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功能感知的知识单元引用网络构建与多维分析》

  • 编译者: 程冰
  • 发布时间:2024-11-22
  • 引用功能感知的知识单元引用网络构建与多维分析

    针对知识单元引用网络中关联关系单一的局限,本文通过引用功能增强网络节点之间语义关联类型,提出一种引用功能感知的知识单元引用网络,并进行领域知识多维分析。首先对学术文本进行解析,抽取文献间引用关系、引文上下文以及引用对象等信息,并对引用功能和引用对象进行自动识别。在此基础上,采用复杂网络图方法构建引用功能感知的知识单元引用网络,从网络结构分析与可视化、知识单元多维引用关联分析、知识群落分析 3 个方面进行领域知识多维分析,并以国际计算语言学协会会议论文数据集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发现了特定领域知识间使用、扩展和对比模式,丰富了知识群落的语义信息。本文扩展了知识单元引用网络的研究方法,深层次揭示了学科知识之间的语义关联,为学科知识结构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

    研究方法包括对学术文本的解析,抽取文献间引用关系、引文上下文和引用对象,并自动识别引用功能和引用对象。利用复杂网络图方法,构建了引用功能感知的知识单元引用网络,并从网络结构分析与可视化、知识单元多维引用关联分析、知识群落分析三个方面进行领域知识的多维分析。实证研究以国际计算语言学协会(ACL)会议论文数据集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并发现了特定领域知识间的使用、扩展和对比模式。

    图表 1整体研究框架

    文章还回顾了知识单元引用网络和语义功能感知的科学知识网络的相关研究,指出现有研究在语义功能增强方面的不足,并强调了从引用功能视角进行知识单元引用网络语义增强和分析的重要性。此外,文章也探讨了引文语义功能识别的相关研究,包括引用功能和引用对象的识别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科学知识网络中的应用。

    在研究方法部分,本文详细介绍了数据收集与预处理、引用功能与引用对象识别方法、以及引用功能感知的知识单元引用网络构建方法。数据收集涉及ACL会议论文集的全文文献,通过Grobid工具解析成xml格式,便于信息抽取。引用功能和引用对象的识别采用了BERT+Bi-LSTM+Attention模型和BERT+CRF模型,这些模型结合了深度学习和序列标注技术,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

    实验与结果部分展示了引用功能和引用对象识别的实验结果,以及网络结构分析与可视化的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所设计的模型在引用功能识别任务上取得了高准确率,而在引用对象识别任务上,BERT+Bi-LSTM+CRF模型表现更佳。网络结构分析揭示了网络的稀疏性、平均度、平均加权度等特征,并通过Gephi工具进行了网络可视化。

    研究成果指出本文提出的引用功能感知的知识单元引用网络能够细粒度地揭示领域知识间的关联关系,为科学知识图谱绘制和知识结构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文章也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如数据规模较小、对施引文献知识单元处理简单等问题,并提出了后续研究的方向。

    本文通过构建和分析引用功能感知的知识单元引用网络,为理解和揭示科学知识发展变化的特征和规律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相关报告
  • 《高校学生人工智能素养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多维分析》

    • 编译者:程冰
    • 发布时间:2024-07-26
    • [目的/意义] 深入研究大学生AI素养能力现状以及其与实际应用、态度、兴趣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高校在AI时代培养学生拥有良好AI素养的可行性与举措,为推动AI素养教育提供实证支持和理论指导。 [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分析了高校学生的AI素养水平现状以及其与教育培训背景、实际应用经验、态度和兴趣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设计强调实践性经验对于提高学生AI素养水平的关键性作用,并多角度考察了教育培训、学科背景、态度、兴趣等因素对AI素养的影响。 [结论/发现]在数字化时代,实践性经验对于提高高校学生的AI素养水平至关重要。通过实际使用AI技术或产品,学生更容易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全面提升其在AI素养方面的水平。此外,学生的积极态度、兴趣与AI素养之间呈正相关性关系。 [创新/价值]为高校学生AI素养水平测量提供了有针对性的量表,并验证了影响AI素养水平高低的因素。为未来深入探讨AI实际使用与理论学习之间关系、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框架提供了基础。 引自: 郭亚军,冯思倩,寇旭颍,等.生成式AI背景下的图书馆员:角色、技能与进路[J].图书情报工作,2024,68(13):69-77.DOI:10.13266/j.issn.0252-3116.2024.13.006.
  • 《印第安纳大学研究人员利用大型语言模型(LLMs)分析网络辩论,构建高维人类信念嵌入空间,发现“相对认知失调”效应主导决策偏好,为行为科学干预提供量化分析工具》

    • 编译者:AI智能小编
    • 发布时间:2025-06-24
    • 印第安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大型语言模型(LLMs)研究了人类信念的复杂和微妙的图景。他们通过分析在线平台上互联网用户之间的辩论,揭示了人类信念的模式,包括极化(即观点对立的群体之间的极端分裂)和认知失调(即在接触到与自己信念冲突的信息时感到的不适)。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人类行为》杂志上,旨在通过构建“信念嵌入空间”来理解人类信念的复杂体系。 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利用数据和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理解人们为何会表现出某些行为。研究作者Jisun An指出,信念对人类行动有深远影响,因为信念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决策和行为。她发现,语言嵌入空间能够有效保持语义意义,并且最新的大型语言模型包含了大量关于语言、知识和人的信息。 An在接触早期LLMs后逐渐意识到,这些基于机器学习的先进模型可以用来研究人类信念和行为。这一认识促成了她最近的论文,专注于分析人们在网上表达的信念。总的来说,该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分析语言和辩论来绘制人类信念的详细地图,为心理学、行为科学及其他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