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钢铁行业脱碳收益与风险并存》

  • 编译者: 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4-07-24
  • 当前,向低碳生产转型已经成为全球主要钢铁生产企业的战略重点,将对其长期竞争力产生积极影响。不过,受制于技术开发、监管政策、成本和资金等方面的不确定性,钢铁行业脱碳战略的实施还存在一定风险。一般来说,电弧炉生产商比高炉生产商更有优势,因为后者的工艺碳排放更高。另一个决定碳排放的重要因素是动力源,使用可再生电力、工艺副产煤气利用率高的工厂碳排放更少。预计2030年后才会出现实质性技术转变,因此,近几年内对企业运营的影响可能有限。对钢铁生产商的中长期影响则取决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现有钢铁生产方式和所在地区的监管政策。

相关报告
  • 《清华大学提出全球钢铁行业逐厂脱碳战略》

    • 来源专题:绿色冶金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3-10-25
    • 钢铁工业在全球能源系统去碳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制定精细的气候减缓战略。9月20日,清华大学发表成果,提出全球钢铁行业逐厂(plant-by-plant)脱碳战略。研究团队以新开发的全球钢铁设施数据库为基础,探讨了初级炼钢厂在厂龄产能比和排放强度方面的明显差异,并针对一定比例的工厂,定制了具有成本效益的区域去碳化战略。研究发现,在发展中地区,更有效的定向脱碳指标是排放强度,而在发达国家,则是厂龄产能比。无论使用哪个指标来确定目标工厂,在大多数情况下,向二次炼钢转型的战略通常比提高效率更具成本效益。研究结果强调了各地区在针对工厂的减排指标和战略方面的优先性,有助于设计短期、经济有效的战略,以指导各地区和各国钢铁工业去碳化的优先事项。
  • 《日本和美国钢铁业如何脱碳前行》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4-10-25
    • 2023年以来,全球钢铁行业面临着脱碳压力,尽管各国政府采取了相应的减排措施,仍需更多努力以实现碳中和目标。钢铁行业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11%,预计到2050年全球需求将增长30%,而排放强度需下降93%-100%。日本钢铁行业依赖煤炭,面临换炉与退役的抉择,其“绿色转型”政策意在引入氢气与碳捕集技术,但遭遇高成本和执行难题。美国则借助《通胀削减法案》的资金机遇,力求在绿色钢铁生产中取得领先,但仍然依赖煤基高炉造成碳排放风险。整个钢铁产业链必须合作,投资低污染技术,以满足未来对低碳钢需求激增的挑战,保持全球温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