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发布《2015农业政策监测与评价》报告》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 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17-11-27
  • 经合组织(OECD)农业政策监测与评价报告的研究对象是在国际市场上有重要地位的经合组织(下称OECD)国家及新兴经济体。这49个国家创造的农业附加值占全世界总量的88%。

    一、OECD国家整体评价

    1. OECD生产者支持预算(Producer Support Estimate,下称PSE)数据表明,OECD农业政策监测与评价报告涵盖的国家在2012-2014年间,平均每年向农业生产者转移6010亿美元(合4500亿欧元)资金,同时为支持农业综合运行的一般服务额外支付1350亿美元(合1030亿欧元);

    2. OECD国家和新型经济体的农业生产者支持水平正不断趋同:从均值来看,新兴经济体已从1990年向农业生产征税转为提供大量资金支持;而OECD国家历史上的慷慨补贴逐步下降。近年来,一些大型新兴经济体的支持力度已达到OECD国家水平。在49个国家中,2014年18%的农场总收入来源于支持农民的公共政策;

    3. OECD国家政策在不断发生变化,逐步弱化政策手段,如市场价格支持和投入补贴,实施间接影响农场生产的政策;

    4. 各国都在采取相关措施,解决明显的长期问题,如环境可持续性、创新和风险管理。同时,也有某些新兴国家逆势而为,加大价格和保护相关的支持政策。在49个国家中,67%的农民支持与价格、产出或无节制投入直接相关。

    二、政策建议

    报告建议各国应开始着力解决与提升农业生产力和可持续性相关的长期问题。

    1. 政策制定者的首要目的应该是未雨绸缪,确保农业能应对多重挑战。提高产量,满足新增人口日益多样化的食物需求;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缓解贫困;优先获取有限的自然资源,如土地和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土地和水资源质量,恢复脆弱的生态系统,适应并缓解气候变化;

    2. 提高农业部门竞争力,实现其经济潜力,应对多重挑战,要创造更广阔的政策环境,吸引资金和人力资源,促进产业创新。采取综合措施,提升与其他政策协同性(宏观经济、贸易、社会和环境),为结构调整减少障碍,这比多数国家对现有农业政策进行轻度微调更加有效。

    (编译 潘淑春)

相关报告
  • 《OECD建议农业的价格支持政策应持续转型》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郝心宁
    • 发布时间:2017-11-28
    • 2017年6月21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各国应继续将农业政策从直接支持农产品市场价格向促进生产力可持续增长方向转化的方案,提高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和市场冲击的抵御能力。 OECD发布的《农业政策监控与评估报告》(Agricultural Polic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指出,在报告所调查的52个国家,包括所有OECD成员国、欧盟国家和11个主要新兴经济体中,2014~2016年平均每年提供了5,190亿美元(4,420亿欧元)资金支持农业生产者。其中,60%的资金用来支持国内市场价高于国际市场价的农产品生产者。在所研究的国家中,政府对农场的总体支持占生产者收入的16%,而20年前为21%。其中,一些OECD成员国削减了支持力度,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则增大了支持力度。 2014~2016年,支持农业一般性服务的投资,包括人才与创新、知识和信息系统、物质基础设施建设、生物安全服务等,高达900亿美元(即770亿欧元)。这些服务有助于创造有利的环境,使农业和粮食生产能够灵活、弹性、可持续地面对外部冲击。相比来看,投资于一般性服务的效果优于价格支持效果。 OECD贸易与农业司司长(Director of the OECD Trade and Agriculture Directorate)肯·埃什(Ken Ash)表示,“支持农产品市场价格会伤害消费者,尤其是最贫困的消费者,同时也会削弱粮食产业的竞争力。各国政府需要关注农业政策,尤其是在资金投入方面,以更好地协调农业与宏观经济目标的关系。”OECD强调,需要削减产出消费和投入补贴,因为政府资金在这些方面的利用率通常并不高,无法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往往会导致资源利用难以为继。这些政策应该被能够提高农业适应能力、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抵御气候变化等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取代。直接支持农产品价格的方式日益被用于提高农民收入,但本次报告显示,这些资金通常不能有效解决最迫切的问题。因此,政府应该着力找寻农民收入持续低下背后的原因,而不仅是继续支持农产品价格。 当前,政府越来越倾向通过直接支持农产品价格鼓励农民生产非市场产品或服务。OECD建议,各国政府应采取措施,更有针对性地加大这种形式的支持。报告呼吁,应努力开发风险管理工具,区分正常业务风险、适应市场解决方案的风险以及需要公众参与的灾难性风险。 (编译 郝心宁)
  • 《农业部发布2017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作》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7-03-30
    • 近日农业部印发《2017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作安排》。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深入贯彻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中央 1号文件精神,按照“重点突破、综合治理、循环利用、绿色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加强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按照重点突破、综合治理、循环利用、绿色发展的要求,强化政策保障,探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效支持政策;强化综合示范,重点打造省县两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体系;强化监测考核,完善监测网络,逐步将一控两减三基本的成 效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坚决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作安排在工作措施上,提出了实施“七个行动”: 一是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强试点示范,做好技术凝练与推广,做好农企对接,推进社会化服务。 1.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创建 200个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总结提炼一批可推广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测土配方施肥实施范围由粮食作物扩展到设施农业及蔬菜、果树、茶叶等经济作物。 2.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在果菜茶优势产区,选择 150个重点县(市)开展全程绿色防控试点,集成推广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开展高效植保机械示范展示,推广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等先进施药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 二是推进养殖粪污综合治理行动。全面推进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示范县创建活动,推进洞庭湖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试点工作。 三是推进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创建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构建果菜茶绿色发展工作机制。 四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实施好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召开秸秆机械化还田离田现场推进会,发布推介秸秆综合利用十大模式。 五 是推进地膜综合利用行动。探索推进东北黑土地地膜使用零增长计划,在西北、华北等旱作地区开展地膜回收利用补助试点,开展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 六是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推广行动。研发一批与“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备,做好技术应用推广。强化技术创新,组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循环农业等创新联盟,合力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推进技术应用,分区域、分作物总结提炼一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编制施肥指导手册集成推广,发布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七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宣传行动。组织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绿色发展系列宣传报道活动,举办现场经验交流会,集中展示绿色技术,推介绿色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