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制造业的“灯塔工厂”名单新鲜出炉 五家在中国》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战略政策
  • 编译者: icad
  • 发布时间:2019-03-28
  • 2019年1月10日,世界经济论坛宣布,“制造业灯塔工厂”迎来了7名新成员,加上2018年公布的9家“灯塔工厂”,目前全球已经有16家“灯塔工厂”。 原有七家“灯塔工厂”名单: 1、拜耳生物制药(意大利加巴纳特) 2、博世汽车(中国无锡) 3、海尔(中国青岛) 4、强生DePuySynthes(爱尔兰科克) 5、菲尼克斯电气(德国巴特皮尔蒙特和布隆伯格) 6、宝洁Rakona(捷克) 7、施耐德电气(法国勒沃德勒伊) 8、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中国成都) 9、UPSFastRadius(美国芝加哥) 新增五家“灯塔工厂”名单: 1、宝马集团(德国雷根斯堡) 2、丹佛斯商用压缩机(中国天津) 3、富士康(中国深圳) 4、Rold(意大利CerroMaggiore) 5、SandvikCoromant(位于瑞典Gimo) 6、沙特阿美Uthmaniyah天然气厂(位于沙特阿拉伯Uthmaniyah) 7、塔塔钢铁(荷兰艾默伊登)

    “灯塔工厂”是指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尖端技术应用整合工作方面卓有成效,堪为全球表率的领先企业。它们选自一张包含1000家制造商的初始清单,主要评判标准是制造商在运用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提高经济和运营效益方面取得的成就。

    新晋“灯塔工厂”有广泛的行业和地理代表性。其中,四家新晋工厂位于欧洲,两家位于中国,还有一家位于中东。新晋者中有一家中等规模的企业――总部位于意大利的Rold值得关注。中等规模企业常常面临缺乏足够规模和资源,无法实现先进技术高成本效益应用的挑战,然而Rold能突破这一限制,难能可贵。

    全球制造企业正面临转型难题。世界经济论坛此前的研究表明,有70%以上投资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3D打印等技术的企业,没能成功撑过试行阶段。面对普遍存在的转型困境,入选的所有“灯塔工厂”均表示它们愿意向其他制造企业敞开大门,分享其成功经验。 位于中国的五家“灯塔工厂”:

    1、丹佛斯商用压缩机(位于中国天津的工厂) 该工厂主要生产冰箱、空调机组等产品所需的压缩机。丹佛斯凭借全数字追溯系统与智能传感器、视觉检测,自动监控系统等数字工具成功改善了质量控制体系,在两年内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客户投诉率减少了57%。

    2、富士康(位于中国深圳的工厂) 又被称为“黑灯工厂”,这家专门生产智能手机等电气设备组件的工厂采用全自动化制造流程,配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型设备自动优化系统、智能自我维护系统和智能生产实时状态监控系统。富士康注重优先引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令生产效率提高30%,库存周期降低15%。

    3、海尔(位于中国青岛的工厂) 海尔工厂,其以人工智能主导转型,包括搭建“先订单,后制造”产品定制平台,以及利用远程人工智能技术事先预测维护需求。并且,海尔COSMOPlat是中国智造贡献的世界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它区别于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以企业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不是简单的机器换人、设备连接、交易撮合,而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大规模定制模式,创造用户终身价值,实现企业、用户、资源的共创共赢共享。

    4、博世(位于中国无锡的工厂) 无锡是德国博世集团智能交通技术在华发展的重要基地,也是博世柴油系统和动力总成业务的中国总部。从2004年双方合资成立博世汽车柴油系统有限公司开始,无锡与博世集团的合作已达15年。发动机是汽车最重要的零件之一,如人的心脏。而电控柴油高压共轨系统则相当于柴油发动机的“心脏”,其品质决定着发动机的使用效能,借助智能制造技术,博世成为了国内第一批推出电控高压共轨系统并实现国产化的厂商。

    5、西门子(位于中国成都的工厂) SEWC是西门子在德国以外建立的首家数字化工厂,也是西门子继德国、美国之后在全球的第三个工业自动化产品的研发中心,实现了从产品设计到制造过程的高度数字化。凭借以“数字化双胞胎”为核心的柔性生产技术平台,SEWC能够确保快速分配资源、高效排产并遵循高质量标准。在过去5年中,SEWC高度柔性的生产方式保证了99%的及时交货率。其次,数字化的生产方式促进了高效生产,使工厂的产量增加了4倍。在工业自动化产品的制造方面,SEWC遵循全球统一的质量标准,过去5年内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9.999%。

相关报告
  • 《5月重卡销量新鲜出炉 未来走势将会如何?》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战略政策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19-06-17
    • 今年的重卡市场开局不错,一季度与去年同期持平,3月份传统旺季以14.4万辆的成绩打破纪录。而4月份市场由正转负,出现了3%的下降。5月份,我国重卡市场约销售各类车型10.9万辆,环比今年4月下降8%,比上年同期的11.4万辆下滑4%。那么6月份开始,进入传统淡季,市场将如何发展呢? 5月重卡下降4%,市场需求转低迷 5月重卡以销售10.9万辆结束,环比下降8%,同比下降4%。重卡市场2019年1-5月的月均销量为11.06万辆,比上年同期的11.2万辆下滑1%。从累计销量来看,重卡行业1-5月共计销售55.34万辆,比上年同期的56万辆下滑1%。 5月份重卡市场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工程车需求依然旺盛。如搅拌车、粉罐车等产品市场需求一直保持同比增长态势。 2、天然气重卡市场仍然较火热。这主要受益于7月1日起将实施的重型燃气车国六排放标准所带来的经销商及用户提前购买。 3、整体市场颓势难挡,进入下滑轨道。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制造业的回暖未达到预期,重卡市场的终端需求表现不如人意。 解放一路引领,重汽陕汽竞争胶着 5月份的重卡市场格局有一些变化,解放是唯一一个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企业,东风、大运、华菱保持了小幅增长;其余六家企业销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四年来持续带头的一汽解放5月份销售重卡近3万辆,同比增长25%;今年1-5月累计销售重卡超15万辆,同比增长9%,市场份额达到27.1%,继续稳居冠军宝座。 东风进一步稳固了亚军的行业地位。5月份,东风重卡销售2.2万辆,同比增长2%;今年1-5月,东风重卡累计销售10.49万辆,同比增长5%,市场占有率提高到19%,稳居行业第二。 重汽与陕汽今年的竞争格外激烈,互有输赢,1-5月累计销量和市场占有率都非常接近。重汽5月份销售重卡1.6万辆,今年1-5月累计销售8.66万辆,市场份额为15.7%。 陕汽集团5月份销售重卡1.6万辆,今年1-5月累计销售8.27万辆,同比增长2%,市场份额为15%。福田汽车5月份销售重卡8200多辆,1-5月累计销售4万辆,市场占有率为7.2%。 第六名的上汽红岩5月份销售重卡约5000辆,前五个月累计销售2.62万辆,市场份额为4.7%。江淮重卡今年5月份销售约3600辆,1-5月累计销售1.86万辆,行业占有率为3.4%。 第八名大运汽车5月份销售重卡2389辆,同比增长1%;1-5月累计销售重卡12151辆,市场份额为2.2%。华菱重卡5月份销售2068辆,1-5月累计销售10269辆,市场份额为1.9%。徐工重卡,5月份销售2019辆,累计销售8355辆,行业份额为1.5%。 整体来讲,市场发展趋势符合预期。从当前经济形势和制造业的统计数字来看,6月份乃至下半年重卡市场的下降很可能是主旋律。
  • 《智能制造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8-09-20
    •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智能制造已然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它让传统制造业脱胎换骨的同时,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改变着中国。   制造业升级推动中国产业发展   自动播放轻音乐“唤醒”主人的智能音箱、能够单手做俯卧撑的手掌大的机器人、搭载着人工智能系统的新能源自动驾驶汽车、能“S”形弯折的柔性显示屏……中国制造业特别是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成就,令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的与会人士惊叹不已。   在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看来,制造业升级是推动中国产业发展乃至全球技术更新的催化剂。“人工智能的多维度发展、多产业链运行,将和教育、医疗、汽车等一系列制造行业深度融合”。   “我们身处智能制造时代,无所不在的智能制造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80亿元,相关产业规模达2200亿元。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等智能化产品在中国已有较好的技术和产业基础。   “智能制造除了使我们的制造过程更加智能化,比如在制造过程中大量运用机器人、物联网等新技术,同时还能让产品本身智能化。”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友国介绍。   外企竞相拥抱中国“智”造   随着中国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瞄准了中国制造业发展这一红利,竞相调整全球布局,顺应中国制造从“低成本、低技术含量”转向“高科技、高质量”的转型过程。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表示,中国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中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给外资企业创造了大量的投资和市场机会。   他说:“新一轮的制造业升级开放对外国企业来说,也许比第一轮有更大的红利,因为附加价值高,市场购买力更强。”   5月25日,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合资生产的首款电动汽车在合肥下线。这款纯电动车以江淮汽车的新能源技术框架为基础,融合了大众旗下西雅特品牌的设计理念,将于今年下半年上市。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约亨·海兹曼介绍说,该款电动车续航里程超过300公里,搭载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语音控制平台及包括智能充电、智能停车在内的出行解决方案。目前,该车型已接到来自大众共享移动出行伙伴的数千台订单。   据了解,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于2017年12月成立,是中国首个中外合资新能源汽车企业,也是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第三家合资企业。   去年11月,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在合肥开始打造其全球第三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在工厂里配备了智能机器人辅助生产、自动化物流运作、虚拟现实眼镜、设备状态追踪、大数据网络监控等手段和系统,期望最终实现物联网环境下的智慧工厂运营模式,完整建设计划将耗时十年。   数据显示,2017年,在中国设立的外商投资制造业企业达4986家,比上年增长24.3%,制造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335亿美元,外商投资重点也从加工制造业,逐步拓展到计算机、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在中国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的跨国公司近2000家。   一些国外行业人士表示,希望中国制造业的大门更为开放,与全球制造业企业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   发展智能制造要深耕基础科研和技术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制造业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发挥自身优势,承接产业国际转移,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距离制造强国还有很大差距。”辛国斌坦言。   据介绍,从经济效益看,2017年入围世界500强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平均营业收入比美国企业高11%,但平均利润却低了30%;从核心技术看,80%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90%的通用计算机CPU和基础软件都依赖进口;从产品质量看,通用零部件产品寿命一般为国外同类产品寿命的30%到60%,模具产品使用寿命一般较国外先进水平低30%到50%。   辛国斌说:“加强对外合作、加强交流沟通、共同应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合作是我们基于对自身的认知,而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则是我们立足制造业现状,对未来30年的展望,在这个过程中既不可夜郎自大,又不必妄自菲薄。”   毫无疑问,中国制造业的开放步伐还将加快、程度继续深化,但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以创新为驱动,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找准价值链新坐标。   刘庆峰认为,中国制造业未来必然走向与人工智能的匹配和深度融合。“未来30年,如果我们抓住了人工智能产业机遇,将会在全球的价值链中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人工智能和中国制造,提到双能驱动、并驾齐驱的战略高度。”   一些业内权威专家指出,发展智能制造要更加注重深耕基础科研和技术,全力打造中国智能制造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超七成分布在应用层,而不是在技术层。如果要在2020年实现核心智能产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的目标,整个行业水平就需要大幅提高。因此,智能制造产业的爆发期还远未到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说,“我国智能制造的产业基础仍不够牢固,因此要继续集聚自主研发原动力,在技术层上下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