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海外锂电材料企业扩产追踪》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03
  • 全球锂电池需求升温的大背景下,配套材料领域的扩产已经刻不容缓。
    从终端需求看,欧洲提高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丰厚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激励,美国或重返巴黎协定,特斯拉以及传统车企巨头的重磅电动车型持续推出……
    数据预测,2021年海外新能源汽车销量增至234-250万辆,销售渗透率3.6%-3.8%;预计2025年销量区间达到615-808万辆,销售渗透率9.4%-12.3%。
    从供给端看,在短中期,当前上游材料供给不足正不断形成电池涨价压力,亟需新的产能来缓解涨价谈判的“胶着”状态。从长远看,材料体系创新迭代加速,产业规模效应下将支撑全球动力、储能系统的价格走低,油电平价或在2023-2025年到来。
    探至材料细分领域,从地区和扩产内容看,高工锂电追踪近期(2020年底至今)部分海外锂电材料扩产案例发现以下特点:
    1、正极材料集中在韩国和日本。相比负极,正极材料的扩产更为紧迫,尤其是韩国正极材料厂正在加速扩产步伐,从最近扩产节奏看,三元高镍趋势明显。
    2、传统石墨负极材料集中在澳洲,扩产规模与正极材料相当。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硅基负极产业化进程仍处在融资研发阶段,真正进入规模量产仍需一段时间,这部分主要在欧美(如Sila nano、Envate、E-magy)。
    3、铜箔海外建厂趋势明显,主要集中在韩国,SK Nexilis、日进铜箔的生产基地开始向东南亚和欧洲扩展。
    4、考虑到目前中国电解液行业主要企业均已大规模进入全球电池巨头供应链,海外电解液扩产企业并不多,主要在日本。
    从投资金额看,总的海外项目投资超130亿元,其中对正极材料的投入最多。
    从客户结构看,这一轮海外锂电材料扩产主要围绕三星SDI、SKI、LG、松下等日韩头部电池企业进行。
    事实上,这一轮锂电材料扩产从今年电池企业扩产节奏与订单来看已初见端倪,包括SKI扩大美国工厂电动汽车电池产能、三星SDI扩充匈牙利工厂电池产能、松下与特斯拉签订供应协议。(点击可查看文章)
    产能规划上,到2013年,LG化学计划实现年产能扩大到260GWh、三星SDI计划产能增加到130GWh、SKI计划产能提升至85GWh。另外,松下美国 Gigafactory工厂为特斯拉准备将产能提至54GWh。
    可以预见,在日韩电池企业产能目标带动下,和国内材料行业一样,海外锂电材料企业扩产也将会进入加速扩产的状态。
    正极材料
    韩国 浦项化学
    1月,外媒称,浦项制铁子公司浦项化学已通过新股发行筹集了1.3万亿韩元(约合77亿人民币),为其锂电池材料业务提供资金。2月底,浦项化学宣布将投资2758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亿元)扩大其正极材料的生产能力,将其现有产能扩充3倍。
    目前,浦项化学在韩国光阳市和龟尾市的正极材料工厂的年产能分别为3万吨和1万吨,其计划于2022年前后将在韩国的三元材料产能扩充至68000吨左右。此前浦项化学已与通用汽车和LG化学的电池合资公司Ultium Cells LLC签署了正极材料供货协议。
    除了在韩国本土扩产,浦项化学2020年在中国桐乡与华友钴业设立的合资工厂正式投产,未来将会实现30000吨三元正极材料产能的释放。
    日本 住友
    据外媒,日本住友金属矿山计划2027年度之前将车载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产能提高至目前2倍,还考虑在印度尼西亚新建从矿石中提炼镍(正极材料的主要原料)的冶炼厂,其预计2021财年(截至2022年3月)之前将投资35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亿元)。
    住友矿山在菲律宾拥有2座从矿石中提炼镍的冶炼厂,正考虑在印尼建设第3座工厂,建成后总体的镍年产能将增加4成,由目前的约9万吨增至约13万吨。
    2019年,住友在全球高镍正极材料的市场份额为42%。目前美国特斯拉纯电动汽车使用的正极材料几乎都由住友矿山通过电池供应商松下提供,特斯拉增产纯电动汽车的驱动下,住友决定提升产能。
    韩国 EcoPro BM
    近日,EcoPro BM表示,将在年内投入24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8亿元)以扩充位于浦项市的CAM5N以及CAM6等项目的三元材料产能,并且计划在2023年将三元材料总产能扩充至80000吨。
    此前EcoPro BM与SKI签署了采购协议,在2023年12月底之前向SKI供应价值2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1亿元)镍含量达80%的正极材料。为供应SKI,EcoPro BM计划投800亿韩元建设新的CAM5-N工厂。
    新的CAM6生产线将为三星SDI提供正极材料。2020年,EcoPro BM与三星SDI成立合资公司生产正极材料,其目标是将包括合资公司在内的正极材料的生产能力提高15万吨,并于2023年实现年产能18万吨。
    韩国 L&F
    2020年12月,L&F与LG新能源签订了1.4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4亿元)的供货协议,并借此成为全球首家大规模量产NCMA型四元材料的正极企业。
    为保证供应,L&F计划斥资25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4亿元)在大邱市建立新工厂以扩建其正极产能,并到2023年将正极材料产能从当前的50000吨/年扩建至80000吨/年。
    当前L&F在韩国主要有两个生产基地,以及在中国无锡建设的正极材料工厂——无锡光未来新材料有限公司。
    德国 巴斯夫
    2020年底,巴斯夫为其德国施瓦茨海德的正极材料工厂正式动工,该工厂初始年产能设计为约40万辆纯电动汽车提供巴斯夫电池材料,规划2022年投产。该项目获得了德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提供的1.7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4.3亿元)资金支持。
    在此之前,巴斯夫在芬兰哈尔卡马尔塔建设的前驱体项目已经开工,将为勃兰登堡的正极材料项目供应原材料。巴斯夫计划在2022年同时启动两家工厂。
    负极材料
    澳大利亚 Novonix
    近日,澳大利亚电池材料公司Novonix完成融资约1.4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5亿元),Novonix表示将利用募集的资金将其电池负极材料的生产规模扩大至每年10000吨,并计划到2025年达到年产40000吨,以满足在北美市场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不断增长的需求。
    2019年底,Novonix与三星SDI签署了交易协议,向三星SDI供应石墨负极材料;2020年初,与三洋电机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以供应石墨负极材料,三洋电机已经成为了松下的全资子公司,意味着Novonix将成为松下的负极供应商。
    澳大利亚 EcoGraf
    2月中旬,外媒报道称,澳洲石墨材料企业Ecograf筹集了5460万澳元(约合人民币2.7亿元)之后,已准备好加快其在西澳大利亚州的商业规模电池负极材料净化设施的建设。
    该工厂的初始产能为每年5000吨,之后将扩大至每年20000吨,以满足预期的需求增长。结合EcoGraf的欧洲生产基地,到2025年左右,该公司的电池级石墨年总产量将达到40000吨。
    铜箔
    韩国 SK Nexilis
    1月27日,韩国SK集团宣布,子公司SK Nexilis将投资65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8亿元)在马来西亚建设其第一家海外铜箔工厂,该工厂的年产能为4.4万吨,将于2021年上半年破土动工,2023年开始商业运营。
    SK Nexilis目前在韩国运营着四家工厂,合计年产能为3.4万吨,到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初分别建造5号和6号工厂时,其生产能力将提至5.2万吨。马来西亚工厂投产后,其铜箔总产能将达到9.6万吨,是目前产能的三倍。
    产能规划上,SK Nexilis计划在欧美以及马来西亚投资,到2025年将其铜箔产能提高五倍以上。
    韩国 日进铜箔
    韩国日进铜箔公司宣布将投资超过11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8719万元)在匈牙利建立其首个欧洲铜箔生产基地,为其客户提供就近配套服务。
    日进铜箔欧洲工厂主要生产10μm以下的铜箔产品,月产能320吨左右,主要客户包括三星SDI、SKI、LG化学、比亚迪等头部动力电池企业。
    电解液
    日本 三菱化学
    1月,外媒报道称,三菱化学计划把电动汽车电池用的电解液全球产能提高50%左右,将斥资数十亿日元来提高电解液产量,这些资金将用于升级美国、英国和中国工厂的设备,计划在2023年之前将全球年产能提高到9万吨。
    报道称,目前三菱化学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的全球份额为20%左右,其主要客户是特斯拉电池供应商松下。其拥有近300项与电解液相关的专利,其将利用这些专利为电池制造商提出最佳制造方法,目前产品已广泛用于日本、美国、欧洲和其他市场的车载锂电池中。

相关报告
  • 《动力电池企业扩产不断 1月份磷酸铁锂产量同比大增近五倍》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26
    • 2月23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2021年1月份动力电池月度数据。今年1月份,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12.0GWh,同比上升317.2%。从同比增长速度看,磷酸铁锂电池继续大于三元电池;三元电池产量6.8GWh,同比上升241.6%,环比下降19.4%;磷酸铁锂电池产量5.2GWh,同比上升493.6%,环比下降20.3%。 进入2021年,动力电池企业开始不断扩产。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爆发的背景下,市场需求明显增加,动力电池企业订单猛增,整体行业向上趋势明显,头部企业基本趋于满产。”隆众资讯钴行业分析师赵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产销仍处于稳步上升期,预计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85万,同比增幅42%。中长期来看,动力电池需求放量,宁德时代(347.000, -29.54, -7.85%)、比亚迪(208.990, -16.01, -7.12%)、中航锂电等企业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需求高峰,纷纷扩产。基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景气度持续提升,动力电池市场需求井喷情况下,这种局面或持续3年-5年。 磷酸铁锂持续被热捧 数据还显示,从装机量上来看,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分别为5.4GWh和3.3GWh,同比分别上升241.9%和349.8%。 从这一数据不难发现,磷酸铁锂电池持续受到热捧。 工信部披露,2021年第1批推广应用目录中乘用车车型共计37款,纯电动29款,插混8款,其中三元电池配套19款,占比51.4%,磷酸铁锂电池配套18款,占比48.6%。推广车型共计115款,其中磷酸铁锂电池配套85款,占比73.9%。 “现在大部分企业的主流产品都会选择搭载磷酸铁锂作为标准入门款车型配置。”盖世汽车研究院研究员王显斌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特斯拉就是如此,后面更多企业也会这样做,成本便宜,而且安全性高。 对此,赵超还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磷酸铁锂的循环性能好,可以达到3500次-4000次左右,而三元可以达到1500次-2000次左右,使用寿命长,加上铁锂能量密度不断提升之后,优势更为明显。三元锂电池原材料钴、锂、镍大涨,尤其是在补贴退坡的情况下,车企改用磷酸铁锂以谋降本增效,也是主要原因。同时,在5G以及商储的带动下,中国储能市场也不断发展,也为磷酸铁锂绘出了新蓝图。 动力电池企业不停扩产 进入2021年,多家动力电池企业都发布了扩产计划。 2月2日晚间,宁德时代发布公告,拟投资合计290亿元在广东肇庆、四川宜宾、福建宁德建设三个生产基地,预计将增加产能79GWh。2月19日,亿纬锂能(88.500, -5.00, -5.35%)发布公告称同意全资孙公司亿纬动力香港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惠州亿纬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以自有及自筹资金投资建设“乘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一期)”和“xHEV电池系统项目(一期)”,投资金额分别为不超过10亿元、26亿元。 除此之外,比亚迪、中航锂电、国轩高科(41.040, 0.76, 1.89%)等动力电池企业均在加速扩产。 动力电池企业加速扩产,与下游新能源汽车消费大增有关。 今年1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7.92万辆,同比增长286.38%。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15.06万辆,同比增长350.20%。 同时,全国多地出台“就地过年”政策,进一步促进了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京东大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在一线城市,新能源汽车及部分其他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10倍到20倍。 工信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专家智库成员张翔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根据规划,今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增长很多,去年12月份国家发布了“十四五”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到2025年整个汽车的销量全年要达到3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要达到20%,也就是说2025年要达到600万辆,去年新能源汽车销量136万辆。每年要增长90万辆,今年的销量要达到220万辆,所以电池厂家都在扩产。
  • 《盘点近年投产的海外球形石墨负极材料项目》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3-12
    • 加拿大魁北克的新世界石墨公司(NouveauMonde GraphiteInc)宣布,包括石墨微粉和球形化生产在内的球形石墨试验工厂完成调试并投产。这意味着即将又增加一个为锂电行业供应石墨负极材料的海外工厂。 据称,该项目生产的球形石墨经分析证实充放电循环可超过300次(0.5C),其电量与工业标准的350mAh/g相比更高,可达370mAh/g,在快速充放电循环(3C)条件下具有较高稳定性。(译者注:C表示电池放电倍率,是放电快慢的一种量度,3C即电池标称容量的3倍放电) 近年来,原本一些石墨开采出口项目不满足于赚取初级加工产品获利,他们与高校和研究院所合作,与下游客户合作,力求开发出石墨耐火材料、冶金行业的润滑和摩擦制品,当然也包括需求迅速扩大的锂电负极材料。其中有一些项目进展速度较快,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国内锂电负极企业的有力竞争者。经小编汇总,除了文章开头的新世界石墨公司,还有另外两家— — 1 2018年5月30日,澳洲证交所上市矿企KibaranResourcesLimited(ASX:KNL)宣布其完成了低成本并且环保制备电池级球形石墨的可行性研究(2万吨/年)并获得了德国政府的资助,将在德国分阶段建设中试工厂和实现商业化。 据Kibaran在2017年12月发布的可行性研究,该公司可以以低成本非氢氟酸提纯专利技术生产出纯净的球形石墨,并且其质量水平可媲美中国的供应商。而德国政府已经对该项目提供了10万美元,用以购买加工检测设备,包括球磨机、比表面仪、扫描电镜等等。 2 2018年12月31日,澳洲上市公司SyrahResources宣布其位于美国路易斯安纳州的锂电负极工厂首次生产出未球形石墨样品。Syrah董事会在更早时间便开始推动深化拉长产业链直至终端,包括将自己从原材料供应商转化为锂电负极供应商。据悉,中试工厂年产5000吨球形石墨,并在2019年一季度提纯设备就位后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