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气候效应模拟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23
  • 近日,由国家气候中心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以下简称“西北研究院”)研发的“陆上集中式光伏电站气候效应评估的中尺度数值模拟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

    该方法充分考虑光伏发电影响,具有计算高效、可移植性强等特点,有效改善了天气气候数值模式对光伏电站区域地表太阳辐射、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关键要素的模拟性能,既可对已建光伏电站的气候效应进行后评估,也可对拟建电站的气候效应开展预评估,为气候友好型电站的规划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该专利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大规模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的气候情景预估及不确定性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之一,解决了大规模光伏电站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技术,模拟方法具有普适性,可广泛用于我国三北地区的大规模光伏电站气候效应评估,为清洁能源高效开发和气候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方法指导,为能源结构调整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支撑。

  • 原文来源:https://solar.in-en.com/html/solar-2402228.shtml
相关报告
  • 《西南油气田公司获两项页岩气储层开发新技术发明专利》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1-09
    • 11月8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由西南油气田公司申报的《页岩储层分形维数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和《页岩储层的传质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终端》两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 页岩储层微纳米尺度孔隙发育,孔隙结构特征复杂,定量评价难度大。基于分形理论,采用孔隙分形维数对页岩储层孔隙发育程度及孔径分布特征进行评价和定量表征的方法被广泛应用。《页岩储层分形维数的确定方法和装置》针对传统孔隙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基于直毛管假设不足,引入迂曲度分形维数表征页岩孔隙复杂流动通道,建立了一种考虑储层迂曲度影响的页岩储层孔隙分形维数计算方法,能利用毛管压力曲线数据对页岩储层的孔隙分形维数和迂曲度分形维数进行快速获取。 在试井和数值模型中,多重介质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表征复杂缝网系统。页岩储层十分致密,渗透率极低,导致基质-裂缝间的传质过程表现出非稳态特征,基于拟稳态假设的常量传质参数不再适用。《页岩储层的传质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终端》提供一种页岩储层基质-裂缝间时变传质参数的计算方法,充分考虑了孔隙结构特征、非线性流动、应力敏感等因素对基质-裂缝间跨尺度传质效率的影响,为试井解释、数值模拟以及产能评价提供了关键输入参数。
  • 《勘探院气藏开发物理模拟技术首获国际发明专利授权》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12
    • 7月5日记者获悉,勘探院已先后收到美国、加拿大专利局发来的专利授权邮件。由勘探院气田开发所天然气开发基础创新实验团队自主研发的“气藏水侵与排水采气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分别获得两国发明专利授权。这标志着勘探院在有水气藏开发基础实验研究领域实现了国际发明专利零的突破。 有水气藏是近年来集团公司天然气增储上产的核心领域,具有非均匀水侵风险高、采收率低(平均低于32%)等特点,揭示气藏防控水开发机理是提高采收率面临的世界性、基础性难题。“十三五”以来,针对有水气藏开发室内仿真物理模拟、水侵规律认识与预警、水侵伤害治理等关键难题,勘探院气田开发所组织科研力量开展持续攻关,自主创新研发形成这套专利技术,实现了气藏地质条件、开采方式、治水措施等要素室内重构,再现有水气藏开采过程,实现了多种关键开发参数自动化、数字化监测。 研究成果为揭示气藏水侵规律及天然气采收率伤害机理,制定有水气藏预警、防控、治理等控水开发技术方法与对策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并先后在四川、塔里木、柴达木以及松辽盆地的10余个气田、区块应用,为有水气藏的规模有效开发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