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条“风光火储一体化”特高压外送工程竣工投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5-12
  • 日前,由中国电建参建的全国首条“风光火储一体化”特高压外送工程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竣工投产,每年可从甘肃省向山东省输送风电、光伏、火电及储能电量360亿度。

    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是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的外送工程,首个一次性全容量投产的特高压直流工程,首个探索并应用“双八百”(即±800千伏额定电压、800万千瓦额定容量)特高压直流标准化成果的示范工程。

    工程起点为甘肃庆阳换流站,终点为山东东平换流站,途经陕西、山西、河北,线路全长934公里。中国电建所属上海电建公司、河北工程公司、山东电建一公司、江西水电公司参建。

    工程新建甘肃庆阳、山东东平两座换流站,输送容量800万千瓦。其中,东平换流站汇聚14台±800千伏换流变压器,是国内首个实现“设计、选型、仿真、采购、制造”全链条自主化的高端换流站,也是“陇电入鲁”的第一站,800千伏的特高压电来到山东之后,通过这里经过一系列的转换才能走进千家万户。庆阳换流站项目是国家首批数字化换流站应用工程、我国首批基于数字化e基建2.0应用工程。

    工程投产后,每年可将甘肃陇东“风光火储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360亿千瓦时电力送往山东,满足超10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其中绿电占比达50%,对促进陇东革命老区、山东地区等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38602.shtml
相关报告
  • 《300MW/1200MWh!全国单体最大“风光火储氢一体化”项目配套储能电站并网成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1-06
    •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的岱海湖畔,全国单体最大的“风光火储氢一体化”项目配套储能电站已正式并网运行。 该电站采用了比亚迪储能提供的192套总容量为300MW/1200MWh的储能系统,这是国家第二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储能基地项目之一。 岱海储能电站所处的环境为高寒多风沙地带,施工难度大,要求储能系统具备强适应性和稳定性,且建设周期需尽可能缩短。 比亚迪储能团队为此量身打造了沙戈荒场景下的储能解决方案,并采用了MC Cube-T ESS魔方储能系统。 该系统搭载“储能专用刀片电池”和“CTS超级集成”两大核心技术,确保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魔方储能系统具备模块化设计,易于布局、运输、安装、维护和增容,极大地促进了项目的快速建成。 岱海储能电站的现场作业周期从常规的90天大幅缩减至仅47天,成功达成年底全容量并网目标。 比亚迪储能团队在一个月内完成了设备交付任务,展现了卓越的执行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风光储”一体化,这座新能源场站实现储能配置最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03
    • 12月29日,由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三峡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首批机组成功并入内蒙古电网,我国储能配置最大的“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建设迈出了坚实一步。 三峡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是国内首个储能配置规模达到千兆瓦时的新能源场站,配套建设基于数字化、人工智能算法的新一代控制系统,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探索新能源开发建设新模式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杜忠明表示,该项目将新能源和储能同场一体化设计,通过功率预测、人工智能技术及先进监测控制技术,实现了风、光、储协同优化、智能高效运行,同时通过优化储能容量设计和运行模式,有力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纳利用,有效降低公网调峰和容量支撑压力。 据了解,三峡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总建设规模200万千瓦,分为170万千瓦风电项目和30万千瓦光伏项目,配套建设55万千瓦*2小时储能系统,分为4个风光储单元,共计建设4个升压储能一体化站和1个智慧联合调度中心。 为满足该项目并网接入需求,内蒙古电力集团同步规划建设乌兰察布示范项目500千伏汇集输变电工程,坚持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推进,全力协调各级政府部门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在严寒天气下仅用84天就完成了全部建设任务,创造了多项工程建设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