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评估候选新冠疫苗效果仍面临挑战》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0-11-11
  • 英国《柳叶刀·感染病学》杂志近日发表综述,突出强调了评估潜在新冠疫苗效力所面临的关键挑战,对“这款新冠疫苗会有效吗?”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提供了重要见解。文章结论指出,新冠疫苗的研发与其他新型医疗干预措施的目的是一致的,但在目前背景下,必须坚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批判性地评估新冠疫苗的疗效,从而更好理解疫苗的通用性与临床意义。

      一种能够减少感染、患病或传播等因素的疫苗,将有助于控制新冠疫情大流行。英国牛津大学科学家苏桑尼·霍德森认为,在对抗新冠疫情的竞赛中,几乎不太可能看到只有一种疫苗获胜的结果。不同的技术针对不同情况,各有其独特优势。至少在初期阶段,如果按所需规模生产和供应单一疫苗,可能会面临许多挑战。应采用一种标准化的方法,去衡量疫苗在临床试验中的有效性——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样才可以广泛地部署最有效的候选疫苗。

      《柳叶刀》文章称,目前有44种候选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评估,另有154种正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这反映了多样化的疫苗技术,而为了比较这些疫苗和未来其他候选疫苗的效力,在新冠疫苗的临床试验中,应充分了解它们的局限性和潜在偏倚。

      文章强调,应重视更进一步的挑战,即评估候选疫苗在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重症和死亡病例方面的效力对候选新冠疫苗的受试者进行长期随访。而对于两方面非常重要:评估疫苗预防重症及死亡的效力,以及评估疫苗的持续安全性。

      英国牛津大学科学家凯特·艾玛里认为,为了确定某种疫苗是否能够预防新冠肺炎重症病例,需要进行临床试验来证明接种疫苗的个体与未接种的个体相比,重症病例是否显著减少。因为只有一小部分感染者会发展为重症,所以,此类临床试验需要大量的志愿者,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病例作为证据,得到对疫苗疗效的可靠评估——这也意味着,只有在一种疫苗得到广泛部署并在大规模人群中接种后,人们才能获知这种疫苗能否预防重症疾病。

      文章中还讨论了在人类中进行的感染对照研究(挑战试验),因为随着新冠病毒在社区中的传播减少,这些研究或将提供一种衡量疫苗效力的方法。

      科学家们指出,尽管这些研究可能是快速评估疫苗效力的唯一手段,但疫苗在挑战实验中所表现出的针对年轻人群的保护效力,与疫苗实际应用于老年人群和高危人群中的保护效力的关系,目前仍不清楚。

      文章最后建议,尽管最终可能会出现仅凭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数据来部署新冠疫苗,但疫苗的研发,仍应以获得疫苗在保护人类免受新冠病毒感染和疾病侵扰方面的直接效力证据为目标,才能有选择地扩大有效疫苗的生产规模。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0-11/09/content_456605.htm?div=-1
相关报告
  • 《柳叶刀发布陈薇团队新冠疫苗试验结果》

    • 来源专题:新药创制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20-05-25
    • 《柳叶刀》在线刊登了全球首个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结果显示,该疫苗是安全的,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且能够在人体内诱导产生针对SARS-CoV-2的免疫应答。 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为陈薇院士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王伟教授、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朱凤才。该论文报告了在中国健康成年人中使用的Ad5载体COVID-19疫苗在接种后28天内的1期临床数据,初步评估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 陈薇表示,“这些结果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试验表明,单次接种复制缺陷型人腺病毒5型(Ad5)载体新冠疫苗在14天内就能诱导产生病毒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应答,这使其成为具有潜力的可以进行下一步研究的候选疫苗。不过,我们对这些结果应谨慎解读。研发COVID-19疫苗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并不一定表明该疫苗能完全保护人类免受SARS-CoV-2的感染。这些结果为新冠疫苗研发提供了积极前景,但距离该疫苗上市,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 《《柳叶刀》子刊发表中国新冠疫苗克尔来福临床试验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病毒学领域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malili
    • 发布时间:2020-12-03
    • 新华社伦敦11月17日电(记者张家伟)中国团队17日在英国期刊《柳叶刀·传染病》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对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克尔来福开展的Ⅰ/Ⅱ期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这一候选疫苗安全并能在健康志愿者身上诱导产生免疫应答。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于4月16日至5月5日对新冠灭活疫苗克尔来福进行了Ⅰ/Ⅱ期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团队在中国招募了超过700名18岁至59岁健康志愿者参与试验。 报告说,尽管疫苗在志愿者体内诱导出的抗体水平比一些曾感染新冠病毒并已康复的人体内所观察到的抗体水平低,但研究人员认为,该疫苗已可以保护人体不被病毒感染。 报告主要作者之一、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朱凤才教授在一份声明中说,试验结果显示,两剂疫苗相隔14天分别接种能带来不错效果。团队认为,疫情期间疫苗适合在紧急情况下使用;而当病毒传播风险没那么高时,如果接种方式调整成两剂疫苗相隔一个月分别接种,或许能诱导产生更强以及持续时间更长的免疫应答。 朱凤才还表示,两种接种方式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能维持多长时间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这个阶段的临床试验主要是评估疫苗安全性以及其诱导产生免疫应答的情况,还需要Ⅲ期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来确认疫苗有效性。 此外,据《柳叶刀·传染病》介绍,疫苗还需要在其他年龄段人士以及那些健康状况不好的人士中开展试验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