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空局北极气象卫星通过轨道环境测试 |国际气象技术》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 李扬
  • 发布时间:2024-03-18
  • 欧空局北极气象卫星通过轨道环境测试,这颗新卫星计划于 2024 年 6 月发射,旨在展示它如何改善北极的天气预报——该地区目前缺乏准确的短期预报数据。

    该北极气象卫星配备了一个19通道的交叉轨道扫描微波辐射计,该辐射计得益于为MetOp第二代卫星开发的微波测深仪的传统技术。该仪器将在所有天气条件下提供大气的高分辨率湿度和温度探测。成功的测试。这套最终测试是在德国的工业设备供应商Industrieanlagen-Betriebsgesellschaft(IABG)进行的,包括将卫星定位在振动台上,以模拟它在升空过程中必须承受的振动,并将其封闭在一个热真空室中。这颗卫星现在正被运回瑞典进行最后的检查,然后准备运往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发射场。

  • 原文来源:https://www.meteorologicaltechnologyinternational.com/news/polar-weather/esas-arctic-weather-satellite-passes-environmental-test-for-orbit.html
相关报告
  • 《 为什么气象卫星能预报农作物产量?》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7-11-29
    •   天气预报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安排。对于农民来说,气象信息不仅指导出行,对庄稼收成也有重要的实际作用,农作物生长得好不好也可以由气象卫星来预报。   气象卫星是一种人造地球卫星,专门从太空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按其轨道的不同,有地球静止气象卫星和极轨气象卫星两种。卫星上载有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各种遥感仪器,可获得云系分布概貌,还能监测大气层中某些气象要素的分布和变化。例如,云、地面或海面温度、大气温度和大气湿度的垂直分布、风和各种辐射资料。   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极轨气象卫星。由于卫星上元器件发生故障,它只工作了39天。后来,中国又相继成功发射了多颗极轨气象卫星和多颗地球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2008年5月7日,中国成功发射了“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它是中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功能和技术更为先进。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外科学家就已开始利用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极轨气象卫星获得的数据对农作物生长进行动态监测,包括农作物病虫害及冻害监测、农作物播种面积测算、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预报等。   不同种类的植物或同一种植物不同品种、不同长势状况和健康程度,具有不同的植物形态和细胞结构,叶绿素和水的含量差别也较大,因此它们对太阳辐射中不同的光谱波段会出现不同的反射率和光谱特征。这就是利用气象卫星预报农作物产量的物理基础。农业气象工作人员根据卫星传感器收集到的地面资料,可以判识耕地上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计算出反映农作物生长状况的指数,利用数学统计模型,进而就可以预报出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了。   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高低的因子很多,地形地貌、土壤的湿度和温度、病虫害、气候异常(如发生旱涝灾害)等都是很重要的决定因子。这些环境因子也可以通过气象卫星进行实时监测。1986年,吉林省东辽河流域大暴雨致使洪涝成灾。当时,气象部门利用气象卫星资料测算出了准确的灾区分布和农作物坏死面积,成为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水灾的首例。   但必须指出的是,地面上监测到的资料也很重要,地面上定点和非定点的监测资料是对卫星资料的有力支持,解译卫星遥感资料、建立定量解译标准、组建相关模式都要依据地面监测资料。   气象卫星除了能监测灾害性天气、动态监测农作物生长以外,还能探测森林和草原火灾,分析鱼群活动情况,监测海雾、海冰、冰川、环境污染等。可见,气象卫星真是多才多艺呢。事实上,卫星遥感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许多领域,并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 《欧洲发布MTG-11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闪电成像仪回传图像》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李扬
    • 发布时间:2023-11-13
    •      欧洲气象卫星机构EUMETSAT和欧洲航天局(ESA)今天发布了第三代气象卫星上的闪电成像仪-成像仪1 (MTG-I1)的动画,该成像仪于2022年12月13日发射。卫星上另一个主要的地球观测仪器——柔性组合成像仪——于5月发布了令人惊叹的第一张图像。该仪器有四个摄像头,覆盖欧洲、非洲、中东和南美洲部分地区。这些相机将从太空持续观测闪电活动,欧洲气象卫星组织将把这些数据传播给其成员国及其以外的气象服务机构。EUMETSAT将向非洲和其他地区的气象服务部门提供数据。     莱昂纳多闪电成像仪的项目工程经理Guia Pastorini指出,闪电成像仪有四个摄像头,每个摄像头每秒可以捕捉1000张图像,不分昼夜,探测到一个闪电的速度甚至比眨眼的速度还快。由于采用了特定的算法,数据在飞机上处理后,只向地球发送有用的信息,以支持更准确的天气预报,有助于研究天气现象和航空运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