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A 在建立罕见病创新中心方面迈出令人兴奋的一步》

  • 来源专题:新药创制
  • 编译者: 杜慧
  • 发布时间:2024-11-05
  • 今年夏天,美国FDA宣布计划建立罕见病创新中心(简称“Hub”),最近FDA公布了这一项目上的进展。Hub 是一个跨中心的 FDA 计划,将作为药物和生物制品开发的单一接触点,与外部各方进行交流,并作为生物制品评估与研究中心(CBER)和药物评价与研究中心(CDER)合作解决跨部门罕见病相关问题的平台。通过 Hub,在 FDA 内部建立一个开放对话和知识共享的社区,以识别药物和生物制品开发的新方法,并克服传统上阻碍罕见病治疗进展的障碍。

    收集罕见病社区的反馈

    第一步是收集罕见病社区合作伙伴的反馈。2024 年 10 月 16 日举办了一场公开会议,题为《通过 FDA 罕见病创新中心推进罕见病疗法》。会议汇集了罕见病患者倡导者、学术研究人员、监管行业和其他相关人员,共同讨论 Hub 如何最好地与社区成员互动并优先处理其工作。此外,还设立了一个公共意见箱,以便那些无法在公开会议上发言的人提交反馈。

    Hub 的战略联盟主任

    另一个关键步骤是创建一个新的高级领导职位——Hub 的战略联盟主任。

    Hub 的组织结构

    Hub 代表了 FDA 内部跨中心协作的新动态模式。作为 CBER 和 CDER 的负责人,我们将共同领导 Hub,并与其他涉及罕见病的 FDA 部门合作,包括设备和放射健康中心、肿瘤卓越中心和孤儿产品开发办公室。这包括成立一个罕见病创新中心指导委员会,将这些部门聚集在一起,以及创建一个新的 CBER-CDER 罕见病政策和组合委员会。该委员会将汇集来自两个中心的专家,共同考虑与罕见病产品开发相关的科学、监管科学和政策问题,充分利用 CDER 的加速罕见病治愈(ARC)计划和 CBER 的罕见病计划。

    Hub 的协作模式将建立在各自中心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上,促进最佳实践的采用,并避免这些组织内部决策权的混淆。FDA 与赞助商关于特定药物或生物制品的会议将继续保持不变,具体项目的决策方式和顾问委员会会议的结构和运行方式也将保持不变。



  • 原文来源:https://www.fda.gov/news-events/fda-voices/fda-takes-exciting-steps-toward-establishing-rare-disease-innovation-hub
相关报告
  • 《氢能冶金示范项目在中国迈出坚实一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17
    • 近期,氢能在我国工业化利用领域迈入了实质性的阶段。 在“碳中和成功实现的关键:氢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这篇文章中,我们说在碳中和背景下,氢能在工业领域发展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钢铁是工业碳排放大户,从全球统计来看,钢铁工业碳排放占全球排放的5%左右,约占工业领域碳排放的15-20%,仅仅低于化工行业。钢铁行业不仅碳排放量大而且减排困难,如何解决钢铁行业的碳排放也是各个国家面临的难题。 钢铁行业的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冶金技术的选择对降低碳排放至关重要。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意味着未来碳排放量比目前还要降低90%,如果没有冶金上的技术革命,钢铁行业大幅削减碳排放将是一句空话。 目前,钢铁行业的碳排放已经找到了解决的“金钥匙”,那就是氢能。近二十年来,世界其他产钢大国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氢能冶金”方面的探索,如瑞典钢铁HYBRIT项目、德国蒂森克虏伯高炉喷氢项目、日本COURSE50技术、韩国的全氢高炉等,但都还未进入工业化实施。 全球首例氢能源开发和利用工程落户中国 全球钢铁生产中75%采用高炉工艺,在传统的“长流程”生产方式中,都是用焦炭还原铁矿石,还原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占到钢铁生产碳排放总量的90%。目前,以氢代碳已经成为低碳冶金的新路线。氢冶金的主要矛盾在于氢能的成本,如何找到低成本可用的“氢能”,才是氢能冶金的关键。 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光伏、风电、核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直接用于制氢冶金,则成本太高,其价格是煤制氢成本的两倍以上(煤制氢成本约为15-16元/kg,电解水制氢成本达30元/kg以上),其中电价会占到制氢成本的70%以上,完全无法供应8-9亿吨钢铁的产量。 据2018年氢能源研究报告统计,我国工业副产氢气约800万吨以上(合880亿立方),如果能深挖这部分氢能的利用价值,那么用于氢冶金的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 近日,经过招标比选和公示,中冶京诚牵头成立的“中冶京诚-唐钢国际”联合体以第一名的成绩被确定为河钢氢能源开发和利用工程示范项目工厂设计的中标单位。 河钢氢能源开发和利用工程示范项目是富氢气体直接还原示范工程,预计2020-2021建成。 该项目从分布式绿色能源利用、低成本制氢、气体净化、氢气直接还原、二氧化碳脱除和深加工、水处理等全流程和全过程进行创新研发。这个项目的实施,用氢能源代替传统的碳能源,将大幅降低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 中冶京诚一直致力于低碳冶金的研究,并提出了氢冶金分两步走:第一步实现富氢冶金,第二步实现“全氢”冶金。 2008-2013年,中冶京诚研究重点在如何降低炼铁过程中消耗的碳,先后完成了非高炉炼铁、超高富氧制气炉的试验及新型煤制气工艺技术的研究。 2014-2018年,中冶京诚在重新认识富氢气体和直接还原工艺后,调整了研究方向,对新型还原炉冶炼系统及装备进行了研究,对基于DRI的电炉工艺及装备进行了技术研发,并在海外总包建成了基于全DRI冶炼的电炉炼钢工程。 2019-2020年,中冶京诚完成了基于干法的煤气精制技术研究,并成功的实现了世界首套装置,同时掌握了吸收CO2的工艺技术,同期联手河钢集团、tenova公司、唐钢国际一起完成了基于富氢气体的直接还原铁工艺技术的开发。 至此,中冶京诚已贯通了氢冶金的关键工序。氢能直接还原是中冶京诚技术战略布局的一个环节,基于氢冶金的钢铁制造短流程研究是这一战略部局的系统工程。用绿色化短流程替代传统长流程,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和中长期社会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了解更多:河钢集团布局氢能冶金 河钢氢能源开发和利用工程示范项目是河钢集团为打造“未来工厂”,践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工程。近年来,河钢集团不断布局低碳冶金革命的示范工程,率先开启了富氢气体直接还原模式。 今年11月23日,河钢集团与全球著名矿业冶金领域巨头意大利特诺恩集团(tenova)正式签署协议。双方就氢能源开发和利用达成合作,并建设一座年产60万吨的直接还原厂,并计划于2021年底投产。 这座使用富氢气体直接还原铁的工厂,应用了特诺恩最先进和最环保的ENERGIRON技术,搭配了设备和冶金行为预测的数字化模型。ENERGIRON技术由特诺恩和达涅利共同开发,实现了极低的二氧化碳排放为目标,是目前最可行的高浓度氢基直接还原系统。 特诺恩是世界知名的工业炉品牌,拥有近百年的历史,是世界最大的工业炉制造商之一。特诺恩的工业炉产品在钢铁、有色金属、机械、汽车、轻工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特诺恩的工业炉设备就已进入中国市场。 当直接还原厂建成后,河钢集团的将使用含氢量为70%的补充气源,使每吨直接还原铁仅产生250kg的二氧化碳,同时搭载二氧化碳选择性回收技术,每吨钢铁产品产生的净排放仅约为125kg二氧化碳,成为全球最绿色的直接还原厂。 当前,在气候问题和减排压力下,全球钢铁行业正在寻找新技术来减少其碳排放。在炼钢全流程工艺中,氢正被用作煤和焦炭的替代品,作为铁矿石的还原剂。而氢还原炼铁在钢业工业减碳技术中,属于绝对前沿的领域。 河钢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也在探寻中国的钢铁工业也正在向高质量、绿色方向发展之路。 此前在2019年3月21日,河钢集团曾与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中国钢研、东北大学四方联合共建“氢能技术与产业创新中心”,并由河钢集团主要负责氢能应用落地,着力建设制氢、加氢、材料、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富氢冶金等全产业链示范运行及产业化基地。 2019年11月26日,河钢集团与意大利特诺恩集团签署谅解备忘录(MOU),商定双方在氢冶金技术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利用世界最先进的制氢和氢还原技术,并联手中冶京诚共同研发、建设全球首例120万吨规模的氢冶金示范工程。
  • 《Nat Med:新研究表明研究人员在治愈HIV感染方面又迈出了一大步》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10-07
    • 如今,HIV感染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得到控制。然而,尽管经过 40 年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仍未找到治愈这种疾病的方法。HIV感染者在停止治疗几周后,这种病毒就会反弹。但是,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丹麦奥胡斯大学和挪威奥斯陆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可能又向当今数百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无药生存迈进了一步。相关研究结果于2023年9月11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mpact of a TLR9 agonist and 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on HIV-1 persistence: the randomized phase 2a TITAN trial”。 去年,这些研究人员已证实在开始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给刚确诊的HIV感染者注射所谓的抗HIV单克隆抗体,可以增强这些HIV感染者对这种病毒的免疫反应,降低血液中的病毒含量。抗HIV单克隆抗体是一种特异性很强的抗体,通过人工合成大量生产,用于实验性治疗。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作者发现已经接受治疗多年的HIV感染者也能从这种疗法中获益。具体来说,这种抗体治疗可使研究参与者抑制HIV超过三个月。一些参与者在停止常规艾HIV治疗后,仍能自发抑制这种病毒超过 18 个月。 论文通讯作者、奥胡斯大学临床医学系的 Ole Schmeltz Søgaard 教授希望新发现能让我们离治愈HIV感染更近一些:“这项研究是首次在人体上进行的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之一,我们在这项临床试验中展示了一种提高人体自身抗击HIV的能力的方法---即使在标准治疗中止的情况下。因此,我们认为这项研究是向治愈迈出的重要一步。” 抗体恢复免疫力 在这项临床试验中,来自丹麦、挪威和澳大利亚的研究参与者被随机分为四组:一组接受药物Lefitolimod治疗,这种药物旨在增强免疫细胞对这种病毒的反应;另一组接受两种可以清除这种病毒并增强免疫细胞的免疫反应得抗HIV单克隆抗体(3BNC117 + 10-1074)治疗;第三组接受标准治疗,不使用实验药物;第四组同时接受两种实验药物治疗。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奥胡斯大学医院的 Jesper Damsgaard Gunst 博士说,这些研究结果非常令人鼓舞:“遗憾的是,Lefitolimod没有带来额外的益处,但我们的研究表明,在暂停常规HIV药物治疗前接受抗HIV单克隆抗体治疗的HIV感染者,会在暂停常规HIV药物治疗后的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再次出现HIV感染。此外,三分之一接受抗HIV单克隆抗体的HIV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可以部分或完全抑制这种病毒,即使在这些单克隆抗体离开人体后也是如此。” 继续优化治疗的必要性 Søgaard 教授强调说,尽管这项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距离治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这些作者需要优化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因此,更多的临床试验还在路上。 “我们的希望是,逐步改进我们的实验性治疗策略,使我们的治疗效果达到 50%、70% 甚至 100%的患者无需服药,既不会复发,也不会感染他人。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能研制出一种治愈HIV感染的方法,从而改变目前约 3800 万HIV感染者的生活。” 这些作者目前正在为一项由英国主导的大型临床试验招募参与者,该大型临床试验还将测试两种单克隆抗体抵抗HIV感染的疗效。他们还计划在欧洲开展一项更大规模的研究,以优化单克隆抗体的实验性治疗。 Søgaard 教授对这些新的临床试验寄予厚望:“我们的假设是,优化后的治疗方法将对HIV和患者的免疫力产生更大的影响。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免疫系统永久抑制体内残留病毒的能力。” 参考资料: 1. Jesper D. Gunst et al. Impact of a TLR9 agonist and 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on HIV-1 persistence: the randomized phase 2a TITAN trial. Nature Medicine, 2023, doi:10.1038/s41591-023-02547-6. 2. Researchers take another big step toward HIV cure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3-09-big-hi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