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秒电子显微镜研究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0-11-13
  • 电子显微镜为人们提供了深入观察物质微小细节的途径,例如材料的原子排列,蛋白质的结构,以及病毒粒子的形状等。然而,自然界中大多数材料并非静止,而是彼此之间相互作用,时刻都在运动、重组。最常见的例子之一就是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在植物、光学元件、太阳能电池、显示器以及激光中都普遍存在。这种相互作用由围绕光场周期移动的电子定义,发生在飞秒(十的负十五次方秒)甚至阿秒(十的负十八次方秒)量级上。尽管超快电子显微镜技术可以观测飞秒量级上某些过程,然而直到近日,电子显微镜技术仍未实现阿秒量级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观测。

    近日,来自康斯坦茨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组科学家们成功将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连续激光器相结合,制造出一台阿秒电子显微镜的原型(Attoseco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TEM)。此项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Science Advances上。

    图1 (左)阿秒透射电子显微镜;(右)连续激光(红色)与电子束(蓝色)在薄膜处发生相互作用,激光将电子调制成阿秒脉冲序列

    调制电子束

    “光学、纳米光子学以及超材料学中的基本现象都在阿秒量级上发生,比光波的一个周期还短。”本文的主要作者、康斯坦茨大学物理系光和物质课题组负责人的Peter Baum教授说。“因此,要想对光和物质之间的超快相互作用进行成像,时间分辨率需要低于光波一个振荡周期。”传统的透射电子显微镜使用连续电子束照射标本,进而成像。而Baum的团队则使用连续激光器的快速振荡对显微镜内的电子束进行调制,用电子束脉冲成像。

    超短电子脉冲

    这项研究的核心技术是一张薄膜,研究人员用它来破坏激光束光学周期的对称性,使得显微镜中的电子历经一系列快速加速、减速过程。“最终,电子显微镜中的电子束被转换成一系列超短电子脉冲,脉冲时间短于激光束光学周期的一半。” 本文的第一作者、博士后研究人员Andrey Ryabov说。从激光源中分束出的另一束激光,用于激发样品,使之发生光学变化;超短电子脉冲随后探测样品和样品对激光的响应。通过扫描两束激光之间的时间差,研究人员就能够以阿秒分辨率,捕获标本内部电磁动态变化的连续镜头。

    技术修改简单,意义重大

    “这项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可直接利用电子显微镜内已有的连续电子束,而不必增加新的电子源。这意味着每秒可以有100万倍以上的电子,基本上是光源的最大亮度。这样的优点对任何实际应用都是非常关键的。”Ryabov继续说道。另一个优点是所需的技术修改相当简单,不需要重新配置电子枪。

    有了这项技术,在整个时空成像技术范围内实现阿秒分辨率将成为可能。比如时间分辨全息术、波形电子显微镜以及激光辅助电子光谱学等。从长远来看,阿秒电子显微镜将有助于揭示复杂材料和生物物质中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原子机制。

相关报告
  • 《4D电子显微镜显示出纳米共晶反应》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7-11-29
    • 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第一次看到了共晶转变的不同阶段,在此过程中,液体在冷却过程中会变成两个固相。他们通过使用4D电子显微镜来实现这一目标,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都有高分辨率,在纳米级和纳米级。在纳米尺度上探测和控制共晶反应的能力可以使工业的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例如设计纳米结构合金和焊料。 在共晶反应中,原子以超高速度运动,这可能需要100纳秒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需要在三维空间和时间内具有高分辨率的4D电子显微镜,以捕捉在纳米结构中的共晶反应。 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用激光加热脉冲开始了共晶反应。然后,他们使用光产生的单电子脉冲,在起始后的特定时间内捕捉到纳米结构的状态。单电子脉冲图像可以显示固相核,在共晶转化过程中,以毫微秒的精度生长和凝固。 Au-Ga-As系统 第一作者陈斌和他的团队选择研究砷化镓纳米线,并将其覆盖在金纳米颗粒上。有很多关于共晶反应的研究涉及两个元素,但不是三个或更多的元素。因此,研究金- as系统可以为更复杂的材料系统提供真知灼见。 随着重复的激光激射,GaAs纳米线长度缩小,而金纳米粒子上限增大。研究人员可以在正常的透射电子显微镜模式下,对两种共晶固体组成 建立4D电子显微镜实验 为了达到上述结果,研究人员不得不以一种聪明的方式进行实验。他们设计了GaAs纳米线的生长,使纳米线与他们的长轴垂直于底物。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基体被旋转,直到它与电子束平行。通过将纳米线的长度增加几微米,它们之间的间距足以使它们的外形重叠,但在统计调查中,研究人员可以同时研究几根纳米线。此外,纳米线的非破坏性样品制备允许对其原生环境中的各向异性纳米线性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不受环境扰动的影响。 在成功捕捉到共晶反应后,4D显微镜在其他复杂的材料系统中有着深远的应用,从光化学到生物学。与本研究结果更直接相关的是,激光加热脉冲可用于精确控制微纳米器件的焊接和焊接。 ——文章发布于2017年11月23日
  • 《'修复'电子显微镜和BSL3病毒之间的网关》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张虎
    • 发布时间:2018-11-05
    • 对生物安全3级(BSL3)药剂的科学调查需要特殊的收容设施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 BSL3病毒处理带来的风险限制了他们的研究,特别是在结构生物学中,因为高分辨率研究需要大量的病原体。 BSL3设施内的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产生非常高的成本,并且需要广泛且繁琐的去污方案。另一种策略是化学灭活致病病毒以促进BSL1环境中BSL3病毒的电子显微镜检查。我们开发了BSL2病毒的灭活方案,并通过EM分析评估了灭活样品的完整性。使用Orthobunyavirus(BSL2)作为模型生物,并且该方法随后在Orthohantaviruses(BSL3)上复制。通过用1%戊二醛进行化学固定来进行灭活。通过亚体积平均对目标分辨率为2nm的纯化和灭活的Orthohantaviruses进行冷冻断层扫描研究。该方案扩展到被致病病毒感染的全细胞。使用1%戊二醛使汉坦病毒感染的细胞失活。先前报道的基于常规固定和醇脱水的细胞灭活方案使细胞膜塌陷并提取细胞内容物以破坏细胞完整性。我们对灭活的细胞样本使用高压冷冻,其保留细胞器和膜,细胞内容物的提取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