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钢铁企业的脱碳战略与路径》

  • 编译者: 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4-09-24
  • 大多数钢铁生产商的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但其中期目标和战略因设施水平、当前排放水平、运营地区、监管框架和脱碳激励措施的不同而各异。目前还没有现成的单一解决方案,各类技术也在不断开发完善。
相关报告
  • 《全球钢铁行业脱碳收益与风险并存》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4-07-24
    • 当前,向低碳生产转型已经成为全球主要钢铁生产企业的战略重点,将对其长期竞争力产生积极影响。不过,受制于技术开发、监管政策、成本和资金等方面的不确定性,钢铁行业脱碳战略的实施还存在一定风险。一般来说,电弧炉生产商比高炉生产商更有优势,因为后者的工艺碳排放更高。另一个决定碳排放的重要因素是动力源,使用可再生电力、工艺副产煤气利用率高的工厂碳排放更少。预计2030年后才会出现实质性技术转变,因此,近几年内对企业运营的影响可能有限。对钢铁生产商的中长期影响则取决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现有钢铁生产方式和所在地区的监管政策。
  • 《清华大学提出全球钢铁行业逐厂脱碳战略》

    • 来源专题:绿色冶金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3-10-25
    • 钢铁工业在全球能源系统去碳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制定精细的气候减缓战略。9月20日,清华大学发表成果,提出全球钢铁行业逐厂(plant-by-plant)脱碳战略。研究团队以新开发的全球钢铁设施数据库为基础,探讨了初级炼钢厂在厂龄产能比和排放强度方面的明显差异,并针对一定比例的工厂,定制了具有成本效益的区域去碳化战略。研究发现,在发展中地区,更有效的定向脱碳指标是排放强度,而在发达国家,则是厂龄产能比。无论使用哪个指标来确定目标工厂,在大多数情况下,向二次炼钢转型的战略通常比提高效率更具成本效益。研究结果强调了各地区在针对工厂的减排指标和战略方面的优先性,有助于设计短期、经济有效的战略,以指导各地区和各国钢铁工业去碳化的优先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