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通过逆向生物合成扩展生物的合成途径》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 陈方
  • 发布时间:2021-03-08
  • 研究者通过逆向生物合成扩展生物合成途径
    2021年1月8日Nature Communication报道,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研究者通过结合逆向生物合成和前体选择步骤,设计了首个短链伯胺的生物合成途径,短链伯胺在化学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该方法为系统设计生产化学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的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利用微生物可生产的化学物质的范围随着系统代谢工程学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但是目前在工业上具有重要用途的短链伯胺至今尚未有生物学生产方法的报道。短链伯胺(Short-chain primary amines ,SCPAs)是氨(NH3)中一个氢原子被碳链长度从1到7的烷基或芳基取代所形成的分子。SCPAs已经广泛应用在化学工业,如作为药物的前体(治疗糖尿病药和抗高血压的药物)、农用化学品(如除草剂、杀菌剂和杀虫剂)、溶剂、橡胶硫化促进剂和增塑剂。
    短链伯胺尚无法生物生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生物合成途径还未知。此次,研究团队通过结合逆向生物合成和前体选择步骤,为短链伯胺设计了合成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者首先确定的15种目标SCPAs的直接前体,再利用编码缬氨酸脱羧酶的vlmD在体外和体内从前体生成SCPAs,表达异源vlmD的大肠杆菌可以利用其直接前体产生其中10种SCPA。此外,代谢工程的大肠杆菌菌株被开发出来,从葡萄糖产生代表性的SCPA,包括通过批次投料培养可以生产10.67g/l的异丁胺。
    吴晓燕  编译自https://phys.org/news/2021-01-biosynthetic-pathway-retrobiosynthesis.html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20423-6
    原文标题:Microbial production of multiple short-chain primary amines via retrobiosynthesis

相关报告
  • 《JACS:全新的人工奇碳二羧酸生物合成途径》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7-03-31
    • 二羧酸是用于生产塑料,聚酯,尼龙,香料和药物的常用化学品。由于基于石油的化合物生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基于生物方法的二羧酸生产途径获得人们的关注。一些工业应用中经常需要具有特定长度碳链的二羧酸,例如奇数碳二羧酸化合物。已有相当一部分研究报道了酵母和细菌细胞色素 P450 催化的脂肪酸氧化生物合成途径,这些途径基本都是产生偶数碳化合物。      由于化工应用中奇碳二羧酸化合物的重要地位,在最近的一项研究工作中,研究者在大肠杆菌中构建了一条直接由葡萄糖生成奇数碳二羧酸产物的全新途径,该途径涉及多个生物素和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酶。这项研究成果《 Production of odd-carbon dicarboxylic acids in Escherichia coli using an engineered biotin-fatty acid biosynthetic pathway 》由合成生物学大牛 Jay D. K...
  • 《研究探明呋喃脂肪酸生物合成路径》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陈方
    • 发布时间:2020-09-10
    • 脂肪酸在细胞生存代谢中都发挥重要作用。呋喃脂肪酸(Furan fatty acids,FuFAs)普遍存在于植物、鱼类和微生物的脂质中,在保护细胞膜免受侵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具有抗氧化、抗炎活性以及对非酶类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长链脂肪酸,FuFA还可以作为燃料、润滑剂、药物和食品添加剂等产品的生物基原料,成为石油基产品有潜力的可持续替代方案。 2020年7月17日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报道,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者结合化学、遗传学和合成生物学方法,破译了两种α-变形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 2.4.1 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CGA009)中关于单甲基化FuFA、9M5-FuFA(即methyl 9-(3-methyl-5-pentylfuran-2-yl) nonanoate)及其二甲基对应物——9D5-FuFA(即methyl 9-(3,4-dimethyl-5-pentylfuran-2-yl) nonanoate)的生物合成过程。 研究者发现FuFA生物合成的每个步骤都在已存在的磷脂脂肪酸链上进行,研究还确定了催化9M5-FuFA和9D5-FuFA合成的途径中间体和基因产物。一种以前未知的途径中间体是11Me-10t,12t-18:2(即(10E,12E)-11-methyloctadeca-10,12-dienoic acid),是由一种新鉴定的脂肪酸去饱和酶UfaD将11Me-12t-18:1(即(11E)-methyloctadeca-11-enoic acid)转化形成。研究还表明,氧气是9M5-FuFA呋喃环中氧原子的来源,说明O2衍生的氧原子可以通过蛋白质UfaO掺入9M5-FuFA中,使用11Me-10t,12t-18:2脂肪酸磷脂链为底物。研究者发现R. palustris中还包含SAM依赖性甲基化酶FufM,该酶将9M5-FuFA转化成9D5-FuFA。 这些结果揭示了9M5-FuFA和9D5-FuFA生物合成的细菌途径中中间体的生化序列,并提示在其他生物体中存在同源酶在FuFA生物合成中发挥作用。                                 吴晓燕 编译自https://phys.org/news/2020-07-bioenergy-discovery-paves-production-hydrocarbon.html 原文链接:https://www.jbc.org/content/295/29/9786 原文标题:A bacterial biosynthetic pathway for methylated furan fatty ac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