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华龙二号得到了它的外穹顶:新的核-世界核新闻》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pengh
  • 发布时间:2020-07-29
  • 华龙一号采用双层安全外壳设计。与内部保护圆顶一起,外部圆顶保护反应堆,防止发生严重事故时放射性物质释放到环境中。2018年3月21日,内部钢穹顶——直径近47米,高度超过23米,重约340吨——被安装在福清六号的安全壳上。

    7月25日,外部钢圆顶——直径约53米,高度约13米,重约420吨——使用3200吨的履带式起重机安装。钢圆顶现在将被混凝土外壳覆盖。

    据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CNNC)称,“华龙一号”双层外壳能够承受大型飞机的冲击。该公司表示,外穹顶是“目前世界上在建核电站中最大的壳结构”。它具有结构跨度大、钢筋密度大、混凝土强度高的特点。

    2014年11月,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宣布,福清核电站的第五和第六反应堆将采用国产华龙一号压水堆设计,标志着该反应堆首次部署。该公司此前预计,这些机组将采用ACP1000设计,但随着中国核工业的重组,该计划得到了修改。2015年4月,中国国务院最终批准了福清5号、6号机组的建设。

    福清5号的首个混凝土浇筑工作于当年5月开始,标志着该单元的建设正式开始。同年12月开始建设6号单元。5号单元的内穹顶于2017年5月安装在安全壳建筑上,外穹顶于2018年1月安装。福清五号的热测试已于今年3月完成。福清5号和福清6号计划分别在2020年和2021年完工。

    中国广核集团在广西自治区防城港的两座华龙一号(HPR1000)机组也正在建设中。这些设备预计也将在2022年投入使用。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正在建设两台HPR1000机组。卡拉奇2号机组于2015年开工,3号机组于2016年开工;这些设备计划在2021年和2022年投入商业运营。HPR1000也被提议在英国的布拉德韦尔建造,它正在接受一般性的设计评估。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表示:“目前,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在国内外建设的5个华龙1号机组正在有序推进,建设项目的安全和质量都处于良好控制之中。”

相关报告
  •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30
    • 1月30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这是中核集团坚持不懈砥砺创新取得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中国核电发展的重大跨越,也是中核集团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献上的一份厚礼;标志着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之后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已跻身世界第一方阵,建设核工业强国迈出了坚实一步。 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是我国在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基础上,研发设计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被党和国家领导人寄予厚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国际场合盛赞华龙一号是中国完全自主三代核电技术,要把它推向全世界。2015年6月,李克强总理考察中核集团时指出,你们是在铸“国之重器”,为中国发展“强筋壮骨”。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出席活动,并宣布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投入商业运行。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刘华,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志武,国家原子能机构总工程师刘永德讲话,充分肯定了中核集团坚持自主创新取得的重要成果。国家发改委秘书长赵辰昕,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顾军,董事、党组副书记李清堂,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曹述栋,党组成员、总会计师陈书堂,纪检监察组组长、党组成员王杰之,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马文军、申彦锋,中国华电副总经理余兵,国家电网总工程师陈国平,以及中组部、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部委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活动。 “华龙一号是国家名片和民族品牌,体现了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蕴含着核工业自立自强的理想追求。”余剑锋表示,我国核工业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中核集团将始终牢记强核强国的历史使命,推动核工业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加快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和后续机型研发,着力推动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走出去”,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关键动能,为加快建设核工业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自开工以来,始终按照计划推进,安全质量良好受控。余剑锋指出,中核集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挥全产业优势,举全集团之力,联合各方大力协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接力奋斗,持续推动华龙一号自主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上万名核工业建设者常年奋战在项目施工现场,5300多家设备制造企业联合攻关,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和“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为华龙一号的建成投运提供了重要保障,充分彰显了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组织优势。 作为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是当前核电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华龙一号设计寿命为60年,反应堆采用177堆芯设计,堆芯设计换料周期18个月,创新采用“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安全系统及双层安全壳等技术,在安全性上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要求。华龙一号首堆所有核心设备均已实现国产,所有设备国产化率达88%,完全具备批量化建设能力。 据了解,华龙一号每台机组装机容量116.1万千瓦,每年发电近100亿度,能够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同时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7000多万棵。 会上还发布了《中国核电发展的重大跨越——华龙一号自主创新与工程建设实践》一书。 中核集团总助级领导李晓明、庄火林、潘建明、刘敬,总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地方政府领导、华东监督站驻厂代表、股东方代表,国网福建省电力公司、福清核电以及华龙一号参研参建单位的负责人,以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记者,也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历史时刻。
  • 《列宁格勒II-2达到最低控制功率:新的核-世界核新闻》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20-09-03
    • 位于俄罗斯西部的列宁格勒二号核电站的2号机组已经达到了最低可控功率水平,开始了物理发射的最后阶段。这意味着中子通量控制设备已经记录到稳定的中子容量,第一次在反应堆堆芯内开始自我持续可控核反应。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的子公司Rosenergoatom昨日宣布了这一里程碑式的消息。该公司表示,第六架VVER-1200的商业发射于7月19日开始,当时第一个新燃料组件已装入反应堆堆芯,商业发射定于2021年进行。 列宁格勒核电站二号的总工程师亚历山大·贝尔耶夫(Alexander Belyaev)说,“最低控制功率是最低的能力水平,使我们能够进行一系列测试,核实反应堆堆芯的物理参数,以确保它符合项目要求。”“一旦这些操作完成,相关计算结果提交给(监管机构)Rostechnadzor,我们将必须获得电力启动许可证,并开始逐步增加电力供应。” 本周,根据实际发射时间表,该单元将进行50多次测试。这些审查将有助于确定核反应堆第一次装燃料时的中子物理参数,并确认所有核安全系统都在以可靠的方式工作。 在Sosnovy Bor现有的列宁格勒工厂有四个RBMK-1000装置,而列宁格勒2号将有四个VVER-1200装置。2018年12月21日,列宁格勒1号机组停运。2018年3月9日,列宁格勒2号反应堆1号并网,成为继2016年发射Novovoronezh 6号反应堆之后,第二个启动的VVER-1200反应堆。 列宁格勒2号反应堆将取代其“老大哥”列宁格勒2号反应堆,后者是一个运行了45年的RBMK反应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