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布2050净零排放长期战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27
  • 近日,美国发布雄心勃勃的《迈向2050年净零排放长期战略》,目标在未来30年内,通过清洁电力投资、交通和建筑电气化、工业转型、减少甲烷和其他非CO2温室气体排放,使美国走在温控1.5℃路径正确道路上,支撑构建更可持续、更具韧性和更公平的发展愿景。该战略基于国家自主贡献2030年目标,系统阐述了美国实现2050净零排放的中长期目标和技术路径。主要内容如下:

    一、美国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综合气候战略

    为了实现《巴黎协定》温控1.5℃目标,美国需要在不晚于2050年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净零排放。该战略作为美国提升全球气候行动与雄心目标的一部分,提出短、中、长期不同时间段目标,包括:1)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较2005年减少50%-52%,涵盖所有行业和所有温室气体;2)到2035年实现100%零碳电力的目标;3)不迟于2050年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净零排放,包括国际航空、海运等。

    二、2030年前关键十年

    要实现净零排放目标,需要在未来十年内采取变革性行动,广泛迅速部署低碳技术和投资基础设施支持向清洁能源经济转型,并在近期取得里程碑式成绩。其行动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工业和农林等五个部门:

    1、电力部门。电力部门是美国第二大排放源,减排投资可获得快速且较高的收益。随着近年来太阳能、陆上风能、海上风能和电池等关键技术的成本快速下降,以及政策的支持和清洁电力需求的增加,这些因素加速了清洁电力转型步伐。未来美国将继续制定减少发电厂污染的激励措施和标准,进一步加大清洁能源的发展力度;投资电力系统灵活性技术,如输配电、能源效率、储能、智能建筑和无排放燃烧等技术;部署碳捕集、封存(CCS)和核能技术。加大对零碳电力软硬件技术研发与示范的投资力度,支持向零排放、可负担的弹性电力系统转型。

    2、交通部门。化石燃料汽车已成为美国最大排放源,因此电气化和低碳或零碳生物燃料、氢燃料替代尤为关键。未来将降低车辆成本,制定轻型、中型和重型车辆的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标准,激励零排放车辆和清洁燃料发展;投资新的充电基础设施,扩大生物精炼厂规模;持续研发创新以降低氢能成本;投资清洁交通基础设施。

    3、建筑部门。未来十年首要任务是提高建筑物及其能源消费系统的能源效率,加大研究和示范高能效、电气化建筑的解决方案。

    4、工业部门。工业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方式繁多,其脱碳路径包括能效改善、工业电气化、低碳燃料、工业CCS部署等。到2035年实现清洁电力需要使当前以化石燃料为主的某些工业流程实现零碳电气化成为可能。近期内中低温过程热是工业电气化的候选方案,通过增加使用工业热泵、电锅炉或电磁加热工艺。同时,需要更多的技术和工艺创新解决其他工业排放问题,包括钢铁、石化和水泥生产的高温热和过程排放。美国将扩大对零碳工业技术创新相关研究、开发、示范、商业化和部署的支持,如采用绿氢为工业设施提供动力。此外,还需要非CO2温室气体监测和控制技术,包括甲烷、含氟气体、黑碳和其他气候污染物。

    5、农林部门。广阔的土地为减少排放和碳封存提供机会,主要措施包括加大对森林保护和森林管理的投资、加强气候智能型农业实践、发展基于自然的海洋固碳等,确保在2050年前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和海洋的固碳潜力。

    三、迈向2050年净零排放途径

    美国实现2050净零排放目标有多种可行路径,均涉及五大关键转型,包括:(1)电力系统脱碳化,加速向清洁电力转型;(2)终端用能电气化,推动航空、海运和工业过程等清洁燃料替代;(3)节能和提升能效;(4)减少甲烷和其他非CO2温室气体排放,优先支持除现有技术外的深度减排技术创新;(5)实施大规模土壤碳汇和工程脱碳策略。

    根据情景预测分析,实现净零排放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潜在路径:一是在没有额外政策措施的情况下,排放将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平稳,实现净零排放需要超常规行动;二是较2005年每年减少65亿吨,其中约45亿吨可能来自能源系统转型;三是其他非CO2温室气体排放是整个减排战略的必要组成部分,到2050年总共将减少约5亿吨,包括农业、废物和化石燃料的甲烷排放、制冷剂氢氟碳化物以及工农业的N2O等;四是从大气中清除CO2是达到净零排放的重要环节,主要通过基于自然固碳和空气直接捕集与封存(DACCS)。

    四、迈向2050年的能源系统转型

    能源系统对于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至关重要,且取决于未来30年的技术和政策发展。

    1、电力部门。电力部门温室气体排放量占美国排放总量的1/4。随着发电和储能成本的持续降低,预计电力部门排放量将迅速减少,这需要新的激励措施和市场改革等政策,确保电力需求增长的同时排放量持续降低。其中,到2050年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规模将继续扩大,现有的核电仍会运行,并可能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增长;化石燃料发电(未配有CCS技术)减少,现有电厂开始安装碳捕集装置;到2050年,清洁电力为其他领域经济活动提供零碳电力。为满足各个领域的电力需求增长,清洁能源发电投资必须持续到本世纪中叶,并持续部署新的高水平技术,如增大零碳电力装机容量、先进输配电和电网基础设施、高峰负荷调节、先进核电等,特别是长时储能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2、交通部门。交通部门是美国最大的排放源,占比达29%。为实现2050年净零目标,必须确保本世纪30年代初,零排放车辆销售占主导地位。为此,美国将继续增加交通领域的电力和低碳燃料替代,并在2050年实现美国交通部门全面的电气化和燃料替代。美国交通长期战略的核心就是扩大新的交通技术应用,包括在轻型、中型和重型汽车中迅速推广零排放车辆。同时,零排放汽车的部署也存在诸多挑战,如电池技术、燃料和充电技术设施成本、航空部门短期内难以实现电气化等。这就需加速低碳燃料的研发与部署,如绿氢、可持续生物燃料,助力航空、海运、中型和重型卡车等脱碳。

    3、建筑部门。住宅和商业建筑排放量占美国能源系统排放量的1/3以上,其中大约2/3的建筑排放来自电力,其他来自直接燃烧供热、烹饪等。减少建筑排放的关键在于终端部门的电能替代,电力在终端能源需求的份额将由2020年的50%增加至2050年的90%甚至更高。同时,建筑部门的能源需求将在2030年减少9%,2050年减少30%。

    4、工业部门。工业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社会排放量的约23%,占能源系统排放总量的30%。能源密集型、高排放型产业,如采矿、钢铁、水泥和化工,排放量达到工业部门的一半。尽管工业过程有许多难以脱碳的因素,但先进非碳燃料技术、能效和电气化领域的投资可以在2050年将工业部门碳排放减少69%-95%。为加快工业部门脱碳,其关键技术包括能源效率、材料效率、电气化、低碳燃料和原料、CCS、余热回收等。

    五、减少迈向2050年的非碳温室气体排放

    非CO2温室气体是强热气体,许多气体的近期气候影响比CO2更大,在美国对全球变暖的贡献中占比达20%。美国的非CO2温室气体主要由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含氟气体组成,其减排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某些领域的减排战略缺乏,非CO2温室气体减排认识不足。特别是减排技术尚处于发展早期,若以现有缓解技术,到2050年非CO2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将持平。因此,要实现非CO2温室气体更大幅度的长期减排,需重大技术进步和新的有效减排后备方案,技术潜力包括农业部门粪便厌氧消化技术和油气部门泄漏检测与缓解技术。

    六、2050年以后的脱碳

    净零排放目标必须实现脱碳。能效、电气化、零碳电力以及非CO2温室气体减排是美国经济去碳化的重要杠杆,也是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的战略重点。但仍有一些部门难以在2050年前实现完全脱碳,因此从大气中去除CO2对净零排放目标实现至关重要,这就意味着陆地固碳、先进碳移除(CDR)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

    1、陆地固碳。美国拥有着世界8%的森林(3.1亿公顷)和8%的耕地(4亿公顷)面积,为未来30年以及整个经济脱碳化提供重要支撑。实现重大陆地固碳效益需要在近期和未来几十年采取有针对性的、以科学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如加大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公私投资、碳汇激励政策以及生物质联合碳捕集与封存(BECCS)技术等。

    2、工程技术脱碳。未来几十年,可以通过部署先进碳移除技术支持净零排放目标实现,潜在技术包括生物质碳脱除和封存、直接空气捕集和封存、碳矿化、海洋固碳等。目前这些潜在技术仍处于发展早期,成本较高,且环境影响并不清晰,因此需要一个实质性的综合研究、开发和示范战略。

    七、迈向2050年气候行动益处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会刺激美国经济现代化投资,解决环境污染分布不均衡和气候脆弱性问题,改善所有社区的公众健康,并加强气候安全。

    气候行动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零排放汽车销售份额预计将由现在的2%上升到2030年的近30%,美国将达到50%。美国在孵化新的创新者和企业方面处于有利地位,拥有训练有素的劳动力和机构,使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药和其他行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此外,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使美国的地理区域非常适合成为各种零碳活动的中心。因此,美国可以在21世纪的清洁技术(电池、电动汽车和热泵等关键技术)和就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培育新的创新型企业方面处于有利地位。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
相关报告
  • 《德国发布《负排放长期战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4-08-26
    • 人为温室气体排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气候变化,全球平均气温节节攀升。德国认为在本国及全球范围内持续、迅速地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仍然是气候保护的首要任务。因此,德国政府在《气候保护法》中制定了宏大的减排目标。到2030年,德国的排放量应该比1990年减少至少65%,到2040年减少至少88%,到2045年应实现净温室气体中和,到2050年后应实现净负温室气体排放。 然而,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无法从根本上遏制全球变暖趋势,以实现巴黎气候协议目标。负排放已经成为实现巴黎气候目标的必要条件,在多个国家气候法规中得到体现:丹麦计划到2050年将排放量减少110%,相对于1990年;根据英国的“零净排放战略”,从2030年开始,技术吸收二氧化碳至少5百万吨/年;瑞士二氧化碳吸收和储存技术是其2050年长期气候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通过“负碳攻关计划”推动开发能够在2050年实现千兆吨级二氧化碳吸收的方法和技术;欧盟将在制定2040年欧盟气候目标和明确的负排放技术。 德国发布战略《负排放长期战略》(Langfriststrategie Negativemissionen zum Umgang mit unvermeidbaren Restemissionen,LNe)并指出,德国政府尚未制定一项全面而长期的负排放战略计划,现有的德国政府气候保护计划尚未系统地涉及负排放重要性。通过负排放长期战略LNe,将对德国气候政策中负排放进行全面考虑,并确定2035年、2040年、2045年的技术目标和净负温室气体排放目标。 战略提出了德国负排放重点技术目标: (1)森林和初次造林 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CO2转化为生物质并储存,是全球重要的自然碳汇。森林是德国目前最大的CO2汇,2022年德国的森林净吸收了约4300万吨CO2。 (2)沼泽地 在德国,沼泽地主要被用于农林业和泥炭开采,再利用过程中的排水效应会导致泥炭分解释放了大量的CO2,因此沼泽泥炭土壤排水是的德国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农业沼泽用地再湿化恢复其吸碳功能可以减少沼泽温室气体排放。 (3)土壤 土壤生物、植物根系以及腐殖质中储存了大量的碳。为了实现额外的碳储存,可通过完善土壤管理、改善土壤功能、建立新的腐殖质碳流动平衡增加土壤腐殖质,实现CO2增储负排放功能。此外,土壤腐殖质增加还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土壤健康和气候适应性。 (4)生物质 植物吸收大气中的CO2时形成生物质是一种自然负排放模式。主要包括:①海洋生物质如海草床、藻类森林等,生长中需要大量光合作用,可以消耗海水中大量的溶解CO2。通过保护和恢复海草床、盐沼泽、藻类森林,可以增强自然的CO2储存能力;②生物质的物质利用,例如将木材应用在建筑、绝缘材料和其他耐久产品中,可以延长碳在生物质中的储存时间,并在产业链中循环流动;③生物炭,通过热解碳化植物原料的碳可以长期储存为生物炭,储存时间根据生物炭的使用形式而异;④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储存的生物能利用(BECCU/S),植物生物质在发电厂、热电厂、沼气厂或工业生产中,释放的大量碳被捕、集储存在地下地质储层中,或者以二氧化碳或甲烷的形式用于产品制造。 (5)通过CO2捕集、储存、利用进行热废物处理(Waste Carbon Capture, Utilisation and Storage, WACCU/S) 价值链末端废物热处理,产生热能和电力释放大量CO2。捕集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并二次利用存储固碳,可做为负排放技术。 (6)直接从空气中捕集CO2并储存或利用(Direct Air Carbon Capture, Utilisation and Storage/Sequestration, DACCU/S) 通过直接从空气中捕集CO2并储存利用,将CO2从设备中分离并储存在地下地质储层中或用于产品再生产。 (7)碳捕获和利用(CCU) 将大气中的CO2永久地固定碳酸钙中实现负排放。 (8)风化加速固碳 通过对含水泥产品或硅酸盐岩石加速风化,将CO2固定为矿物质物质(碳酸盐),并将其应用到建筑业,植入土壤或海洋中,永久地从大气中去除。 《负排放长期战略》认为负排放在德国扮演着重要的双重角色。
  • 《法国发布更新版CCUS战略》

    • 来源专题:岩土力学与工程信息资源网
    • 编译者:李娜娜
    • 发布时间:2024-07-31
    • 7月4日,法国经济、财政、工业和数字主权部发布《法国CCUS部署现状和前景》[1]文件,详尽阐述了法国CCUS项目当前的部署情况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该文件是以法国于2023年6月发布的《CCUS战略》草案为基础,是2023年以来所做工作的延续,并考虑了CCUS在欧盟层面的最新发展,如欧盟工业碳管理战略和净零工业法案等。该文件概述了法国CCUS具体发展轨迹以及关键行动。 1、法国CCUS发展轨迹分为三大阶段 (1)2025-2030年,在勒阿弗尔、敦刻尔克、圣纳泽尔和罗纳轴等排放最高的工业港口地区部署2-4个CCUS中心,实现每年4~8 MtCO2的捕集量。 (2)2030-2040年,得益于国内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发展、CCS网络的构建或扩大,以及CCUS应用领域的扩展,实现每年12~20 MtCO2的捕集量。 (3)2040-2050年,通过建立国家和欧洲的二氧化碳运输基础设施,以连接孤立的排放源与封存地点,并捕集新旧工业场所、生物源或大气中的残余排放,实现每年30~50 MtCO2的捕集量。 2、关键行动策略 (1)通过实施碳差价合约计划,为工业项目提供公共财政支持,预计这将使制造商能够签订为期15年的长期合同,并推进首批大型碳捕集与封存项目的实施。 (2)根据开放、透明和非歧视性获取的原则,制定适用于二氧化碳运输的监管框架,以确保运输过程的安全、高效。 (3)通过批准2009年《伦敦议定书》修正案,并与欧盟及欧洲经济区以外的国家缔结双边协议,增强法国国内的二氧化碳封存能力,并争取在北海及地中海地区获得更多封存机会。 (4)构建国家层面的框架体系,以促进碳捕集与封存项目在法国的广泛部署。同时,推进CO2转化为电子燃料或其他材料的技术研发与应用,以助力航空、海事以及其他部门的脱碳进程。 [1] French Ministry for the Economy, Finance and Industrial and Digital Sovereignty. état des lieux et perspectives de déploiement du CCUS en 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