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气候效应模拟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23
  • 近日,由国家气候中心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以下简称“西北研究院”)研发的“陆上集中式光伏电站气候效应评估的中尺度数值模拟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

    该方法充分考虑光伏发电影响,具有计算高效、可移植性强等特点,有效改善了天气气候数值模式对光伏电站区域地表太阳辐射、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关键要素的模拟性能,既可对已建光伏电站的气候效应进行后评估,也可对拟建电站的气候效应开展预评估,为气候友好型电站的规划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该专利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大规模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的气候情景预估及不确定性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之一,解决了大规模光伏电站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技术,模拟方法具有普适性,可广泛用于我国三北地区的大规模光伏电站气候效应评估,为清洁能源高效开发和气候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方法指导,为能源结构调整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支撑。

  • 原文来源:https://solar.in-en.com/html/solar-2402228.shtml
相关报告
  • 《西南油气田公司获两项页岩气储层开发新技术发明专利》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1-09
    • 11月8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由西南油气田公司申报的《页岩储层分形维数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和《页岩储层的传质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终端》两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 页岩储层微纳米尺度孔隙发育,孔隙结构特征复杂,定量评价难度大。基于分形理论,采用孔隙分形维数对页岩储层孔隙发育程度及孔径分布特征进行评价和定量表征的方法被广泛应用。《页岩储层分形维数的确定方法和装置》针对传统孔隙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基于直毛管假设不足,引入迂曲度分形维数表征页岩孔隙复杂流动通道,建立了一种考虑储层迂曲度影响的页岩储层孔隙分形维数计算方法,能利用毛管压力曲线数据对页岩储层的孔隙分形维数和迂曲度分形维数进行快速获取。 在试井和数值模型中,多重介质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表征复杂缝网系统。页岩储层十分致密,渗透率极低,导致基质-裂缝间的传质过程表现出非稳态特征,基于拟稳态假设的常量传质参数不再适用。《页岩储层的传质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终端》提供一种页岩储层基质-裂缝间时变传质参数的计算方法,充分考虑了孔隙结构特征、非线性流动、应力敏感等因素对基质-裂缝间跨尺度传质效率的影响,为试井解释、数值模拟以及产能评价提供了关键输入参数。
  • 《中石油渤海装备“钛合金钻杆”获国家发明专利》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6-14
    • 近日,中石油渤海装备公司渤海能克“钛合金钻杆”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渤海能克钻杆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高品质高强度钻杆龙头企业,于2017年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批摩擦焊式全钛合金钻杆,使我国成功跻身高品质全钛合金钻杆研制生产先进国家行列。该产品接头和管体材料全部为钛合金,创新性地改变目前国内外钛合金钻杆采用常规钢制钻杆接头与钛合金钻杆管体用冷装配方式连接成整体钻杆的做法,通过先进的摩擦焊接方式连接而成,突破了钛合金管端镦锻加厚、管体热处理及管体接头摩擦焊等技术难题。 此项国家专利“钛合金钻杆”系列产品已批量下线并通过了工业化试验,高质量完成了中石油、中石化等国内油气井的相关钻探任务。该钻杆可降低钻机负荷40%以上,从而降低钻机选用规格并减少施工能耗;空气中寿命是同规格常规钻杆的10倍,腐蚀环境下是常规钻杆的100倍,极大地提高了钻具安全性和使用周期,特别适用于西北地区超深井、短半径井等复杂井况条件下的钻井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