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产融合作“白名单》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 icad
  • 发布时间:2023-12-26
  •   为推动金融支持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省金融监管局,围绕江西省12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和6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经认真梳理、征求意见、仔细核实,形成了《2023年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产融合作“白名单”》。
    其中:
    电子信息产业118个——
    重点集群(22个)
      南昌高新区光电及通信产业集群
      南昌经开区光电产业集群
      南昌临空经济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九江经开区电子电器产业集群
      共青城电子信息(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瑞昌电子信息(光电)产业集群
      新余高新区光电产业集群
      分宜光电信息产业集群
      赣州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龙南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信丰数字视听产业集群
      高安光电产业集群
      井冈山经开区通讯终端设备产业集群
      吉安县数字视听产业集群
      泰和触控 显示器 产业集群
      吉州通讯传输系统产业集群
      遂川线路板及移动电源产业集群
      安福电子数据连接线产业集群
      吉水电子信息(印刷电路板)产业集群
      万安电子信息(线路板)产业集群
      广丰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抚州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重点企业(96个)
      南昌华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立讯智造有限公司
      南昌龙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美晨通讯有限公司
      南昌勤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诚志股份有限公司
      赣州立德电子有限公司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赣州同兴达
      南昌新华电缆有限公司
      博硕科技(江西)有限公司
      江西红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柏兆(吉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九江德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欧迈斯微电子有限公司
      江西大有科技有限公司
      协讯电子(吉安)有限公司
      吉安市井开区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吉安市优特利科技有限公司
      摩比通讯技术(吉安)有限公司
      赣州海富莱电子有限公司
      上饶市弘业新能源有限公司
      南昌同兴达精密光电有限公司
      吉安市木林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赣州市深联电路有限公司
      江西住电电装有限公司
      吉安满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晶浩光学有限公司
      九江恒通自动控制器有限公司
      江西航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吉安市木林森实业有限公司
      江西省宏瑞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中科泛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景旺精密电路有限公司
      江西联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铜博科技有限公司
      吉安市华阳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奥普照明有限公司
      南亚新材料科技(江西)有限公司
      江西吉安奥海科技有限公司
      佛吉亚歌乐电子(丰城)有限公司
      江西广通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九江德富新能源有限公司
      江西金一电缆有限公司
      江西联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祥喆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南昌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泰豪创意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科骏实业有限公司
      江西格如灵科技有限公司
      联通灵境视讯(江西)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中直新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江西联创精密机电有限公司
      南昌市小核桃科技有限公司
      南昌菱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江西鉴真防务技术有限公司
      江西合众思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南昌泰豪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
      中软云联(江西)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中业光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中科伟青云虚拟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江西雄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江西思贤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省映尚科技有限公司
      南昌市一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江西海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沃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南昌威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慧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江西拓荒者科技有限公司
      南昌虚拟现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南昌世弘泛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南昌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江西影创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南昌云虫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汇通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昌小派虚拟现实有限公司
      江西耀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南昌凌霄算域科技有限公司
      南昌三极光电有限公司
      江西情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明天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领跑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小马奔腾影视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骏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飞凡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省瀚皇典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江西省君和睿文创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恒必达实业有限公司
      江西终极知世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憶源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花脸元宇宙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江西晶库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装备制造53个——
    重点集群(9个)
      南昌经开区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南昌县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新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赣州经开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抚州高新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南昌高新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崇仁变电设备产业集群
      芦溪电瓷产业集群
      瑞金电线电缆产业集群
    重点企业(44个)
      麦格纳动力总成(江西)有限公司
      江西五十铃发动机有限公司
      江西江铃底盘股份有限公司
      南昌宝江钢材加工配送公司
      江铃实业有限公司
      江西新电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江西江铃李尔内饰系统有限公司
      南昌有星电子电器公司
      江西荣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赣州群星机械有限公司
      江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
      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江铃专用车辆厂有限公司
      江铃集团晶马汽车有限公司
      江西江铃汽车集团旅居车有限公司
      江西江铃汽车集团改装车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
      江西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
      山东凯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赣州分公司
      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江西太平洋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金一电缆有限公司
      江西越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电缆有限公司
      江西金杯赣昌电缆有限公司
      南昌新华电缆有限公司
      江特电机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佳时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中微半导体
      赣州好朋友科技
      江西中机有限公司
      丹巴赫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珐玛珈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绿萌科技有限公司
      小马机器人有限公司
      江西怡杉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日月明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联重工
      江西变电设备有限公司
      江西明正变电设备有限公司
      江西赣电电气有限公司
      全名单,请下载附件↓ .
  • 原文来源:https://www.gkzhan.com/news/detail/166273.html
相关报告
  • 《发展单晶硅、光伏电池、薄膜电池等系列深加工产品!江西石城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3212”行动计划印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6-26
    • 国际能源网获悉,6月25日,石城县人民政府公开石城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3212”行动计划(2023—2026年)。 文件指出,加快推进硅石资源勘探、开采和深加工,引进硅石产业链深加工企业,发展单晶硅、光伏电池、薄膜电池、光纤预制棒、硅橡胶、硅树脂等系列深加工产品,以硅产业为主体重点打造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稳步推进石英石、萤石等优势矿种的有序开采和精深加工,做强矿山设备、铜基材料制造,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积极探索低空经济相关制造业发展,提高战略新兴产业产值比重。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80亿元。 原文如下: 石城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3212”行动计划(2023—2026年) 为切实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建设具有石城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推动全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的通知》(赣府字〔2023〕40号)、《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赣州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7510”行动计划(2023—2026年)的通知》(赣市府发〔2023〕12号)等精神,结合县情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工业化推进大会和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对标《赣州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7510”行动计划(2023—2026年)》任务,按照县委部署,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倍增升级行动,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以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抓手,进一步升级产业链、提升创新链、融畅供应链、培育生态链、优化服务链,全力构建彰显石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城篇章提供强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6年,力争实现品牌运动鞋服、绿色食品、新材料等3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打造品牌运动鞋服、绿色食品2个产业集群,全县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2%左右,统筹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取得明显成效(简称“3212”目标)。 三、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3条重点产业链 1.品牌运动鞋服产业链。以发展品牌运动鞋服为重点,配套发展与鞋服生产相关的皮(革)料、布料、鞋底、鞋垫以及其它辅料产业,延伸发展以运动护具及户外运动休闲用品产业为主的纺织产业,包括帐篷、睡袋、折椅、箱包等户外设备,以及运动手套、护腕护膝、运动专用袜、运动帽等运动护具和饰品。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200亿元。 2.绿色食品产业链。坚持绿色、安全、健康、便利方向,强化种养、加工、仓储配送、营销联动,大力发展果蔬茶、酒饮料、预制菜、粮油食品等细分产业链,全力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条。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30亿元。 3.新材料产业链。加快推进硅石资源勘探、开采和深加工,引进硅石产业链深加工企业,发展单晶硅、光伏电池、薄膜电池、光纤预制棒、硅橡胶、硅树脂等系列深加工产品,以硅产业为主体重点打造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稳步推进石英石、萤石等优势矿种的有序开采和精深加工,做强矿山设备、铜基材料制造,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积极探索低空经济相关制造业发展,提高战略新兴产业产值比重。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80亿元。 (二)2个产业集群 1.品牌运动鞋服产业集群。坚定实施品牌运动鞋服首位发展战略,积极承接闽东南、粤港澳大湾区等沿海地区鞋服产业转移,推动品牌运动鞋服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构建以高端鞋业制造和加工为主导,商贸、会展、创意设计为先导,辅料加工与鞋机生产、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等为关联的品牌运动鞋服产业集群。 2.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以小松创业园为主阵地,坚持品牌建设,以质量求发展,发挥绿色、有机、富硒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和“石城白莲”“石城贡米”“翻秋花生”等地理标志、地方特色的品牌优势。推动绿色食品龙头昂起、加工升级、产业融合,加快推动食品制造规模化、供应链现代化,着力打造在省内有竞争力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四、主要举措 (一)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升级行动 进一步健全产业链链长制运行机制,县政府领导担任各重点产业链链长,探索推行“链长+”“链主+”工作模式。推行“链长+链主”工作模式,建立链长与链主常态化互动机制,支持链主企业发展;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联动链上企业及时向链长反映重大发展诉求。推行“链长+园区”工作模式,链长指导园区融入全县产业链布局,研究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推动解决重大问题。园区集中资源力量推进本区域产业链项目建设、企业培育、招商引资、补链强链,打造产业集群。推行“链主+基金”工作模式,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作用,开展基金大招商、招大商;探索建立“产业链+链主企业+产业基金”运作机制,鼓励链主企业强化资本带动,引领产业链提能升级。 (二)实施产业链布局优化行动 依托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发展特点,对3条重点产业链,制定实施差异化的发展路径举措,形成协同推进、错位发展格局。深化产业链链间协作,建立健全线上线下常态化对接机制,分领域、分行业组织开展产销、产用、产融、人才、技术等对接活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带动大中小企业融合互通。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试点示范,构建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生产加工、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全产业链条。 (三)实施园区能级提升行动 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优势领域,优化园区承载平台,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坚持创新引领,加快产业集聚化、集约化、绿色化、智慧化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具有石城特色优势的产业园。加快园区数字化转型,打造省数字化转型园区,进一步推进园区改革和创新发展,充分发挥管委会资源配置作用。深化园区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发展实体经济主责主业,进一步聚焦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健全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不断促进产业集群提能升级,着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四)实施企业培优育强行动 按照“高大上+链群配”要求,动态优化更新产业链“四图五清单”,持续开展招大引强。健全完善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提升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突出扶优扶强、靠大联强,推动现有龙头骨干企业实施产业链上下游垂直整合,培育一批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深入实施“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支持优质企业加快上市步伐。 (五)实施创新赋能提质行动 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造一批“智能车间”“智能标杆企业”。面向工业场景加快部署5G专网、千兆光网等,实现重点工业企业和园区“双千兆”网络全覆盖。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服务型制造业态,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促进产业链绿色发展,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培育绿色供应链,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六)实施产业生态优化行动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落实“一网选中介”,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完善企业帮扶长效机制,发挥好政企圆桌会议、企业精准帮扶等机制作用,持续为企业纾困解难。建立高效联审会商机制,实行“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强化要素聚焦,推动资金、土地、水、电、气、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向重点产业链倾斜。切实保障企业安静生产,明确执法节点范围,细化执法要求。严禁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随意执法,坚决杜绝任性无序的检查考评等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工业倍增升级行动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工作。县科技和工信局负责链长制工作的组织协调,牵头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发展。各产业链牵头单位研究制定“一产一策”,推动链长制工作走深走实;县统计局研究建立产业链统计监测体系;各部门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把链长制工作纳入本部门重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加强调度推进 建立日常调度机制,县工业倍增办每季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各产业链每半年召开一次推进会,研究解决产业链现代化建设重大问题。建立问题办理机制,不定期召开政企圆桌会议,协调解决各产业链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实行“清单交办、跟踪督办、限时销号”闭环管理。建立提醒督办机制,不定期深入企业和项目一线进行调研督导,综合运用“提醒函”“督办函”等形式,推动问题有效解决。 (三)加强氛围引导 树立鲜明用人导向,注重在领导班子中配备熟悉制造业和产业链的领导干部,在产业发展一线锻炼考察优秀年轻干部。各乡镇、部门和单位要加大对推进产业链发展特色典型经验案例的发掘和宣传推广力度,营造抓产业链、抓制造业的共识和氛围。
  • 《河南发布行动计划 三年建成先进制造业强省》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3-09-08
    •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制造强省是经济强省的基础和依托。近日,河南省政府印发《河南省建设制造强省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强调要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集群化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能级高、结构优、创新强、融合深、韧性好”为鲜明标识的先进制造业强省,形成1-2个世界级、7个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8个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 五个目标 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能级高、结构优、创新强、融合深、韧性好”为鲜明标识的先进制造业强省。   产业能级高。先进制造业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列,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40%、其中制造业占比稳定在30%以上,全部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2.3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力争突破2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力争突破2.8万家,形成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和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   产业结构优。基本形成现代化制造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3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15%,形成1—2个世界级、7个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8个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   产业创新强。基本建成全国制造业创新高地,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力争达到2%,国家级创新平台突破3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100%,制造业质量竞争指数达到86以上,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   产业融合深。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率达到80%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指数达到62,智能制造就绪率达到13%,建成省级及以上绿色园区(工厂)500家,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产业韧性好。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程度明显提升,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的区域产业布局基本形成,重点领域“卡脖子”技术得到突破和应用,形成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产业链群发展模式。 五项任务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行动计划》明确了五项主要任务,推动河南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集群化发展。   加快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现代医药等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具有河南特色优势的新型“大国重器”。加强数据、设计、基金、高技能人才同步引育,建成完善的高端人才支撑体系。   加快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按照企业、园区、产业链、集群分类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争创国家元宇宙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级数字产业集群,创建中部地区数据中心,推动郑州数据交易中心升格为国家级数据交易场所。   加快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全面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产业链绿色化改造。统筹推进省级碳达峰试点建设,示范引领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快再制造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加快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加快发展创新研发、数据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开放创新研发、检验检测等平台,完善共享服务生态,赋能上下游中小企业服务化转型。   加快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对标国家级产业集群创建标准制定工作推进方案,积极创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发挥集群产业链链主企业作用,开展协同招商、同构创新网络、共同拓展市场,加强集群协同发展。 八大工程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行动计划》指出,要大力推进八项工程实施,加快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提升创新主体能级,推动产业创新平台和创新型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强化关键技术攻坚,深入开展“五基”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着力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推广应用自主创新产品,加大自主创新产品政策支持力度。   重点链条重塑工程。培育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统筹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破冰抢滩,加快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提高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水平,强化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预警监测与分析;深入落实“双长制”,健全“一个产业链、一个工作专班、一个研发机构、一套政策方案、一批项目”工作机制。   项目投资支撑工程。强化“项目为王”导向,重点实施产业万亿招商行动、工业万亿投资行动和“三化改造”提升行动。   优质企业培育工程。做强链主企业、头雁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创新型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小升规”等。   开发区提升工程。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平台,因地制宜确定开发区主导产业;推动集约节约发展,统筹优化开发区空间布局和用地结构;深化“三化三制”改革,按照政企分离、管运分开的原则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   质量品牌建设工程。提升工业设计水平,提升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质量标准水平,大力推广卓越绩效、精益生产模式等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打造河南制造品牌,深入实施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   产业布局优化工程。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突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与洛阳、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建设沿黄流域、沿京广铁路两大制造业发展带;融入国内大循环布局,强化跨市跨区域产业合作;深化产业国际化布局,依托链主企业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合作,加快重点产业海外布局。   要素保障优化工程。攻坚瓶颈要素破解,实行工业用地“标准地+承诺制”出让;强化基础要素保障,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李芊诺)(来源:中国工业报) (责编:heyan) 机经网微信号机经网微博 欢迎投稿,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