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鄱湖,风劲帆满。
这里,将是绿色生态和低碳智慧的“鄱湖新城”。
这里,将是挥洒激情和成就梦想的“科创蓝湾”。
这里,将是改革创新和先行先试的“经济特区”。
地处庐山脚下、长江之滨、鄱阳湖畔的鄱阳湖生态科技城,集名山名江名湖于一身,是市委、市政府贯彻中央五大发展理念、省委十六字发展方针和九江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平台,也是九江举力打造的科技创新高地。自2017年6月22日挂牌成立以来,鄱阳湖生态科技城按照“打造绿色生态示范区、科技创新引领区、新经济新动能集聚区、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的总体要求,坚持市区联动,区城一体,克难攻坚,创新突破,奋力吹响了“共建鄱湖新城、同筑科创蓝湾”的前进号角,在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江西绿色发展样板区和九江新兴产业先导区的征程中步履铿锵、阔步前行。
匠心筑城,铸就精品,着力打造“三生”深度融合的“鄱湖新城”
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区位优势独特,既是九江城区拓展的重要区域,也是九江发展新经济的主战场。一年来,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坚持把平台建设作为工作重心,坚持高标准建设和专业化管理,突出生态保护和智慧科技主题,匠心打造城景交融、低碳宜居的绿色生态示范区。
盛夏时节,踏访年轻的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目之所及,是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芳兰大道上、科创中心里、生态公园中,只见各个建筑工地上挖掘机、推土机作业不停,铲车、运输车来回穿梭,一股大干快上、昼夜奋战的建设热潮扑面而来。
生态承载未来。鄱阳湖生态科技城起步区10.9平方公里规划中,超过一半用地为生态用地。其中,芳兰湖生态公园面积3.2平方公里,按照“雨洪调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运动健身”的功能要求,对区域水环境进行“控源—截污—治湖”系统治理和生态修复,建成后湖水将常年保持在三类水质以上,并将成为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的“绿心”。
为提升竞争力,打造区域性的高端创新创业平台,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坚持精工细作,严把质量关口,按照“全国一流、江西最好”的标准,扎实推进众创平台、产业平台等载体建设。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科创中心项目明年6月份将建成投入使用,16万平方米的新产业综合体项目明年一季度将全面完工。项目建成后,落户企业只需拎包或“轻资产”即可入驻。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更是城市的命脉。去年开工的首批十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芳兰大道、琴湖大道等4条道路总里程接近20公里。今年3月份又动工建设了生态一路、生态四路、科技三路、科技五路、科技八路等“两横三纵”5条支路,道路总里程超过10公里,这些“内联外通、互联互通”的路网体系,不仅拉开了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的开发框架,也为产业项目落地创造了条件。
同时,为保障项目建设需要,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和濂溪区集中精力、集中力量,依法依规、平稳快速推进征地拆迁和土地报批工作。截至目前,已丈量土地1.3万亩,报批土地1889.2亩,签订房屋征收协议2184户超过70万平米。
瞄准高端,聚焦科技,着力打造引领九江经济发展的“科创蓝湾”
大项目推动大发展,新产业激发新动能。作为推动九江产业转型、动能转换、发展升级的重要载体,一年来,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围绕产业发展定位,搭平台、招项目、引技术、聚人才、汇资金、拓市场,全方位构建产业生态体系,全力打造引领全市新经济新产业新动能发展的集聚区。2018年3月30日,在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第二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集中开工暨产业金融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8个产业类重大项目集中亮相,总合同金额超过90亿元。这些落户的项目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涵盖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智慧物联、研发中心等多种业态,是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精准招商取得的重大成果。
一年来,鄱阳湖生态科技城聚焦新一代信息、生态健康、先进智造和科技服务、文化旅游“3+2”产业体系,将物联网、智能终端、纳米新材料、激光制造和健康医疗作为发展初期的主要产业切入点,按照“平台先行、市场牵引、合作示范、有序推进”的招商思路,紧盯行业成长性企业、科研机构及其配套功能项目,邀请对接了国内外200余批次客商前来洽谈考察。
同时,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积极创新招商方式,大力开展平台招商、借力招商、资本招商和市场化招商。目前,正在启动规划中海物联网科技小镇、绿科共创中心、佳海第五代墅级新经济产业园、湖心智慧船艇科技园等平台项目;在长三角委托专业咨询公司开展全方位市场招商;与中国通信学会物联网委员会、深圳上市公司促进会、中关村互联网产业联盟等行业协(学)会建立了长效合作联系机制;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南京邮电大学、九江学院等科研机构正在深入探讨院地合作模式,搭建产业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产学研合作平台;与赛伯乐绿科投资公司共同开展发起总规模10亿元的物联网产业基金,开展资本招商;与物联网学报共同成功举办了九江新经济新动能推介会暨2018智慧鄱阳湖论坛活动,打造品牌IP会展经济,推动物联网产业联盟建立。
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着力打造名副其实的九江“经济特区”
机制新则全局新,机制活则全局活。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作为九江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是一个功能配套齐全、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魅力活力凸显的生态新城。一年来,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主要抓手,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全力打造各种资源要素汇聚的“经济特区”。
在建设发展中,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坚持企业化运行、市场化运作、高效化运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注册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九江鄱湖新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加快完善内设子公司运行体系,已累计投入基建和征迁资金近20亿元。拓宽多元融资渠道,主动对接九江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协议授信额度超过90亿元。通过市场运作、资本撬动,全力将开发运营公司打造成为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的城市建设者、管理运营者和产业助力者。
适度超前顶层设计数字化建设工作。按照“刚性需求、技术安全、迭代复制、分步实施”的原则,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坚持与基础设施同步推进,分阶段开放各领域的应用示范,在能源、通信等领域率先实行感知设备统一设备接入、集中智能化管控和数据共享。目前,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已成功获批为九江首个国家增量配电网试点平台,并将以此为契机,发展分布式能源,构建智慧能源互联网。预计2020年前,将可构建全域的智能化网络环境和数字化标识体系。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为提高项目建设建设管理水平,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在全市率先推行了工程总承包(EPC)和项目全过程咨询管理为一体建设管理模式,通过依法招标,中铁建设、中铁四局、中铁十八局、北京国金、上海同济等知名企业进驻,有力地保证了两批次16个工程的顺利推进。
去年,《关于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管理体制的意见》正式出台,明确了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市级决策、市区共建、独立运行”的管理体制和“切块运作、封闭运行、先行先试”的运行机制。今年初,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与濂溪区联合行文,出台了《关于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暂行办法》,办法从创新创业、产业发展、人才支持、知识产权四个方面共制定76条优惠政策,最高补贴可达1亿元。
战鼓声声催人急,不待扬鞭自奋蹄。
年轻的鄱阳湖生态科技城,揣梦前行,砥砺奋进。秉承生态、科技、创新的发展理念,保持不忘初心、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鄱阳湖生态科技城一定会成为九江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金名片”,一定会蜕变为九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