西,这样你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给药,但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我们必须学习和适应微型蛋白质、化学连接剂和类固醇有效载荷的行为,从而制造出一种能够进入软骨的产品,只要我们需要,就能在软骨中停留多久,以合适的速度释放药物,并产生局部而非全身性的效果。”还有更多的开发工作要做,但我希望这项工作能产生一种治疗方法,能帮助很多人。”

    奥尔森说,研究小组希望通过临床试验在病人身上测试这种方法。但首先,他们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毒理学和其他研究来回答几个未知的问题。

    奥尔森补充说,虽然这项研究涉及类固醇,但它表明这些小蛋白可以将其他药物输送到软骨中。他说:“我们认为类固醇具有重要的潜力,可以作为临床开发的候选药物,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其他可能用于关节的有效载荷。”“我们的长期目标是制造出一种分子,它不仅能控制关节炎,还能真正逆转关节炎。”

相关报告
  • 《中国首个小核酸药物临床研究获批》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15-12-31
    • 苏州瑞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苏州瑞博”)与其战略合作伙伴美国Quark制药公司(Quark Pharmaceuticals, Inc.)开发的小核酸药物QPI-1007在中国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于近日正式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这是中国第一个获批临床试验的小核酸药物。 小核酸药物QPI-1007拟用于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同时具有治疗青光眼的潜力。本次批准的是针对NAION的国际多中心II/III期关键研究。QPI-1007在中国以及亚洲区域(除少数特定国家外)的开发和市场权益由注册于江苏昆山小核酸基地的昆山瑞博夸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瑞博夸克”)承担和持有。 苏州瑞博董事长梁子才博士指出,小核酸制药是人类现代制药历史上继小分子药物、单克隆抗体和蛋白药物之后的第三次浪潮。中国在小核酸创新技术及应用方面处在与世界同步的水平,首个小核酸药物中国临床试验的启动是我国小核酸制药产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推进此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化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Quark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DanielZurr博士表示:“此次QPI-1007的临床试验在中国获批,是Quark团队和瑞博团队通力合作达成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接下来我们将在瑞博夸克的框架下,加大引进VC资金的力度,力争将多个小核酸药物推进到临床试验阶段,开拓亚洲小核酸药物市场。” 关于小核酸 RNA干扰(RNAi)现象的发现是过去15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之一。RNA干扰的效应分子是一种短双链RNA,即小核酸(siRNA),可在包括人类的多种细胞和组织内发挥强大的基因沉默效应。siRNA疗法开发是目前生物医药领域的前沿和热点,广泛地被认为极有可能在未来20年内为制药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 《蛋白质自动合成机加速蛋白质药物开发》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陈方
    • 发布时间:2020-09-10
    • 2020年5月29日Science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设计出一种蛋白质合成机,极大缩短蛋白质合成所需时间,提升药物研发速度。该自动合成机可在数小时内将数百个氨基酸串联起来,形成具有生理功能的蛋白质,还可以添加非天然氨基酸来设计具有独特性能的人工蛋白质。 蛋白质药物可用于治疗糖尿病、癌症和关节炎等疾病。传统蛋白质药物生产需要对微生物或其他细胞进行基因改造以产生所需的蛋白质,这是一个非常耗时的过程。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Bruce Merrifield于1960年代首次提出利用化学方法将氨基酸串联形成蛋白质的方法,但是当时的方法在肽链添加一个氨基酸需要约一小时的化学反应。 此次,MIT研究者利用流化学技术,发明了一种蛋白质快速合成机器,该机器使用机械泵和阀门将化学品混合,并利用加热反应器加速每个反应步骤。该机器合成一个肽键平均需要2.5分钟, 25个氨基酸以内的肽链可以在不到一个小时内完成组装,平均每个反应的成功率在95%到98%之间。为了合成更长的蛋白质,研究者尝试不同反应条件,终于把准确率提高到99%以上。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成功合成了包含164个氨基酸的SortaseA、86个氨基酸的胰岛素前体、具有129个氨基酸的溶菌酶以及一些其他蛋白质。研究人员测试合成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发现它们与生物学表达的变体具有相似的生理活性。此外,这项新技术还允许在蛋白质中掺入天然20种氨基酸以外的氨基酸,极大扩展了可产生的潜在蛋白质药物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将进一步改进该技术,使其能够组装长达30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链。他们还致力于使整个制造过程自动化,在合成蛋白质后无需人工干预即可自动切割、纯化和折叠。 该研究成果拓展了蛋白质药物化学合成的新途径,作为生物制药行业的现有技术的重要补充,为迅速发现基于肽和蛋白质的生物制药提供了更多机会。 吴晓燕 编译自https://phys.org/news/2020-05-technology-enables-fast-protein-synthesis.html 原文链接: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94/980 原文标题:Synthesis of proteins by automated flow chem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