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中集发布450L III型超大容积车载储氢瓶》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0-31
  • 国内首个!中集发布450L III型超大容积车载储氢瓶2024-10-30 14:43  浏览:1286  近日,中集安瑞科旗下的中集氢能发布了国内首个450L III型超大容积车载储氢瓶,填补了国内超大容积车载瓶市场空白,为氢能重卡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集氢能作为国内氢能产业的领军企业,一直以来致力于氢能在生产、储运、加注及应用等全产业链的布局与发展。450L III型超大容积车载储氢瓶采用先进的高强度纤维复合材料及领先的缠绕工艺制造,具有轻量化、高强度、耐腐蚀等优点,能够大幅提升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续航里程和运输效率。 中集氢能还与新疆火炬燃气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各方资源优势,在绿色能源综合服务站核心装备和零部件、关键技术、建设运营等方面促成多项合作,共同推动氢能在技术研发、市场应用及产业化等方面进程。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101580.html
相关报告
  • 《Ⅳ型氢瓶研发获重大进展,国内首家企业“三新”评审通过》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30
    • 车载储氢技术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关键,直接影响氢燃料电池车的续航里程和成本。我国车载储氢主要使用35MPa Ⅲ型储氢瓶,70MPa Ⅲ型储氢瓶也已研发成功并小范围应用,而具有诸多优势的70MPa Ⅳ型储氢瓶目前仅有少数企业在布局。 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快速发展,车用Ⅳ型储氢瓶的研发有了重大进展。2020年12月22日,沈阳斯林达安科新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林达”)车用压缩氢气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通过“三新”评审。斯林达成为国内首家通过“三新”评审的车用压缩氢气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制造厂家。这也是国内首例通过“三新”评审的车用Ⅳ型储氢瓶。 评审中,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委员会气瓶分委会专家一致认为,斯林达研发的车用压缩氢气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其设计、制造均符合 T/CATSI 02 007-2020《车用压缩氢气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团体标准的规定,对试制产品进行的各项试验也均符合团体标准的要求。安委会气瓶分委会同意该产品通过“三新”技术评审。 T/CATSI 02 007-2020《车用压缩氢气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团体标准由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批准,于2020年10月8日开始实施。 该团体标准规定了车用压缩氢气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的型式和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安装防护、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要求;适用于设计制造公称工作压力不超过70MPa、公称容积不大于450L、贮存介质为压缩氢气、工作温度不低于-40℃且不高于85℃、固定在道路车辆上用作燃料箱的可重复充装气瓶。 该团体标准的出台,对于国产Ⅳ型储氢瓶的研发与生产意义重大,使得行业在研发和生产国产Ⅳ型瓶上有据可依。而斯林达车用Ⅳ型瓶率先通过“三新”评审,表明斯林达在车用Ⅳ型瓶的研发与推进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相较于Ⅲ型瓶,Ⅳ型瓶采用碳纤维全缠绕非金属塑料内胆技术,成本、储氢容量、轻量化优势明显。在国外,丰田汽车公司、美国Quantum公司、Hexagon Linclon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本田汽车公司等国外多家知名企业已成功研制Ⅳ型瓶,如丰田汽车Mirai的高压储氢气瓶即采用Ⅳ型瓶,使用压力为70Mpa。 在国内,自2020年以来,“车用氢能Ⅳ型瓶实现国内生产”一直是燃料电池产业的热门话题,燃料电池汽车的轻量化和其气瓶的材料使用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对于我国车载储氢技术应用,“轻量化、高压化、低成本、质量稳定”将会是市场方向,70Mpa车用压缩氢气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斯林达曾于2020年2月底在日本展会上展出了一款70MPa储氢Ⅳ型瓶,是国际舞台上首次有国产70MPa储氢Ⅳ型瓶实物展出。该瓶爆破压力161MPa,压力循环系数达到44000次无泄露、破裂,远超国家规定的22000次,单位质量储氢密度是5.7%,较Ⅲ型瓶提升了42%,寿命上也从10年提升到15年。 随着斯林达车用压缩氢气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通过“三新”技术评审,预计在不久之后,国内将有能力实现车用压缩氢气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的批量生产。 沈阳斯林达安科新技术有限公司于2002年7月11日正式成立,目前已发展成为资产过亿、注册资本3820万元、拥有员工300余人的专业气瓶制造企业。该公司生产的车用氢气铝合金内胆纤维全缠绕气瓶等多种类型产品已通过了CE、BV、CCS等国际认证,销售和服务网络遍布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60多个国家。 2006-2012年,斯林达承担了五项国家“863”项目,在现代交通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项目”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使我国高压储氢容器制造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2016年,斯林达70PMa高压储氢罐通过了国家型式试验,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依靠行业内的产品技术优势和公司影响力,斯林达还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如《铝合金无缝气瓶》和《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
  • 《国内首个“产业级”医疗AI大模型发布》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3-10-17
    • 9月19日,百度正式发布国内首个“产业级”医疗AI大模型——灵医大模型。发布会上,百度正式宣布面向大健康上下游产业开放灵医大模型测评、试用。 灵医大模型主要面向医疗场景提供临床决策支持、眼底筛查、智慧病案、智能审方、慢病管理、医疗大数据服务等AI(人工智能)医疗解决方案,服务于医院、政府机关、患者及医药器械企业等。 “老百姓往往排队几小时、就医两分钟,这是大家就医的一大痛点。”健康之路集团副总裁陈成春介绍说。基于AI的预问诊,患者在候诊的阶段,就可以收集病人的病情、症状、过往用药等相关信息,事先生成结构化的病历。不仅大大提升线上诊疗的效率,改善了就医秩序,也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据了解,灵医大模型能够结合自由文本秒级生成结构化病历,根据医患对话分析生成主诉、现病史等内容。 医疗行业大模型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将为医疗健康行业带来变革性的推动。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闵栋表示:一方面,医疗行业大模型有助于开创行业发展的新格局,多模态、多病种、全病程的智能诊疗大模型在医学的影像分析、病历书写、临床决策支持等场景具有丰富的应用潜力,将打造智能诊疗的新范式。另一方面医疗行业大模型有助于提升导诊、分诊、科普教育、健康监测等患者服务智能化水平,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未经过医疗领域训练的通用大模型想要在严肃的医疗领域去应用,会面临不小的挑战。百度大健康事业群AI产业部总经理刘军伟指出:一方面通过预训练模型掌握的是通识性共识,缺乏专业深度的医学知识,并不能成为行业专家;另一方面医疗行业本身需要比较高的安全要求,和生命息息相关,要避免医疗事故,需要在这个行业有足够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