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生物将木质素转化为生物表面活性剂》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8-11-21
  • 石油仍然是最重要的燃料和基础化学品资源。工业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研究可再生生物质作为化石原料替代品的使用,并不断减低其生产成本。基于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第一代生物基燃料引起了人们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心。第二代生物基原料以不可食用的麦秆、草和木材等为主,然而木质纤维素分解过程耗时且昂贵。

      2018年11月16日Frontiers in Chemistry报道,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KIT)研究者完全基于木质纤维素通过微生物和酶促反应合成了糖酯,一类重要的非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

      该研究的目的是将木质生物质转化为基础化学品和生物塑料等材料的基本成分。研究者将细菌、酵母和霉菌等微生物代谢过程融入这种创新的产品合成和化学变化中。其最终生物基产品的分子和性质与石油化学成分相同,而且有更多选择来修改分子结构。例如,生物基塑料可以具有更高的熔点和更高的透气性,表面活性剂具有改性的泡沫性能。 研究者正试图发现细菌各自结构具有哪些功能,以求生产出量身定制的化合物。

      在KIT的试点工厂中,利用微生物对秸秆和木材废弃物热解产生的合成气体进行处理的工艺也得到了优化。使用合成气的一个主要优点是它能提供相同的起始条件,无论使用什么类型的生物质作为原料。现在,在微生物的帮助下,烟气也能被转化,因为这些微生物可以耐受硫化合物,甚至可以利用它们进行新陈代谢。而对比化学处理,燃烧气体首先需要从这些有毒化合物中分离。

相关报告
  • 《一种发酵生产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方法》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陈方
    • 发布时间:2020-04-07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酵生产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将枯草芽孢杆菌固定化于固体材料上,采用双阶段pH调控连续批次发酵工艺,有效提高了生产表面活性剂的效率。
  • 《基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石墨烯量子点偶联物作为一种新型荧光肿瘤治疗工具的研究进展》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02-06
    • 背景: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源的两亲分子,可降低气液固界面的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在此之前,我们从假丝酵母菌胞浆菌病中分离并对其进行了表征。本研究以量子点(QDs)为纳米载体,进一步探讨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材料与方法: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通过柠檬酸热解制备石墨烯量子点(GQDs)。利用碳二亚胺与生物表面活性剂和叶酸(FA)共偶联GQDs。研究制备的GQD生物偶联物对肿瘤细胞的诊断和治疗作用。 结果与讨论:光致发光量子产率(QY)为12.8%。生物表面活性剂偶联GQDs和fa -生物表面活性剂偶联GQDs的QY分别为10.4%和9.02%,足以靶向癌细胞。MTT检测显示,在1 mg/mL的浓度下,90%以上的细胞仍能存活,因此GQDs似乎对细胞无毒。生物表面活性剂偶联GQDs可在24小时内使细胞活力降低50%。FA偶联进一步提高了生物偶联GQDs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这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药物内化研究中得到了明确的证明。当用FA修饰生物偶联的GQDs时,可以观察到更高的药物吸收。 结论:GQD生物偶联物可作为肿瘤的肿瘤诊断工具。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偶联GQDs可以在早期发现和/或治疗癌症。因此,这项研究将为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提供一个跳板。 ——文章发布于2019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