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油气田公司获两项页岩气储层开发新技术发明专利》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11-09
  • 11月8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由西南油气田公司申报的《页岩储层分形维数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和《页岩储层的传质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终端》两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

    页岩储层微纳米尺度孔隙发育,孔隙结构特征复杂,定量评价难度大。基于分形理论,采用孔隙分形维数对页岩储层孔隙发育程度及孔径分布特征进行评价和定量表征的方法被广泛应用。《页岩储层分形维数的确定方法和装置》针对传统孔隙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基于直毛管假设不足,引入迂曲度分形维数表征页岩孔隙复杂流动通道,建立了一种考虑储层迂曲度影响的页岩储层孔隙分形维数计算方法,能利用毛管压力曲线数据对页岩储层的孔隙分形维数和迂曲度分形维数进行快速获取。

    在试井和数值模型中,多重介质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表征复杂缝网系统。页岩储层十分致密,渗透率极低,导致基质-裂缝间的传质过程表现出非稳态特征,基于拟稳态假设的常量传质参数不再适用。《页岩储层的传质参数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终端》提供一种页岩储层基质-裂缝间时变传质参数的计算方法,充分考虑了孔隙结构特征、非线性流动、应力敏感等因素对基质-裂缝间跨尺度传质效率的影响,为试井解释、数值模拟以及产能评价提供了关键输入参数。

  • 原文来源:https://gas.in-en.com/html/gas-3680024.shtml
相关报告
  • 《西南油气田公司古地貌恢复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5-06
    • 4月10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西南油气田公司申报的发明专利《古地貌恢复方法》历时两年半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成功获得授权并颁发证书。 古地貌的恢复有助于认识古地理、古生物的分布,明确成藏富集模式,可有效的指导油气勘探。基于前人未开展小层沉积微古地貌恢复研究的现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无机微量元素的海相泥页岩微古地貌恢复方法。根据各地层的岩性类型、各地层的沉积地层厚度及氧化还原环境确定出各地层的残余地层厚度,可通过各地层的残余地层厚度恢复出古地貌,明确沉积演化和沉积中心的迁移,从而有效的指导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 这项专利为公司在页岩气沉积储层评价领域获得的首个发明专利,是公司页岩气藏精描技术持续深化过程中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石油在国际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 《西南油气田深层页岩气日产气量突破500万立方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4-08
    • 截至3月28日,国内首个深层百亿立方米级页岩气田建设累计开钻建产井369口,投产106口,日产气量突破500万立方米,标志着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规模上产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西南油气田公司在中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经验基础上,向难度更大的3500米以深攻坚啃硬,通过自主攻关、依靠技术进步取得了重大突破,“十四五”期间部署在川南地区建设国内首个深层百亿立方米页岩气田。 针对深层天然裂缝发育、地应力复杂,地层温度和压力高,规模效益开发难度更大等问题,西南油气田公司加强技术攻关,精细刻画天然裂缝,优化井轨迹方位、井间距、水平段长等关键参数,打造钻井提速模板2.0和实施体积压裂工艺2.0,并试验形成气井控压返排与产能评价技术,实现了“定好井、钻好井、压好井、管好井”,深层气井单井产量不断提升。 据悉,今年川南深层页岩气产量预计上产至30亿立方米,并计划新开钻深层页岩气井303口,新投产井109口,新建年产能35.19亿立方米。西南油气田公司作为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先行者,“十三五”期间建成了国内首个中深层“万亿储量、百亿产量”页岩气田,年产量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