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心绞痛患者的长期临床结局的决定因素: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 来源专题:心血管疾病防治
  • 编译者: 张燕舞
  • 发布时间:2018-04-24
  • 目标:无梗阻性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的心绞痛的长期预后尚不确定。本分析主要评估此类患者长期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方法和结果:我们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数据库和临床试验注册数据库,收集以2017年1月以前用英文出版的研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评估全因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复合主要结局,以估计汇总发生率。我们确定了54项研究,其中报告了共35039例患有心绞痛并且无梗阻性CAD的患者(平均年龄56岁,男女比例为0.51,97970人年)的结局。随访中位数为5年(四分位数间距3-7年)后,主要终点的汇总发生率为0.98 / 100人年[95%置信区间(CI)0.77-1.19%],其中研究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I2 = 91%,P <0.001)。主要结局中相关的有普遍的血脂异常(P = 0.016)、糖尿病(P = 0.035)和高血压(P = 0.016)。纳入低阻塞性CAD患者的研究显示,主要终点(1.32 / 100人年,95%CI 1.02-1.62)的发生率比仅包括“完全正常”冠状动脉患者(0.52 / 100人年,95%CI分别为0.34-0.79; P <0.01)的更高。主要结局的发生率在仅招收记录有心肌缺血的患者和不管缺血是否存在的患者的研究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然而,通过非侵入性成像技术记录缺血的研究其发生率较高(P = 0.02)。总的来说,这些患者的复发性住院率很高。

    结论:无梗阻性CAD的心绞痛有不同的预后。主要不良事件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存在“一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更差的临床结局相关的明确的心肌缺血。病人的“生活质量”也因住院率高、心绞痛复发以及反复冠状动脉造影等有所恶化。

  • 原文来源:https://academic.oup.com/eurheartj/advance-article/doi/10.1093/eurheartj/ehy185/4982041
相关报告
  • 《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临床及预后意义》

    •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 编译者:黄雅兰
    • 发布时间:2025-09-29
    • 背景:成人冠状动脉主动脉起源异常(AAOCA)的临床意义和预后预测因素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AAOCA在意大利三级转诊中心接受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CCTA)的大队列患者中的临床和预后意义。方法:纳入2004年9月至2024年9月通过CCTA鉴定的连续成人AAOCA患者。收集关于CCTA临床指征、AAOCA亚型、可诱导心肌缺血的证据以及伴随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数据。随访患者全因死亡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非致命性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运重建手术和心力衰竭住院)的终点。将结果与冠状动脉解剖正常的匹配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在20年间进行的17454例CCTA中,173例患者(62±15岁,n=58名女性[34%])检测到AAOCA。胸痛(34%)是CCTA最常见的指征。36名患者(21%)存在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接受功能成像检测的患者(n=62)中60%检测到心肌缺血。10名患者(6%)进行了AAOCA修复,而大多数患者进行了保守治疗。中位随访37个月(17-69个月)后,AAOCA患者和对照组的死亡率(P=0.321)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P=0.392)相似。在随访期间,只有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与较高的事件发生率相关,而AAOCA亚型和缺血则不相关。结论:在患有AAOCA的成人中,伴随的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不良事件的主要决定因素。鉴于AAOCA的低患病率和事件发生率,需要多中心登记来完善这些患者的风险分层和管理。
  • 《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住院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相关因素分析》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3-13
    • 背景:自2019年12月上旬以来,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引起了肺炎流行。本研究旨在调查影响COVID-19患者肺炎进展的因素。相关结果将用于评估预后并找到COVID-19肺炎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包括基于核酸检测而被测试为COVID-19阳性的患者。患者于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1月15日期间进入武汉3所三级医院。收集个人数据,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特征和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临床分型结果,将患者分为进展组或改善/稳定组。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连续变量。分类变量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分析。进行逻辑回归分析以探索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78例COVID-19诱发的肺炎患者符合纳入标准,被纳入本研究。住院2周后的疗效评估表明,有11例患者(14.1%)恶化,而67例患者(85.9%)已有改善/稳定。进展组的患者年龄明显大于疾病改善/稳定组的患者(66 [51,70] vs. 37 [32,41]岁,U = 4.932,P = 0.001)。进步组有吸烟史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改善/稳定组(27.3%vs. 3.0%,χ= 9.291,P = 0.018)。在所有78例患者中,发烧是最常见的初始症状,进展组的入院时最高体温明显高于改善/稳定组(38.2 [37.8,38.6] vs. 37.5 [37.0,38.4]) °C,U = 2.057,P = 0.027)。此外,呼吸衰竭患者的比例(54.5%比20.9%,χ= 5.611,P = 0.028)和呼吸频率(34 [18,48] vs. 24 [16,60]次/分钟,U = 4.030) ,P = 0.004)在进展组中明显高于在改善/稳定组中。与改善/稳定组相比,进展组的C反应蛋白显着升高(38.9 [14.3,64.8] vs. 10.6 [1.9,33.1] mg / L,U = 1.315,P = 0.024)。进展组的白蛋白显着低于改善/稳定组36.62±6.60 vs. 41.27±4.55 g / L,U = 2.843,P = 0.006)。与改善/稳定组相比,进展组患者更有可能接受高水平的呼吸支持(χ= 16.01,P = 0.001)。多元逻辑分析表明年龄(吸烟比[OR]为8.546; 95%置信区间[CI]:1.628-44.864; P = 0.011),吸烟史(OR为14.285; 95%CI:1.577-25.000; P = 0.018),入院时最高体温(OR,8.999; 95%CI:1.036-78.147,P = 0.046),呼吸衰竭(OR,8.772,95%CI:1.942-40.000; P = 0.016),白蛋白(OR, 7.353,95%CI:1.098-50.000; P = 0.003)和C反应蛋白(OR,10.530; 95%CI:1.224-34.701,P = 0.028)是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确定了导致COVID-19肺炎进展的几个因素,包括年龄,吸烟史,入院时最高体温,呼吸衰竭,白蛋白,C反应蛋白。这些结果可用于进一步增强对COVID-19肺炎的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