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孢菌素:植物病害中的一种光活化毒素》

  • 来源专题:农业生物安全
  • 编译者: 刘小燕
  • 发布时间:2023-06-18
  • 许多植物病原真菌利用毒素成功地使宿主发病。其中包括由许多重要的真菌植物病原体产生的光活化苝醌,包括链格孢属、尾孢属、枝孢属、痂囊腔菌属和小肉座菌属等。这些病原体产生的毒素呈红色,结构相似。在苝醌毒素中,研究得最好的是次克林素和尾孢菌素。海藻素已被研究,不是因为它们在植物病害中的作用,而是因为它们通过光动力肿瘤治疗作为抗癌剂的药物潜力。相比之下,尾孢菌素已被证明在不同宿主的尾孢菌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这里,我们讨论了我们对尾孢菌素生物合成和毒性的长期研究,以及我们利用这种理解开发抗尾孢菌作物的努力。
  • 原文来源:https://www.apsnet.org/edcenter/apsnetfeatures/Pages/Cercosporin.aspx
相关报告
  • 《植物所在真菌毒素生物脱除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姜丽华
    • 发布时间:2023-03-08
    •  真菌毒素(Mycotoxin)是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物,是食品行业中广泛存在的污染源及威胁食品安全的重要诱因。棒曲霉素(Patulin)是污染新鲜果蔬及其加工制品的重要真菌毒素。传统的物理和化学脱除方法存在影响产品品质和导致二次污染等弊端。生物脱毒高效、安全、专一性强,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技术。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博强团队在前期研究中鉴定到一个具有降解棒曲霉素作用的短链脱氢酶CgSDR。为实现该酶的产业化应用,研究人员以改性的磁性Fe3O4颗粒为载体,通过共价连接成功制备了一种兼具吸附和生物降解特性的固定化酶制剂。该酶制剂在缓冲液体系中对棒曲霉素降解率达到100%,在苹果汁中降解率达到88%,并对果汁品质没有不良影响。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和贮存期等都得到显著提升,可在30秒内实现从果汁产品中磁分离回收,重复使用7次后还保留50%以上的降解效率,大幅度降低了应用成本。细胞毒理学分析表明,该酶制剂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该研究制备了一种高效、稳定、易回收、可重复使用、安全性高的棒曲霉素脱除酶制剂,为真菌毒素脱除技术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资助。
  • 《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综合分析20种不同功能和药用植物中的多类真菌毒素》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mj
    • 发布时间:2018-10-12
    • 功能性和药用植物中的霉菌毒素分析是一项挑战,因为草药具有来自植物不同部位以及不同物种的复杂多样的基质。在此,我们介绍了一种快速、全面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以测定二十种不同种类的食品及药用草药中的多类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B2,G1,G2、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伏马菌素B1,B2,B3和T-2毒素)。对各种样品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比较和优化,以获得不同基质中霉菌毒素的令人满意的提取量。发现提取效率不仅取决于提取方法而且还取决于基质类型,同时证明了草药基质的复杂性。在优化结果的基础上,选择免疫亲和柱作为覆盖所有类型样品的提取方法。QuEChERS也被用作支持免疫亲和柱方法的补充方法。通过评估特异性、线性、精确度、回收率、定量限和不确定性来验证所开发的方法,并应用于数百个真实样品中以监测目标真菌毒素。使用Orbitrap质谱法进行精确的高分辨率质量测量,进一步验证了监测结果。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次在多种功能性和药用植物基质中测定多类真菌毒素,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度。此外,所提出的方法被证明比其他方法更有效和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