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水污染氨氮超标最多 29个省市立下治理“军令状”》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07-25
  • 导读: 环保部网站公布了“十三五”期间343个水质需改善控制单元信息清单,这份首次公布的水质控制单元清单列出了控制单元及其断面名称,标明了水体的首要超标因子及倍数,并提出了控制范围、达标的时间表。

    “当前需要重点关注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这3项指标。若是这3项指标能够达标,全国的水环境质量将会有显著提升。”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环境规划院水环境部主任王东在接受中国环境报采访时表示。

      

    各流域所辖水体三类首要超标因子出现频次(红色为该流域水体中频次最高的首要超标因子)

      “全国超标倍数之最”的控制单元位于四川省长江流域的沱江自贡市李家湾。其辖下的劣V类水体釜溪河、沱江首要超标因子均为总磷,超标倍数高达16.71倍和12.63倍。对此,清单提出分别在2017年、2020年完成沱江水质改善为IV类、釜溪河改善为V类的重任。

      立下治理“军令状”

      2014年,俗称“水十条”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颁布,提出“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等目标。

      清单的颁布正是为了实施水环境精细化目标管理,实现“水十条”的目标。清单列出的“十三五”期间343个控制单元是在全国1800多个控制单元中挑选出来的优先控制单元,涵盖了水质不达标、生态和供水功能突出、存在事故风险和水环境下降风险的控制单元。

      在这些被点名的控制单元中,环保部要求167个劣Ⅴ类控制单元将全部消除,49个控制单元要求改善到Ⅳ类水体,124个控制单元要求改善到Ⅲ类水体。对其他已达到水质目标的控制单元,水质不能恶化、不能降类。

      据环保部透露,清单涵盖的29个省、市均签订了《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相关省市正陆续制定治理任务方案应对。

      对于水质控制单元整治效果的评估,环保部将在对水质监测数据原始档案资料核查基础上进行缜密梳理分析,严厉打击数据造假行为。

      出现水质严重恶化或恶化断面较多的省份将会被预警;对工作进展缓慢、难以按期达标的地区,采取会商、约谈、督办等方式督促改善水环境质量;对水质不达标区域实施挂牌督办甚至采取区域限批等措施。

相关报告
  • 《长江流域水电产业前景:中国绿色能源的选择》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18-08-29
    • 能源安全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绿色能源选择迫切需要的时候。随着化石燃料燃烧引发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中国将在未来做出改变,以应对从化石燃料转向绿色能源的需求。我国水电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尤其是长江流域水电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有许多阻碍其发展,包括住宿和消费问题,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移民问题等。中国已经停止发展的大多数中小型水电工程,水电以来长江流域也有许多缺点。本文通过对长江流域水电产业现状的总结,运用外部性特征分析和SWOT分析对其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一系列的发展计划方面的制度、技术、商业和政治是为了帮助使水电是一个更好的绿色能源的选择,实现水电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在长江流域,并确保在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 ——文章发布于2019年2月
  • 《"1234"模式江西河长制升级版走起-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7-07-25
    • 江西自2015年底全面启动河长制,率先在全国成立以省委书记、省长为总河长、副总河长的最高规格省级河长组织架构,基本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在制度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宣传引导等基础性工作上扎实有效,得到中央的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多个省份先后到江西学习考察。2017年,根据中央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相关精神,在修订完善省级工作方案的同时,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以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为抓手打造河长制升级版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掀起全面推行河长制、打造河长制升级版的热潮。 坚持一条主线 江西河湖密布,雨水丰沛,水资源量多质优。不论是水资源总量,还是水质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是江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优势资源。长期以来,江西省委、省政府把水生态保护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从上世纪“山江湖并治”的发展观念,到本世纪初“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并重”的发展要求,再到近几年“绿色崛起”的发展方针,传承着一脉相承的绿色发展理念。2015年以来,江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启动河长制,今年又提出打造河长制升级版,坚持的就是“绿色发展”理念,,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要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健全两大体系 江西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河长制组织体系,实行党政同责,建立区域和流域相结合,省、市、县、乡、村五级的河长组织体系,并在基层村组(社区)设立专管员或巡查员、保洁员。目前,按区域,江西省、市、县、乡均明确了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行政区域内的总河长、副总河长、河长。按流域,共明确市级河长90人,县级河长834人,乡级河长3824人、村级河长15029人。全省基层共设巡查员或专管员20105人、保洁员51249人。 同时,构建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体系,将涉及到的24家相关部门列为河长制省级责任单位,明确各自职责和任务,各部门日常工作中通过联席会议、联络员会议及信息简报等平台、加强横向、纵向的沟通联系,形成较好的协作联动机制。在2016年全省开展的“清河行动”10个专项整治活动中,水利、环保、农业、交通、住建、农工部等6个责任部门联合行动,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开展专项整治,取得良好整治效果。 突出三大抓手 突出以问题整治为目的的清河行动。今年持续开展以“清洁河流水质、清除河道违建、清理违法行为”为重点的“清河行动”,进一步拓展行动涉及范围的广度和深度,加大行动持续开展的力度和精度,确保对影响河湖健康突出问题的整治取得重大成效。今年在2016年“清河行动“ 开展10个专项整治的基础上增加5个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侵占水域岸线、倾倒废弃物、擅自取水排污、非法采砂、非法捕捞以及破坏湿地等违法犯罪行为,从源头上清理各类污染源。另外,全省消灭劣V类水工作已纳入河长制范围,力争用一年时间消灭劣V类水,带着IV类及以上水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突出以思路升级为主导的流域生态综合治理。转型升级河长制工作思路,以实施流域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流域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协同推进流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实现生态与富民双赢。2017年已启动流域生态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力争在提升河湖管理保护水平的同时促进地方产业转型,打造一批河长制示范河流,推动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 突出以纵横结合为手段的考核机制。2016年河长制工作考核纳入了省政府对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体系和生态补偿机制,今年再把河长制工作内容纳入省直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并明确上级河长对下级河长进行考核,将各级河长履职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述职的重要内容。 夯实四重保障 完善“4+3”的制度体系,在2016年已建立河长制省级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工作督办制度和工作考核办法等4项制度的基础上,再制定出台督查制度、验收制度、表彰奖励办法等3项制度。同时明确河长制工作责任追究纳入《江西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执行,对违规越线的责任人员及时追责。 强化“1个平台+1个规划”的能力建设,一方面推进河湖保护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以河湖保护管理为核心,突出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维护、河湖健康保障等核心业务,实现河湖基础数据、涉河工程、水域岸线管理、水质监测等信息化和系统化,建立河湖保护管理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开展“五河一湖一江”流域保护治理规划编制,围绕河长制工作目标的实现,在梳理河湖现状的基础上,调查摸清“五河一湖一江”流域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各流域保护治理的目标任务及对策措施,以流域和区域为单元,形成一套问题清单、目标清单、任务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为各级河长指导河湖保护和治理提供基本依据。 增强资金投入保障,2016年省、市、县三级财政结合实际,安排河长制专项工作经费2亿元,其中省财政专门安排5000万元资金。今年以来,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河长制升级版”的要求部署,积极整合流域内水利、环保、农业、林业、交通、旅游、文化等项目,打捆形成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同时通过整合资金、调整支出结构,统筹使用财政性资金,加大对河湖管理与保护特别是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的投入。 营造“培训+宣传+教育”的浓厚氛围,各级加强培训,积极推进河长制进党校,倡导河长带头宣讲河长制工作;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大宣传,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进园区、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宣传活动及河长制公益宣传;开展中小学生河湖保护管理教育知识进校园活动,增强中小学生的河湖保护及涉水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