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深空探测的推进,NASA、ESA等机构及多个国家制定了中长期月球居住计划,包括月球基础设施建设。月球极端环境(高真空、微重力、大温差、高硬度月壤等)对材料、制造工艺和智能装备提出了严峻挑战。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团队系统回顾了月球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进展,重点围绕四大关键领域展开:①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包括着陆/发射坪、路基与路面、太空电梯等;②导航与通信基础设施:涵盖月球导航系统(PNT)和通信系统(如LunaNet);③能源基础设施:包括太阳能电站、核电站和能源存储系统;④居住基础设施:分为发射式居住结构(刚性、可展开、充气式)和原位建造结构(3D打印、砌体组装、熔岩管利用)。
研究指出,尽管激光烧结着陆坪、太阳能电站、3D打印月壤居住模块等技术显示出潜力,但仍面临五大挑战:①真实月壤工程性质的多尺度表征与原位性能测试尚未实现;②地月间定期运输系统尚未建立,相关设施多处于概念阶段;③能源供应规模不足,核电设计限于40 kW,太阳能受月夜影响;④高可用通信与导航系统缺乏,复杂地形下信号稳定性与国际互操作性未解决;⑤长期居住生命支持技术存在瓶颈,包括微重力下材料耐久性与生态循环系统效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1]。
[1] Lunar Bas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