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超80亿元!茂名南海新材料丙烯腈产业链项目启动 ?》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7-21
  • 6月28日上午,茂名南海新材料有限公司丙烯腈产业链项目在滨海新区正式启动。

    茂名南海新材料有限公司是由广州工控新材料(茂名)和东华能源为打造以丙烯为龙头的完整产业链,共同出资组建的新公司,专门负责建设丙烯腈产业链项目,充分利用广州工控已有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及城市轨道交通产业优势,逐步延长丙烯腈及下游新型材料产业链,推动汽车轻量化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升级,项目总投资超80亿元。

     

    今年1月,工控新材料投资(茂名)有限公司和东华能源签署茂名丙烯腈产业链项目投资协议,约定将共同投资建设丙烯腈产业链项目。

    广州工控官网消息,工控新材料投资(茂名)有限公司由广州工控投资控股,重点围绕茂名市石化产业、聚乙烯、聚丙烯等产品线开展业务。

    项目总投资超80亿元,主要生产装置包括1套26万吨/年丙烯腈装置、1套2万吨/年硫铵装置、1套5万吨/年己二腈装置及1套60万吨/年ABS装置。

    项目建成后,将协同广州工控和东华能源在茂名市的产业资源,集中发力打造以丙烯为龙头的完整产业链和绿色化工千亿级产业集群。

    去年,广州工控化工新材料集团驻茂名指挥部、广化化工交易(茂名)有限公司、工控新材料投资(茂名)有限公司在茂名市揭牌成立,致力推进和引领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发展;东华能源也在茂名规划建设了“丙烷-丙烯-聚丙烯+氢气”产业链,主要发展新材料核心技术及产品。

  • 原文来源:http://www.ccin.com.cn/detail/2fb54cbfaf47340e7da31582f77c8dbf/news
相关报告
  • 《总投资105亿元!北海铁山港又一绿色新材料项目开工!》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12-16
    • 近日,北海建滔绿色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据悉,北海建滔绿色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是自治区电子信息材料的补链、建链重大项目,又是北海规划布局绿色化工产业的龙头项目。 该项目由香港建滔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105亿元。一期建设34万吨烧碱、14万吨环氧氯丙烷、40万吨双氧水项目;二期建设40万吨乙烯法聚氯乙烯、20万吨光气法聚碳酸酯;三期建设20万吨电子级特种树脂、2400万张覆铜面板项目。 此外,建滔集团将引进下游配套企业,并推动下游配套企业根据北海建滔绿色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的实施情况分期实施10万吨氯代甲酯、10万吨聚合氯化铝、10万吨氯化钙和20万吨甲烷氯化物等项目。 “拿地即开工!明年底投产” 在北海铁山港区,“拿地即开工”成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新常态。 “仅用40天全部完成首开区征地协议签订,项目征迁跑出加速度,为项目落地早开工按下了快进键。”据建滔(北海)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伦介绍,目前,项目一期能评、环评、安评已取得批复,设计方案已基本完成,预计12月上旬开始分批报建,同步开展施工图编制。项目首开区地块已基本完成场平施工,正在开展围墙、路基施工,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 自项目接洽以来,北海市及铁山港区各级各相关部门始终如一为项目提供最优越的营商环境、最实在的政策支持,助力项目早落地、快建设,让我们信心满满。”马伦表示,企业在拿地开工的基础上,将满弓发力项目建设,争取2025年1月启动桩基施工,并于2025年12月实现项目一期建成投产。 “布局东南沿海,辐射东南亚市场” 建滔(北海)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伦坦言,铁山港区有天然深水良港,良好的产业腹地和区位优势,使得这片承载着国家战略与时代机遇的热土成为产业高地,以中石化、太阳纸业、广投生态铝为首的绿色化工、林纸、生态铝等纷纷布局铁山港区,产业集群效应带动了覆铜板产品以及化工原料等的强劲需求,这对于企业布局东南沿海,辐射东南亚市场意义重大。  来源:聚烯烃人 
  • 《总投资266亿元!国内首个α-烯烃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开建!》

    • 来源专题:现代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6-26
    • 6月24日上午,卫星化学在连云港徐圩新区投资建设的国内首个α-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以下简称高端新材料项目)正式启动建设。 高端新材料项目总投资266亿元,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高碳α-烯烃技术,向下游延伸高端聚烯烃、聚乙烯弹性体、润滑油基础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高端新材料,市场空间广阔,并对副产氢气进行资源化利用,助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项目依托徐圩新区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政策,推动石化原料轻质化与绿色低碳发展,带动下游绿色氢能、高端聚烯烃、新型高分子材料等产业向园区集聚,极大程度地丰富、优化园区的产业结构,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高端新材料项目 据悉,该项目分两阶段建设: 一阶段:投资121.5亿元,主要建设2套10万吨/年α-烯烃(LAO)装置、1套90万吨/年聚乙烯装置(45×2)3#、1套45万吨/年聚乙烯装置5#、一套12/年万吨丁二烯抽提装/2#、一套26万吨/年芳烃处理联合装置及配套的200万吨/年原料加工装置3#(含WAO配套装置),仓储、LNG储罐、公辅设施、厂外管线等工程。 二阶段:二阶段主要建设3套10万吨/年a-烯烃(LAO)装置、3套20万吨/年聚烯烃弹性体(POE)装置、1套3万吨/年聚a-烯烃(PAO)装置、1套35万吨/年聚装置6#及配套的200万吨/年原料加工装置4#、仓储、公辅设施、厂外管线等工程。 争取在2025年建成投产。公司自主开发的乙烯四聚高选择性制高纯1-辛烯技术壁垒高,与国外技术差异大,优势明显。除为POE提供原料外,为公司三四期项目生产高端聚乙烯提供共聚单体己烯、辛烯等原料,可实现国产替代。 高端新材料产业布局 (1)启动未来研发中心建设 5月28日,卫星化学投资设立的卫星未来研发中心正式启动建设,该项目于2023年7月正式签约落户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用地面积约178亩,规划建设未来研发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等,预计于2026年完工,将聚焦催化剂、新能源材料、高分子新材料、功能化学品等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领域的科研攻关与产业落地。 据了解,卫星化学2023年研发投入近17亿元,同比增长31%,依托卫星未来研发中心项目,公司计划未来五年实现研发投入100亿元,创新激励超10亿元,引进高端人才2000人,研发强度达4%。 (2)100亿计划,聚焦新能源汽车、光伏等 3月1日晚间,卫星化学发布发布《关于推动落实“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的公告》。公告称,公司围绕国家新能源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重点研发与此相关的配套化学新材料: 新能源汽车:针对性开发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聚烯烃、聚乙烯弹性体材料; 锂离子蓄电池:与锂离子蓄电池相关的隔膜、电极涂覆剂、电解液材料等; 太阳能电池:与太阳能电池相关的光伏胶膜材料(POE)、粘合剂、银浆、双氧水等,发挥全产业链供应条件的优势,不断拓展化学新材料“生态圈”,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公司坚定科技创造未来,大力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推出未来五年研发投入超100亿元、成果奖励超10亿元、技术领先盈利提成等研发创新激励措施。 (3)成立新公司,研发新材料 近期,卫星化学全资控股成立了卫星寰球化学(上海)有限公司、卫星新材料研发有限公司,两家新成立公司均以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新材料技术研发业务为主。 (4)“牵手”中石油,进军新能源新材料 2024年1月12日,卫星化学与中国石油国际事业公司在北京举行签约仪式,卫星化学董事长兼总裁杨卫东与中国石油副总经济师、国际事业公司执行董事武军利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约定将在化工品、天然气、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更多推荐 来源: ※辛苦看完文章的您在文末点一下【在看】, 这样我们就能出现在您的常读订阅号列表里,让您第一时间了解行业动向!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业内人士投稿,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所有文章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