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单晶硅、光伏电池、薄膜电池等系列深加工产品!江西石城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3212”行动计划印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6-26
  • 国际能源网获悉,6月25日,石城县人民政府公开石城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3212”行动计划(2023—2026年)。

    文件指出,加快推进硅石资源勘探、开采和深加工,引进硅石产业链深加工企业,发展单晶硅、光伏电池、薄膜电池、光纤预制棒、硅橡胶、硅树脂等系列深加工产品,以硅产业为主体重点打造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稳步推进石英石、萤石等优势矿种的有序开采和精深加工,做强矿山设备、铜基材料制造,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积极探索低空经济相关制造业发展,提高战略新兴产业产值比重。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80亿元。

    原文如下:

    石城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3212”行动计划(2023—2026年)

    为切实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建设具有石城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推动全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的通知》(赣府字〔2023〕40号)、《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赣州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7510”行动计划(2023—2026年)的通知》(赣市府发〔2023〕12号)等精神,结合县情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工业化推进大会和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对标《赣州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7510”行动计划(2023—2026年)》任务,按照县委部署,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倍增升级行动,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以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抓手,进一步升级产业链、提升创新链、融畅供应链、培育生态链、优化服务链,全力构建彰显石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城篇章提供强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6年,力争实现品牌运动鞋服、绿色食品、新材料等3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打造品牌运动鞋服、绿色食品2个产业集群,全县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2%左右,统筹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取得明显成效(简称“3212”目标)。

    三、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3条重点产业链

    1.品牌运动鞋服产业链。以发展品牌运动鞋服为重点,配套发展与鞋服生产相关的皮(革)料、布料、鞋底、鞋垫以及其它辅料产业,延伸发展以运动护具及户外运动休闲用品产业为主的纺织产业,包括帐篷、睡袋、折椅、箱包等户外设备,以及运动手套、护腕护膝、运动专用袜、运动帽等运动护具和饰品。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200亿元。

    2.绿色食品产业链。坚持绿色、安全、健康、便利方向,强化种养、加工、仓储配送、营销联动,大力发展果蔬茶、酒饮料、预制菜、粮油食品等细分产业链,全力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条。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30亿元。

    3.新材料产业链。加快推进硅石资源勘探、开采和深加工,引进硅石产业链深加工企业,发展单晶硅、光伏电池、薄膜电池、光纤预制棒、硅橡胶、硅树脂等系列深加工产品,以硅产业为主体重点打造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稳步推进石英石、萤石等优势矿种的有序开采和精深加工,做强矿山设备、铜基材料制造,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积极探索低空经济相关制造业发展,提高战略新兴产业产值比重。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80亿元。

    (二)2个产业集群

    1.品牌运动鞋服产业集群。坚定实施品牌运动鞋服首位发展战略,积极承接闽东南、粤港澳大湾区等沿海地区鞋服产业转移,推动品牌运动鞋服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构建以高端鞋业制造和加工为主导,商贸、会展、创意设计为先导,辅料加工与鞋机生产、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等为关联的品牌运动鞋服产业集群。

    2.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以小松创业园为主阵地,坚持品牌建设,以质量求发展,发挥绿色、有机、富硒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和“石城白莲”“石城贡米”“翻秋花生”等地理标志、地方特色的品牌优势。推动绿色食品龙头昂起、加工升级、产业融合,加快推动食品制造规模化、供应链现代化,着力打造在省内有竞争力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四、主要举措

    (一)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升级行动

    进一步健全产业链链长制运行机制,县政府领导担任各重点产业链链长,探索推行“链长+”“链主+”工作模式。推行“链长+链主”工作模式,建立链长与链主常态化互动机制,支持链主企业发展;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联动链上企业及时向链长反映重大发展诉求。推行“链长+园区”工作模式,链长指导园区融入全县产业链布局,研究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推动解决重大问题。园区集中资源力量推进本区域产业链项目建设、企业培育、招商引资、补链强链,打造产业集群。推行“链主+基金”工作模式,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作用,开展基金大招商、招大商;探索建立“产业链+链主企业+产业基金”运作机制,鼓励链主企业强化资本带动,引领产业链提能升级。

    (二)实施产业链布局优化行动

    依托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发展特点,对3条重点产业链,制定实施差异化的发展路径举措,形成协同推进、错位发展格局。深化产业链链间协作,建立健全线上线下常态化对接机制,分领域、分行业组织开展产销、产用、产融、人才、技术等对接活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带动大中小企业融合互通。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试点示范,构建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生产加工、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全产业链条。

    (三)实施园区能级提升行动

    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优势领域,优化园区承载平台,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坚持创新引领,加快产业集聚化、集约化、绿色化、智慧化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具有石城特色优势的产业园。加快园区数字化转型,打造省数字化转型园区,进一步推进园区改革和创新发展,充分发挥管委会资源配置作用。深化园区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发展实体经济主责主业,进一步聚焦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健全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不断促进产业集群提能升级,着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四)实施企业培优育强行动

    按照“高大上+链群配”要求,动态优化更新产业链“四图五清单”,持续开展招大引强。健全完善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提升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突出扶优扶强、靠大联强,推动现有龙头骨干企业实施产业链上下游垂直整合,培育一批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深入实施“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支持优质企业加快上市步伐。

    (五)实施创新赋能提质行动

    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造一批“智能车间”“智能标杆企业”。面向工业场景加快部署5G专网、千兆光网等,实现重点工业企业和园区“双千兆”网络全覆盖。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服务型制造业态,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促进产业链绿色发展,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培育绿色供应链,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六)实施产业生态优化行动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落实“一网选中介”,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完善企业帮扶长效机制,发挥好政企圆桌会议、企业精准帮扶等机制作用,持续为企业纾困解难。建立高效联审会商机制,实行“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强化要素聚焦,推动资金、土地、水、电、气、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向重点产业链倾斜。切实保障企业安静生产,明确执法节点范围,细化执法要求。严禁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随意执法,坚决杜绝任性无序的检查考评等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工业倍增升级行动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工作。县科技和工信局负责链长制工作的组织协调,牵头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发展。各产业链牵头单位研究制定“一产一策”,推动链长制工作走深走实;县统计局研究建立产业链统计监测体系;各部门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把链长制工作纳入本部门重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加强调度推进

    建立日常调度机制,县工业倍增办每季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各产业链每半年召开一次推进会,研究解决产业链现代化建设重大问题。建立问题办理机制,不定期召开政企圆桌会议,协调解决各产业链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实行“清单交办、跟踪督办、限时销号”闭环管理。建立提醒督办机制,不定期深入企业和项目一线进行调研督导,综合运用“提醒函”“督办函”等形式,推动问题有效解决。

    (三)加强氛围引导

    树立鲜明用人导向,注重在领导班子中配备熟悉制造业和产业链的领导干部,在产业发展一线锻炼考察优秀年轻干部。各乡镇、部门和单位要加大对推进产业链发展特色典型经验案例的发掘和宣传推广力度,营造抓产业链、抓制造业的共识和氛围。

  • 原文来源:https://solar.in-en.com/html/solar-2442350.shtml
相关报告
  • 《《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解读》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05-04
    • 2018年4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信部联电子〔2018〕68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更好理解和贯彻实施《行动计划》,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负责人就《行动计划》进行了解读。 问:《行动计划》出台的产业基础是什么? 答: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光伏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有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成为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一张崭新名片和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从产业基础来看,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在制造业规模、产业化技术水平、应用市场拓展、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均位居全球前列,已具备向智能光伏迈进的坚实基础。 一是制造规模全球领先。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逆变器等光伏主要产品产量均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并持续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中国产品在2017年的全球产量占比中:多晶硅占55%、硅片占83%、电池片占68%、组件占71%、光伏应用市场占47%,各环节产量前10名的企业中有半数以上位于中国大陆。 二是产业化技术不断突破。多晶硅行业平均综合电耗已降至70KWh/kg以下,综合成本已降至6万元/吨。普通结构单、多晶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已分别达到20.2%和18.6%,高效电池达到21.3%和19.2%,黑硅、PERC、N型等电池技术以及半片、MBB、双玻双面等组件技术快速产业化。 三是应用市场快速成长。2017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达到53.06GW,占全国电源新增发电的装机39%,连续5年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全球第一;累计装机130.25GW,连续三年全球第一,占全球光伏总装机量的32.4%。 四是产业体系逐步健全。我国已基本实现常规光伏产品生产线的设备配套,浆料、背板、铝边框、光伏支架、封装胶膜、光伏玻璃、逆变器等辅材辅料和发电部件也已能够实现产业供应。随着《太阳能光伏产业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发布实施,光伏相关标准制修订速度正在加快,检测测试认证机构正在逐步建立健全。 问:《行动计划》出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答:光伏行业是基于半导体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而兴起并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也是未来全球先进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其重要性随着国际绿色能源需求拓展而日益凸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创新引领、绿色低碳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这对光伏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行业发展自身来说,当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正处于从追求规模与速度向重视效益与质量转变的关键时期,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移动宽带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光伏产业从自动化向智能化升级,加快实现智能制造和智能应用,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综上考虑,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率,加快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动能,实现光伏智能创新驱动和持续健康发展,支持清洁能源智能升级及应用,按照《中国制造2025》和“十三五”系列规划的总体部署,相关部门共同编制了《行动计划》。 问:《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和主要思路是什么? 答:《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智能光伏产业生态体系。 围绕上述要求,基于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创新驱动、产用融合,坚持协同施策、分步推进等原则,通过统筹资源、协同施策,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提升光伏产业智能制造水平,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光伏产业深度融合,鼓励特色行业智能光伏应用,促进我国光伏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问:《行动计划》的发展目标是如何考虑的? 答:从智能光伏工厂建设、智能制造技术装备突破、智能光伏产品供给、智能光伏系统建设运维、智能光伏产业发展环境等多个角度出发,《行动计划》提出了到2020年的总体发展目标。例如,提出智能光伏工厂建设成效显著,行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实现突破,支撑光伏智能制造的软件和装备等竞争力显著提升。再如,提出智能光伏产品供应能力增强并形成品牌效应,“走出去”步伐加快;智能光伏系统建设与运维水平提升并在多领域大规模应用,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又如,提出智能光伏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人才队伍基本建立,标准体系、检测认证平台等不断完善。同时,围绕上述目标,细化为多项具体行动。 问:《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有哪些?为何选择这些方向? 答:与发展目标相对应,《行动计划》分别从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智能光伏集成运维,促进特色行业应用示范、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四大领域,提出了相关重点任务。 一是提升行业智能制造水平,推动光伏基础材料、先进太阳能电池及部件生产的智能升级,提高光伏产品全周期信息化管理水平。例如,目前我国重点企业电池和组件生产自动化水平已经得到明显提升,但在多晶硅后端处理、铸锭/拉棒到切片等环节的自动化水平还有待提升。同时,虽然生产自动化已经取得一定进步,但行业生产制造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仍较低,需进一步提升。 二是提升智能光伏产品和技术供给能力。智能光伏产品应用、光伏系统智能集成与运维能有效提升光伏系统设计能力、提升发电量、降低建设与运维成本,是降低光伏发电成本的重要途径。目前行业已经在研发相关的智能光伏产品,并在推动光伏系统智能集成与运维,但相关产品供给能力仍然有限,技术尚待完善,采用无人机、自动清洗机器人等智能集成与运维技术仍有场景限制,还未大规模推广,需进一步加以扶持。此外,针对分布式光伏市场提出加快发展安全可靠、优质高效、使用便利的户用智能光伏产品,并鼓励光伏与其他行业相结合发展新型光伏产品。 三是促进特色行业应用示范,联合相关部委共同开展智能光伏工业园区、智能光伏建筑及城镇、智能光伏交通、智能光伏农业、智能光伏电站、智能光伏扶贫等应用示范。统筹多方力量促进智能光伏发展。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推进智能光伏产品、系统和服务的应用,为智能光伏产业发展创造广阔市场空间,从而拉动智能光伏产品、系统和服务供给能力的提升。特别是积极推动高转换效率、高可靠性能的智能光伏产品在一些典型行业加快推广应用,既能促进智能光伏产品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也可通过应用模式的创新进一步激发光伏产业转型升级的活力。 四是完善智能光伏产业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智能光伏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建设研发、检测认证、科技服务、孵化器等智能光伏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发展,标准先行,推动智能光伏产业发展,需建立从智能光伏产品与测试方法、智能生产与评价到光伏系统智能运维等领域的标准体系,同时支持各环节的检测认证工作,以规范产业发展。此外,也需为智能光伏领域相关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众创众筹等创新创业环境。 问:如何保障《行动计划》的实施? 答:为保障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行动计划》提出四方面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和政策协同。六部门将建立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协作配合,形成合力,同时充分发挥地方相关主管部门力量,确保行动计划各项任务措施落实到位。 二是推动智能光伏试点应用。培育一批国家智能光伏示范企业,支持若干行业特色智能光伏项目建设,探索智能光伏建设先进模式并加强全国推广。 三是加大多元化资金投入。建立智能光伏领域产业发展基金,引导多方资本促进智能光伏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加大对智能光伏产业扶持力度。 四是促进光伏市场规范有序发展。逐步完善相关标准检测认证等体系,建立智能光伏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加强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对消费者的使用培训服务。
  • 《2023年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产融合作“白名单》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3-12-26
    •   为推动金融支持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省金融监管局,围绕江西省12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和6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经认真梳理、征求意见、仔细核实,形成了《2023年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产融合作“白名单”》。 其中: 电子信息产业118个—— 重点集群(22个)   南昌高新区光电及通信产业集群   南昌经开区光电产业集群   南昌临空经济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九江经开区电子电器产业集群   共青城电子信息(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瑞昌电子信息(光电)产业集群   新余高新区光电产业集群   分宜光电信息产业集群   赣州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龙南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信丰数字视听产业集群   高安光电产业集群   井冈山经开区通讯终端设备产业集群   吉安县数字视听产业集群   泰和触控 显示器 产业集群   吉州通讯传输系统产业集群   遂川线路板及移动电源产业集群   安福电子数据连接线产业集群   吉水电子信息(印刷电路板)产业集群   万安电子信息(线路板)产业集群   广丰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抚州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重点企业(96个)   南昌华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立讯智造有限公司   南昌龙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美晨通讯有限公司   南昌勤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诚志股份有限公司   赣州立德电子有限公司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赣州同兴达   南昌新华电缆有限公司   博硕科技(江西)有限公司   江西红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柏兆(吉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九江德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欧迈斯微电子有限公司   江西大有科技有限公司   协讯电子(吉安)有限公司   吉安市井开区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吉安市优特利科技有限公司   摩比通讯技术(吉安)有限公司   赣州海富莱电子有限公司   上饶市弘业新能源有限公司   南昌同兴达精密光电有限公司   吉安市木林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赣州市深联电路有限公司   江西住电电装有限公司   吉安满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晶浩光学有限公司   九江恒通自动控制器有限公司   江西航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吉安市木林森实业有限公司   江西省宏瑞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中科泛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景旺精密电路有限公司   江西联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铜博科技有限公司   吉安市华阳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奥普照明有限公司   南亚新材料科技(江西)有限公司   江西吉安奥海科技有限公司   佛吉亚歌乐电子(丰城)有限公司   江西广通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九江德富新能源有限公司   江西金一电缆有限公司   江西联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祥喆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南昌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泰豪创意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科骏实业有限公司   江西格如灵科技有限公司   联通灵境视讯(江西)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中直新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江西联创精密机电有限公司   南昌市小核桃科技有限公司   南昌菱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江西鉴真防务技术有限公司   江西合众思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南昌泰豪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   中软云联(江西)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中业光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中科伟青云虚拟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江西雄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江西思贤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省映尚科技有限公司   南昌市一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江西海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沃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南昌威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慧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江西拓荒者科技有限公司   南昌虚拟现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南昌世弘泛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南昌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江西影创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南昌云虫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汇通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南昌小派虚拟现实有限公司   江西耀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南昌凌霄算域科技有限公司   南昌三极光电有限公司   江西情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明天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领跑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小马奔腾影视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骏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飞凡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省瀚皇典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江西省君和睿文创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恒必达实业有限公司   江西终极知世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憶源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花脸元宇宙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江西晶库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装备制造53个—— 重点集群(9个)   南昌经开区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南昌县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新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赣州经开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抚州高新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南昌高新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崇仁变电设备产业集群   芦溪电瓷产业集群   瑞金电线电缆产业集群 重点企业(44个)   麦格纳动力总成(江西)有限公司   江西五十铃发动机有限公司   江西江铃底盘股份有限公司   南昌宝江钢材加工配送公司   江铃实业有限公司   江西新电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江西江铃李尔内饰系统有限公司   南昌有星电子电器公司   江西荣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赣州群星机械有限公司   江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   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江铃专用车辆厂有限公司   江铃集团晶马汽车有限公司   江西江铃汽车集团旅居车有限公司   江西江铃汽车集团改装车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   江西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   山东凯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赣州分公司   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江西太平洋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金一电缆有限公司   江西越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电缆有限公司   江西金杯赣昌电缆有限公司   南昌新华电缆有限公司   江特电机   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佳时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中微半导体   赣州好朋友科技   江西中机有限公司   丹巴赫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珐玛珈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绿萌科技有限公司   小马机器人有限公司   江西怡杉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日月明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联重工   江西变电设备有限公司   江西明正变电设备有限公司   江西赣电电气有限公司   全名单,请下载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