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固相萃取:一种用于干酪乳清蛋白回收的纳米技术策略》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李晓妍
  • 发布时间:2019-08-28
  • 本文使用涂覆有不同比例的柠檬酸和Cu 2+离子的磁铁矿纳米颗粒作为从干酪乳清中去除蛋白质的吸附剂。表征包括FTIR,Zeta电位测量,流体动力学直径测定和显微镜检查。根据磁性吸附剂的组成,乳清中的蛋白质浓度降低14%至60%。通过磁力倾析分离负载蛋白质的颗粒并用NaCl洗涤以实现蛋白质解吸。可以从Cu /柠檬酸/磁铁矿中回收53%的吸附蛋白质,而使用2M NaCl作为洗脱液从柠檬酸-磁铁矿中仅回收24%。电泳分析显示,NaCl洗涤中的主要蛋白质是β-乳球蛋白。考虑到用NaCl洗脱的容易性,蛋白质大部分共价交联到柠檬酸/磁铁矿上,而离子相互作用控制蛋白质与Cu /柠檬酸/磁铁矿的连接。本文开发的材料是乳清蛋白纯化和β-乳球蛋白回收的有趣替代品。

相关报告
  • 《基于蛋白质- bipt纳米ochain@石墨烯氧化物混合制导单罐自组装策略的高性能集成酶级联生物平台》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03-25
    • 纳米酶为促进下一代人工酶级联平台提供了新的机遇。然而,基于纳米酶的高性能集成人工酶级联(IAEC)生物平台的制备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自我装配策略,构建一个IAEC系统基于一种无机/蛋白质混合nanozyme,β酪蛋白应承担的必经BiPt nanochain@GO (CA量BiPtNC@GO) nanohybrid具有独特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和层次结构,介绍了在这里。由于蛋白质、氧化石墨烯和Bi3+的协同作用,该杂交种可作为高度适应性的构建块,在不损失酶活性的情况下直接和非共价地固定天然酶。同时,CA‐BiPtNC@GO纳米杂化物表现出出色的过氧化物酶模拟活性,并与天然氧化酶很好地协同工作,从而在催化级联反应方面具有突出的活性。因此,提出的IAEC生物平台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线性范围为0.5×10‐6到100×10‐6 m,葡萄糖检测限为0.05×10‐6 m。精心设计具有独特物理化学表面性质的具有独特层次结构的纳米酶,可以提供一种简便、高效的方法,利用自组装而不是化学过程来固定和稳定自然酶,并填补了开发具有强大功能的纳米酶触发IAEC系统的空白,该系统可应用于环境、传感和合成生物学。 ——文章发布于2019年2月05日
  • 《地质地球所合成用于磁共振血管造影的磁性铁蛋白纳米颗粒》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亮点监测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9-03-30
    • 磁共振成像(MRI)因其具有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无创伤性已成为现代医学临床影像诊断中使用的一项重要技术。高品质磁共振造影剂是增强磁共振成像效果的关键环节。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诊断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术,特别是利用安全高效造影剂来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MRI造影剂按照作用原理可分为纵向弛豫(T1)造影剂和横向弛豫(T2)造影剂。目前临床上使用的T1磁共振造影剂主要为钆的复合物(Gd-DTPA),即缩短T1而增强磁共振信号使图像变亮。但是基于钆的造影剂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引发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在组织中沉积的风险以及较短的体内循环时间等。近年来,研究人员重视研发基于纳米尺寸铁氧化物的磁共振造影剂。相对而言,铁氧化物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通常被用于磁共振成像的T2造影剂(缩短T2而增强磁共振信号使图像变暗),已在微小肿瘤MRI诊断中取得重要研究进展。能否把生物相容性高的铁氧化物纳米颗粒作为T1造影剂?换句话说,细颗粒铁氧化物颗粒(小于5 nm)是否有可能用作T1造影剂,从而为研发新型非钆类T1磁共振造影剂开辟新途径?   最近,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地磁场与生物圈演化学科组博士后蔡垚与合作导师潘永信等,利用基因工程异源表达的人H亚基空壳铁蛋白为反应模板,通过生物仿生矿化,合成了铁蛋白壳内含有赤铁矿/磁赤铁矿的磁性铁蛋白铁氧化物纳米颗粒,平均粒径分别为1.6 nm, 2.2 nm, 2.6 nm, 3.0 nm和4.7 nm。测试结果表明,平均内核粒径为2.2 nm的磁性铁蛋白具有最高的纵向弛豫率,达到0.86 mM-1s-1。通过在实验鼠上尾静脉注射这种磁性铁蛋白颗粒后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发现只需单次静脉注射该磁性铁蛋白纳米颗粒,就能在2小时内持续获得血管的高分辨图像(图1),明显优于钆造影剂,钆造影剂在单次静脉注射5分钟后磁共振信号会迅速减弱。磁性铁蛋白铁氧化物颗粒在实验鼠中的生物分布研究表明,肝、肾、脾是注射后的磁性铁蛋白主要分布脏器,且于注射后第二天这些脏器的铁含量就降低到正常值,不会引发过量铁负荷的风险;同时,组织病理检验表明实验鼠的主要脏器均无异常发生(图2)。   磁性铁蛋白纳米颗粒具有固有肿瘤生物靶向性、铁氧化物核粒径可控、生物相容性高等明显优势,具备研发高品质T1和T2磁共振造影剂的优良条件。这项研究也是基于铁蛋白壳多功能磁性纳米材料用于诊断和治疗一体化试剂研究的新进展。   研究成果发表于Nanoscale,并被选为封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