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发现,到2029年锂供应将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需求》

  • 编译者: 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5-06-18
  • 一项研究对中国、欧洲和美国的锂供需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分析。研究表明,尽管到2030年这些地区的一些国内锂产量可能增长10倍,但在不扩大进口或技术创新的情况下,仍然无法满足电动汽车(EV)需求的激增。中国、欧洲和美国占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80%,预计需求将进一步增加。研究预测,即使这些地区实施最雄心勃勃的国内锂矿开采扩张计划,也没有一个能够完全通过本地生产满足其锂需求。增加进口可能会加剧供应紧张,并使国际贸易关系紧张。该研究还指出,采用使用较少或不使用锂的电池技术,以及将重点从生产个人电动汽车转移到推广公共交通,也有助于缓解未来的短缺。
相关报告
  • 《全球锂矿资源勘探开发现状与供需分析》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5-02-25
    • 锂作为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在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等新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其地位日益重要。全球锂资源主要分布于南美“锂三角”、澳大利亚、中国、非洲等地,涵盖卤水型、硬岩型和沉积型三大类型。近年来,全球锂矿勘探和开发加速,勘探预算创历史新高,资源量显著提升,直接提锂技术(DLE)等技术突破进一步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非洲和南美的锂矿开发的迅速推进,为全球锂供应提供了重要增量。中国在全球锂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资源开发面临周期长、技术难度高和环保压力等挑战。尽管2024年全球锂资源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但清洁能源转型和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将推动中长期需求持续增长。本文系统分析了全球锂资源分布、勘探与开发现状,探讨未来供应与需求的平衡趋势,揭示锂产业在新能源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为相关行业提供了重要参考。
  • 《电动汽车充电模块的发展趋势》

    • 编译者:赵卫华
    • 发布时间:2025-05-16
    • 电源模块对于实现快速充电速度和支持大功率应用至关重要,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普及的需求。 直流快速充电器中的电源模块是将交流电网电能转换为高压直流电能以高效为电动汽车电池充电的关键组件。它集成了整流器、逆变器和控制系统,以确保精确的电力输送,同时优化能源效率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热量损失。电源模块对于实现快速充电速度和支持高功率应用至关重要,可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普及需求。IDTechEx的报告《2025-2035 年电动汽车和车队充电基础设施:市场、技术和预测》发现,人们正转向碳化硅 (SiC) 技术以提高性能、紧凑的设计以实现可扩展性,以及热管理创新以提高可靠性和降低运营成本。 输出功率变化 容量超过 100kW 的充电器通常采用模块化方式构建,采用堆叠电源模块,这些模块具有热插拔设计,易于维护且系统灵活。这些模块的容量已达到 20-50 kW(传统充电器通常使用 15 kW 模块),未来设计将超越这一水平。 但组件功率并非越高越好,从市场来看,40kW组件已成为主流选择,这种功率配置在满足不同单口充电需求的同时,优化了电站整体充电能力。 模块越小,并联数量越多,会增加电站重量;模块过大,又会造成配电问题,充电初期和中期需要大功率,但当电池充至80%容量时,充电功率会降低,此时如果使用单个功率过大的模块,配电就会变得困难,造成设备资源浪费。 SiC 为何具有优势 碳化硅 (SiC) 电源模块可显著提高直流快速充电器的效率,与基于硅 (Si) 的解决方案相比,系统整体效率可提高 2%。SiC 带来的更高功率密度可实现更小、更轻的设计,使充电器更紧凑,同时在相同空间内实现最大功率输出,从而加快电动汽车充电速度。这也使得引入 30-50 kW 范围内的新型低功率直流壁挂式充电箱成为可能。 SiC 技术降低了冷却要求,产生的热量比传统 Si 模块更少。这降低了对主动冷却系统的依赖,减少了机械部件,提高了可靠性。此外,降低冷却需求可使运行更安静,使基于 SiC 的快速充电器更适合住宅和城市环境。 SiC 模块效率的提高也直接转化为能源成本的节省和环境效益。典型的 2% 效率改进每 100 kW 充电功率可节省约 2 kW 的能源,从而降低能源费用并减少每个充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碳化硅 (SiC) 对于推进未来电动汽车充电技术至关重要。它支持 V2X 等双向能量集成,并支持重型车辆以更高的电压(高达 1,250 V)和电流(高达 3,000 A)进行兆瓦级充电。SiC 还推动了无线电力传输 (WPT) 的发展,实现了高效的静态和动态充电,输出功率为 3.7 至 500 kW。 IDTechEx 的基准测试还发现,这些特性使 SiC 成为满足超快速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一体式快速充电器的理想选择。它们允许更小的集成设计,同时保持提供 400-500 kW 峰值功率输出的能力。报告还发现,在最先进的一体式装置中,整体系统效率从满载时的 93% 上升到 95% 甚至更高。 根据功率和峰值电流对一些主要制造商的一体机最高功率配置进行基准测试。 最后,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内部开发电源模块,以优化成本、确保供应链弹性并创建定制设计以实现卓越的性能和差异化。然而,这需要在研发和制造能力方面进行大量投资。在竞争激烈且快速发展的电动汽车充电行业中,这可能正是领导者和落后者之间的差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