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红线全国 "一张图" 将完成 》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7-30
  • 7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7月例行发布会。据悉,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4省份发布本行政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山西等其他16省份均已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并完成专家论证,部分省份已通过省级政府审议。

    2017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中提出,2017年年底前,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直辖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18年年底前,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截至目前,14个省份已经完成划定、公布生态保护红线具体方案。例如,四川省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14.8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0.45%。云南省划定全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84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0.9%。

    从分类来看,各省市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时密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例如,河北省公布已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4.0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20.70%。

    河北省环保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侯金池表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首要标准是科学性,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统筹考虑全省自然生态整体性和系统性,以及跨区域间生态保护红线的有序衔接,科学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为了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生态环境部正在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的管理原则、人类活动管控、保护修复等要求,全面掌握生态保护红线动态变化,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针对方案正在审批中的其他16个省市,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说,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山西等16省份划定方案进行技术审核,按程序报批,尽快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全国“一张图”。

    此外,为落实地方政府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主体责任,对破坏生态保护红线的违法行为,严格追责问责,确保红线划得实、守得住。刘友宾表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落实情况将纳入中央环保督察范畴”。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表示,生态保护红线是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生态红线区域严禁改变空间用途,鼓励增加生态空间。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系统不受威胁,才能维护国家和区域的基本生态安全。

    来源 : 人民网环保频道 作者 : 高伟

相关报告
  • 《云南:不得要求产业配套,优化光伏资源分布“一张图”》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9-05
    • 近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加强光伏资源开发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 关于光伏开发前期工作《通知》指出,要开展资源系统排查。统筹考虑生态环境敏感因素及项目的可行性,扣除生态保护红线、耕地(含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天然林、采矿权、耕地林地后备资源、坡度大于40度等区域,鼓励利用采矿沉陷区、尾矿库以及“四荒地”等未利用地,优化现有全省光伏资源分布“一张图”。各州、市按照光伏资源分布“一张图”,统筹协调做好辖区内的光伏资源排查、规划优化调整等技术性工作,加强对企业的指导,未在“一张图”范围内的光伏项目,一律不得纳入各级政府规划、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在提高项目开发服务水平方面《通知》指出,要持续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贯彻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有关要求,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清理光伏领域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在制定开发方案和组织市场化配置资源过程中,不得将产业配套等作为项目开发建设的前置条件。在不违背公平自愿的原则下,地方与企业应切实履行已生效的投资开发协议等合作协议。 减少非必要的中间环节和附加条件。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不得违法要求企业缴纳各种形式的保证金诚意金、电价让利、收益留存、留存电量(低于市场化价格的电量)、企业援建、明显不符合市场水平的土地流转价格等增加项目开发成本。企业应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农民的合法收益,并通过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发展板下种养殖业、吸纳当地农民从事劳务工作等方式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加强光伏资源开发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 云发改能源〔2023〕785号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中央驻滇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发挥我省光伏资源优势,做优做强资源经济,围绕光伏资源开发建设的关键环节,推动《关于进一步规范开发行为加快光伏发电发展的通知》(云 发改能源〔2023〕264号)落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 一)开展资源系统排查。统筹考虑生态环境敏感因素及项目的可行性,扣除生态保护红线、耕地(含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天然林、采矿权、耕地林地后备资源、坡度大于40度等区域,鼓励利用采矿沉陷区、尾矿库以及“四荒地”等未利用地,优化现有全省光伏资源分布“一张图”。各州、市按照光伏资源分布“一张图”,统筹协调做好辖区内的光伏资源排查、规划优化调整等技术性工作,加强对企业的指导,未在“一张图”范围内的光伏项目,一律不得纳入各级政府规划、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各州、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省林草局、省能源局、省发展改革委) 二)提升入库项目质量。省新能源精准规划专班对各州、市按照“一张图”迭代完善的新调整纳入的光伏发电项目,按照“用得了地、开得了工、并得了网”的原则进行会审,动态更新、滚动调整,提升入库、在库光伏项目质量。未纳入年度建设方案的项目,各州、市不得开展项目备案、先行确定项目业主。(省能源局、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林草局) 二、强化项目用林用地保障服务 三)贯通规划及审批环节。强化项目的前期踏勘选址论证,要素保障部门要优化用林用地现场查验流程,从项目规划环节提前介入,为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的企业提供必要图斑等数据支持,并对初步谋划的项目及规划成果,作叠图分析等必要的技术查验。(各州、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省林草局) 四)加强项目报批指导。从源头控制好报件质量,做到上下联动、及时审批。对纳入新能源年度建设方案的项目,项目业主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林草等部门申领审批事项办理告知书,告知书中将审批流程、申报材料等事项一次性告知。项目业主要落实主体责任,做实做细项目报批前期基础工作。(各州、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省林草局) 三、提高项目开发服务水平 五)持续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贯彻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有关要求,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清理光伏领域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在制定开发方案和组织市场化配置资源过程中,不得将产业配套等作为项目开发建设的前置条件。在不违背公平自愿的原则下,地方与企业应切实履行已生效的投资开发协议等合作协议。(各州、市人民政府,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 六)减少非必要的中间环节和附加条件。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不得违法要求企业缴纳各种形式的保证金诚意金、电价让利、收益留存、留存电量(低于市场化价格的电量)、企业援建、明显不符合市场水平的土地流转价格等增加项目开发成本。企业应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农民的合法收益,并通过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发展板下种养殖业、吸纳当地农民从事劳务工作等方式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各州、市人民政府,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 七)细化土地流转标准。州、市政府应统筹土地流转等工作,加强土地租赁、备案管理,压实县级政府的光伏发电项目土地流转责任,并在本通知下发2个月内出台用地流转程序、以县(区)为单位的土地租赁租金指导标准等,避免乱抬地价增加企业开发成本。(各州、市人民政府) 八)规范耕地占用税应税面积认定标准。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光伏方阵,耕地占用税征税面积按实际垂直投影面积计算,光伏阵列之间、方阵与方阵之间的空置区域不征收耕地占用税。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涉及的临时用地使用结束后依法复垦,恢复种植条件的,全额退还已经缴纳的耕地占用税。(各州、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省税务局) 四、强化项目主体责任落实 九)严格项目管理主体责任。项目业主参与光伏资源开发建设要严守公平竞争和诚信原则,对为获取光伏资源作出不切实际承诺、哄抬物价、吹嘘收益、恶意竞争等不良行为的企业,以及存在失信行为、倒卖年度建设规模“指标”、建设期转让项目控制权等的项目业主,其项目一律不得纳入年度建设计划。对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保护生态环境不力的企业,其项目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并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依照法律法规追究相关责任。(各州、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 五、严防光伏资源开发建设廉政风险 十)强化监督管理。加强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要素保障、接网消纳、不合理开发成本等事项的现场核查,每月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将核查情况报送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组织要素保障部门每个季度开展一次抽查工作,对监督管理不力的州(市)、县(区)进行通报,并作为新能源年度建设项目清单和省级重大项目清单审查条件之一。(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各州、市人民政府) 十一)防范廉政风险。各州、市要切实履行属地责任,严密防范资源配置、项目审批、开发建设等过程中的廉政风险,严格落实工程项目建设公开公示相关制度,依法依规推进项目开发建设。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廉洁从政相关规定,严禁干预和插手工程项目建设。各地应加强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人大、审计、行政执法等部门的协同联动,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定期开展风险点排查,及时将问题线索移交对应纪检监察机关处置,对已查处的相关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及时通报曝光。(各州、市人民政府) 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执行,此前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8月1日
  • 《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今年所有省份要划定生态红线》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03-01
    • 2018-02-27   中国环境报记者 刘秀凤   在日前结束的2018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指出,2018年要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   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也是构建国土空间布局体系的基础。截至目前,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宁夏等15个省(区、市)划定方案已获国务院审批。   根据《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确定的时间表,2018年年底前,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红线划定要下足“绣花功夫”   一条生态保护红线,要能够管控所有重要生态空间,充分体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要求。在红线划定工作中,摸清家底是前提。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把具有特色重要生态功能的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生态空间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范围,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   确定红线范围是重点,也是难点,难就难在要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当前,一些地方存在顾虑,担心红线范围划大了影响经济发展,希望预留更多发展空间。   相关负责人指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不能计较一时得失,要站在历史的维度,牢固树立对子孙后代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事关国家生态安全的区域都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做到应划尽划,应保尽保。   在各省划定的基础上,要汇总形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一张图”,这就要求各地在数据、方法、成果上做到统一,在工作中必须要下足“绣花功夫”。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博士李霄宇作为技术组专家,参与了河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他说,最繁重的工作是进行区域边界处理,为了确保划得精准,他们20多位专家用半年多的时间,对红线边界进行一米一米的人工修订。之后,还有征求意见、进行过5次集中核对、修订、完善,还有不计其数的单独修订。   用红线控制开发活动   划定红线是基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才是关键。因此,要落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用红线控制开发活动。   2000年,湖州安吉就已提出生态县规划并划定生态红线。当年做出的决定,意味着这个并不富裕的山乡小县,需斥资5000多万元,搬出划定区域内的企业。而在坚持“生态立县”的江西省资溪县,为保护生态环境,近3年来,这个财政收入仅6亿多元的县婉拒了近百个工业项目,累计投资300多亿元。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邹长新撰文指出,实施用途管制的关键在于建立产业准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清单化管理,提高准入门槛,严禁不符合生态保护红线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建设项目。同时,需要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建立政府转移支付、发展绿色产业、政策与人才倾斜等多渠道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真正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红线要划进头脑中   生态保护红线重在监管,要实现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保护目标,必须创新生态环境监管机制,切实建立严密的监管体系。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大、分布广、系统复杂,需要建设和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综合监测网络体系。   严守红线的主要因素在人,关键在领导干部。   “生态保护红线能否守得住、有权威、效果好,应当有一个对保护效果进行衡量的‘尺子’和对地方政府工作成效进行评判的机制,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和考核显得尤为重要。”环境保护部相关负责人说。   专家表示,生态保护红线,不仅要划在我们的生态空间,更要划进大家的头脑中,才能切实推动我们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保住我国的生态安全底线和生命线。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