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首条小直径盾构电缆隧道贯通》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11
  • 近日,在西山区二环南路与金兰路交会处,距离地面10多米深的“协作二号”盾构机在2号接收井洞门处破土而出, 220千伏永和(云纺)输变电工程电缆通道土建项目隧道顺利实现贯通。至此,全长4.82公里的西南地区首条采用盾构法施工的4米级小直径电缆隧道实现全部贯通。

    该工程是由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协调,昆明市建设服务中心组织实施,昆明供电局出资建设的第一条盾构施工项目。隧道全部贯通,标志着“政企合作”模式的成功,以创新的模式达到合力共为、合作共赢。

    南二环段盾构隧道全长4820米,分为两台盾构机由中间对向分别进行掘进施工,“协作一号”盾构机在穿越河流、高架桥以及下穿隧道等建构筑物后,于2022年5月30日完成隧道贯通。

    “协作二号”盾构机自2021年11月14日始发后,沿南二环向东行进,施工中除面临长距离穿越易发生涌水涌砂事故的粉土粉砂、圆砾地层及侧穿河道、调蓄池、各种建构筑物桩基等困难外,还需同时上穿地铁5号线双线隧道以及下穿滇池路隧道,穿越河道、锚索密集区,施工风险和难度极高。

    针对复杂地质极易带来喷涌、管片上浮、渗漏水系列问题,参与项目建设的相关单位认真梳理问题清单,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最终,两台盾构机顺利实现隧道贯通,同时创造了西南地区小直径盾构单班最高掘进18米、单月掘进最高463米的好成绩,并成功安全穿越地铁、高架桥、河道、市政下穿隧道等多个重大风险源,解决了分体始发、突遇障碍物、穿越小沉井等重点、难点问题。

    盾构隧道贯通后,后续将全面开始隧道内电缆支架、消防、排水及通风等设备安装工作。

  • 原文来源:https://power.in-en.com/html/power-2417343.shtml
相关报告
  • 《铁建重工盾构机助力韩国瑞山市电缆隧道工程贯通》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7-11
    • 近日,由铁建重工和HOBAN联合打造的泥水平衡盾构机破土而出,助力韩国瑞山市电缆隧道工程贯通。 据了解,项目隧道全长2044米,全程上坡,最大坡度1.3%,穿越硬岩及风化岩等复杂地形,最小平曲线半径120米,岩石抗压强度最高达71兆帕。设计阶段,铁建重工深入考察韩国施工环境,结合当地特色优化方案,确保设备高效交付。研发团队针对长距离硬岩掘进和R120m小转弯难题,量身定制了双铰接转弯系统、高效破岩方案及大流量泥浆环流系统,并配备超低净空管片吊机和侧边卷盘式管路延伸系统,完美适配小隧道施工需求。 设备开挖直径3.26米,总长约135米。进场后,铁建重工提供了从组装、调试到试掘进和保驾的全程技术指导,与HOBAN公司紧密合作,推动项目高效进行,攻克了复杂的地质挑战,并创下月进尺223米的优异成绩。 作为铁建重工出口韩国的第4台盾构机,设备以优异性能赢得韩方高度赞誉,巩固了企业在韩国地下空间开发的市场地位。
  • 《创多项行业纪录!西气东输二三线果子沟管道工程首条隧道贯通》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9-01
    • 8月27日,位于新疆伊犁的西气东输二三线果子沟管道工程首条山岭隧道贯通,工程创多项行业纪录,西部油气能源大通道获关键突破。 果子沟地处西天山腹地,是西气东输二线、三线穿越天山山脉的必经之路。由于该地区地质地貌复杂,地质灾害频发,对西气东输管道系统的平稳运行构成挑战。 2023年10月15日开工建设西气东输二三线果子沟管道工程,推动西气东输管道系统抗风险能力提升。该工程是国家重点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境内,管道总长32公里,设计年输量600亿立方米。 项目控制性工程由4条长距离山岭隧道组成,是目前国内油气管道领域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单次掘进长度最长(6612米)、断面尺寸最大(6870mm)、海拔最高(2005米)、高差最大(324米)和正洞坡度最大(10.61%)的山岭隧道,也是该领域首次穿越地震活动断裂带的隧道项目。 隧道群总长23.16公里,采用双管同沟铺设,此次贯通的1号隧道于2024年8月开始掘进,平均每月掘进450米,历经一年攻坚完成近6公里的山体穿越。 项目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穿越地震活动断裂带、节理密集带、高地应力、突涌水、浅埋、大变形等不良地质段,软弱围岩占比80%以上。项目沿线存在突涌水、涌泥、掌子面坍塌、冒顶等施工及卡机风险,对现场安全、质量、进度管控形成巨大挑战。经科学论证,项目采用目前油气行业直径最大、施工距离最长的双护盾硬岩掘进机,可有效应对复杂地质条件等挑战。 国家管网集团聚力打造安全、环保、创新项目,运用数字化手段,在工程建设现场搭建工地智慧大厅,通过三维全景展示、视频监控、劳务管理、环境监测、人员定位等模块信息,为项目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支撑。系统运行至今,累计分析施工数据90余万条,自动触发超限预警300余次,纠偏率达98%。 果子沟森林覆盖率53%,有陆栖脊椎动物146种,既是连接赛里木湖与伊犁河谷的生态走廊,也是国家森林公园核心区。国家管网集团通过优化选线设计、创新技术应用,尽力保护植被,减少对地表的打扰。项目投用隧道排水处理系统,采取全过程除尘降尘措施,对渣土全部实施综合利用,努力实现能源动脉与自然生态的和睦共存,打造生态友好型工程。 截至目前,隧道施工已完成整体进度的49%,工程建成后,可与现役管道联合运行、互为备用,将显著提升西气东输管道系统整体安全性,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