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建重工盾构机助力韩国瑞山市电缆隧道工程贯通》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7-11
  • 近日,由铁建重工和HOBAN联合打造的泥水平衡盾构机破土而出,助力韩国瑞山市电缆隧道工程贯通。

    据了解,项目隧道全长2044米,全程上坡,最大坡度1.3%,穿越硬岩及风化岩等复杂地形,最小平曲线半径120米,岩石抗压强度最高达71兆帕。设计阶段,铁建重工深入考察韩国施工环境,结合当地特色优化方案,确保设备高效交付。研发团队针对长距离硬岩掘进和R120m小转弯难题,量身定制了双铰接转弯系统、高效破岩方案及大流量泥浆环流系统,并配备超低净空管片吊机和侧边卷盘式管路延伸系统,完美适配小隧道施工需求。

    设备开挖直径3.26米,总长约135米。进场后,铁建重工提供了从组装、调试到试掘进和保驾的全程技术指导,与HOBAN公司紧密合作,推动项目高效进行,攻克了复杂的地质挑战,并创下月进尺223米的优异成绩。

    作为铁建重工出口韩国的第4台盾构机,设备以优异性能赢得韩方高度赞誉,巩固了企业在韩国地下空间开发的市场地位。

  • 原文来源:https://www.wedoany.com/shortnews/49974.html
相关报告
  • 《西南地区首条小直径盾构电缆隧道贯通》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11
    • 近日,在西山区二环南路与金兰路交会处,距离地面10多米深的“协作二号”盾构机在2号接收井洞门处破土而出, 220千伏永和(云纺)输变电工程电缆通道土建项目隧道顺利实现贯通。至此,全长4.82公里的西南地区首条采用盾构法施工的4米级小直径电缆隧道实现全部贯通。 该工程是由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协调,昆明市建设服务中心组织实施,昆明供电局出资建设的第一条盾构施工项目。隧道全部贯通,标志着“政企合作”模式的成功,以创新的模式达到合力共为、合作共赢。 南二环段盾构隧道全长4820米,分为两台盾构机由中间对向分别进行掘进施工,“协作一号”盾构机在穿越河流、高架桥以及下穿隧道等建构筑物后,于2022年5月30日完成隧道贯通。 “协作二号”盾构机自2021年11月14日始发后,沿南二环向东行进,施工中除面临长距离穿越易发生涌水涌砂事故的粉土粉砂、圆砾地层及侧穿河道、调蓄池、各种建构筑物桩基等困难外,还需同时上穿地铁5号线双线隧道以及下穿滇池路隧道,穿越河道、锚索密集区,施工风险和难度极高。 针对复杂地质极易带来喷涌、管片上浮、渗漏水系列问题,参与项目建设的相关单位认真梳理问题清单,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最终,两台盾构机顺利实现隧道贯通,同时创造了西南地区小直径盾构单班最高掘进18米、单月掘进最高463米的好成绩,并成功安全穿越地铁、高架桥、河道、市政下穿隧道等多个重大风险源,解决了分体始发、突遇障碍物、穿越小沉井等重点、难点问题。 盾构隧道贯通后,后续将全面开始隧道内电缆支架、消防、排水及通风等设备安装工作。
  • 《《中国盾构/TBM隧道智能建造蓝皮书》发布》

    • 来源专题:岩土力学与工程信息资源网
    • 编译者:李娜娜
    • 发布时间:2024-12-20
    • 土木工程技术创新与智能建造学术研讨会11月18日-19日在沪召开,会上发布的《中国盾构/TBM隧道智能建造蓝皮书》(下称“蓝皮书”)指出,中国目前已经成为盾构/TBM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和最大的市场,2023年生产数量达661台。中国盾构/TBM装备已经出口海外约40个国家和地区,设备多项性能在海外客户评价中名列前茅。 隧道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盾构/TBM法作为高度机械化的隧道施工方法,相较其他隧道施工方法具有安全、优质、高效的特点。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加速中国隧道行业走向国外,中国盾构/TBM也在世界舞台得以展现。 蓝皮书指出,目前,中国隧道工程采用盾构/TBM法修建的占比不足15%,提升空间巨大,隧道智能建造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在新兴技术助力下,中国从“智能感知、智能设计、智能预制、智能掘进、智能安装、智能构筑、智能环控、智能运输、智能管控”九大方面,逐步形成了盾构/TBM隧道智能建造整体架构和技术体系。九大智能成果在沪杭客专公司建设、中铁隧道局施工的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项目中实现常态化现场应用。 这样的成果并非一蹴而就。蓝皮书显示,1965年中国制造出第一台盾构/TBM。1985年,中国首次引进美国制造的开敞式盾构/TBM,开启了中国全断面隧道掘进机装备引进。2007年,中国与法国开展装备联合研制,初步掌握了大直径泥水盾构制造技术。直到2008年研制国产首台复合盾构“中铁一号”,才拉开国产盾构的序幕。而后,中国盾构/TBM装备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同时,蓝皮书也指出,当前盾构/TBM隧道智能建造技术虽已形成了体系,但参建各方针对隧道智能建造技术研发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仍然存在设计与施工协同不足、技术创新深度与成效受限的问题。下一步,应成立盾构/TBM隧道智能建造创新联盟,促进智能建造技术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