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在南京启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16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日前在江苏南京启动,中国未来网络的试验场显露雏形。

    中国的未来网络发展现状如何,未来网络又将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记者为您揭秘未来网络那些事。

    未来网络试验场如何运转?在“泳池”中培养各种“泳姿”

    日前在南京市江宁区未来网络小镇开幕的第二届“全球未来网络发展峰会”上,揭晓了投资总额达16.7亿元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CENI)。作为我国在通信与信息领域建设的唯一一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CENI将在未来5年打造一批开放、易用、可持续的大规模通用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和环境。

    “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好比一个大游泳池,研究人员可在游泳池中培养蛙泳、自由泳、蝶泳选手,并训练他们的动作和姿势。”未来网络小镇镇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说,未来网络的重要特征是互联网与产业的加速融合。

    峰会的“未来之城”主题展用一系列“黑科技”展示着试验场上令人眼花缭乱的项目。移动通信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乃至农村电商,都在寻找与未来网络的接口。

    一个“机器人守门员扑冰球”游戏,折射了未来网络的特点——快!“4G的反应速度是100毫秒,而5G是10毫秒,几乎是瞬时反应。”现场演示的工作人员说,5G、6G等代表着更快速且无卡顿的网络,这就是未来网络的模样。“想象下无人驾驶,如果出现延迟卡顿将不堪设想。”

    据了解,为确保未来网络更智能更可控,该项目将覆盖全国40个主要城市,建设88个主干网络节点、133个边缘网络,并通过国际交换中心实现与互联网以及国际网络试验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将分别在南京、北京、合肥、深圳建设“一总三分”运行管控中心及4个创新实验中心,实现网络设施管理与技术的持续创新。

    未来网络如何自带免疫?中国“章鱼”小试牛刀

    峰会上,来自国内外的22组顶级“白帽黑客”前来挑战世界首套拟态防御网络设备和系统。3天比赛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领衔研发的这套防御系统,即使在被注入后门的情况下,也没有一组黑客能完整突破。这引发了与会人士的高度关注。

    “网络安全是未来网络的核心功能,未来网络具有自身免疫能力。”邬江兴说,拟态防御理论的灵感源于生物界章鱼变化莫测的伪装特性,在历经10余年的技术攻关和工程验证,该理论已经具备了为网络空间提供集先进性与可信性、安全性与开放性、高可靠与高效能为一体的技术支撑的能力。

    与网络安全密切相关的还有操作系统。刘韵洁透露,我国推出的网络操作系统CONS,已在联通的A网上运行了半年多,覆盖200多个城市。

    在基础技术快速进步的同时,中国的未来网络生态仍有待培育。

    与会人士还认为,未来网络带宽有望实现智能化的“按需分配”,在这方面中国仍需大量技术研发。此外,未来网络要实现自动维护,更需要向人工智能方向跨越发展,这方面亟须率先突破。

    未来网络如何塑造未来生活?高速智能懂人心

    没有人能准确知道未来的样子,但可以借助现在的“碎片”去眺望。在刘韵洁等科学家的眼里,如果现在的互联网是马路,那未来网络就是智能高速,它不仅快,而且更懂你。

    在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的智能边缘网络平台上,连接某家商场免费wifi的客户的消费行为被精准“刻画”。商场哪里人最多、哪家店铺销售最好、客户最喜欢什么逛街路线,通过数据分析一目了然。

  • 原文来源: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18-05/15/content_670738.shtml
相关报告
  • 《【新华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合肥先进光源”启动建设》

    • 来源专题:先进材料
    • 编译者:李丹
    • 发布时间:2023-11-12
    • 来源: 新华网 徐海涛 周畅 同步辐射光源被誉为“前沿科研的眼睛”“科技的灯塔”,是现代科学不可或缺的大型研究平台。9月20日,在安徽省合肥市未来大科学城,合肥先进光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及配套工程宣布启动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国际先进的低能量区同步辐射装置,使我国形成全能量区覆盖的先进光源体系,加快推动合肥等地成为世界级光子科学研究中心和产业研发高地。 合肥先进光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是国际先进的低能区第四代同步辐射装置,产生软X射线的亮度和相干性比前代光源有百倍以上提升,将在空间、时间、能量等维度发展具有更高精度和灵敏度的实验方法,在物理、电子、信息、化学化工、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合肥先进光源项目总指挥封东来在项目启动会上说,早在2006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就开始了下一代光源的调研工作。2017年底,中国科学院和安徽省联合出资实施合肥先进光源预研项目,针对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并于2020年底圆满通过项目工艺验收。随后,通过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申请、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概算评审等过程不断完善。
  • 《蛋白质科学研究(北京)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通过验收》

    • 来源专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域知识集成服务平台
    • 编译者:魏韧
    • 发布时间:2019-11-08
    • 11月28日-29日,蛋白质科学研究(北京)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简称“凤凰工程”)通过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组织的国家验收。凤凰工程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北京市政府、总后勤部和教育部共同投资,军事医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共同建设的一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电镜为主的复合结构蛋白质组解析系统及功能蛋白质组研究系统的部分设施由清华大学(简称“清华基地”)负责实施。清华大学常务副书记姜胜耀,凤凰工程首席科学家、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志新院士,凤凰工程总工程师、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施一公院士出席验收会并致辞。 验收专家组由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军事科学院、教育部、国家档案局、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师范大学等17家单位的19名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经现场考察建设情况、查阅资料及质询讨论,验收委员会一致认为,凤凰工程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设计指标,整体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蛋白质组学与结构生物学平台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蛋白质科学研究(北京)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清华基地目前已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冷冻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及结构生物学研究平台,全部仪器已试运行并7天24小时面向校内外开放服务。截至目前,清华基地已为150余个国内外单位提供技术支撑,依托清华基地设施,科研用户取得了一系列尖端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在《细胞》《自然》《科学》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文章66篇,获得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5项,支撑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