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 全国首创12.3寸金属氧化物Mini LED车载显示屏》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3-09-22
  • 2023年8月29日,由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主办的中国(上海)国际显示技术及应用创新展(DICEXPO)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作为一年一度海内外新型显示行业极具影响力的展览会,华佳彩受邀参展,并携金属氧化物Mini-LED车载屏、OLED屏、高端平板屏等最新研发成果重磅亮相,吸引业界众多精英和同行受众的驻足参观。与此同时,大会举办的国际显示技术创新大奖,华佳彩申报四款创新产品均得到业界领袖和专家评委的高度认可,斩获“一金三银”四大奖项。其中,全国首创12.3寸金属氧化物Mini-LED车载显示屏更是在展会上大放异彩。
    得益于智能汽车的快速渗透,智能座舱对中控显示、仪表盘等需求持续增加,带动车载显示市场规模的不断成长。华佳彩抓住汽车转型机遇,积极布局车载显示领域,针对车载屏差异化需求做出创新尝试。依托自身在显示领域的核心技术积累,华佳彩推出全国首创12.3寸金属氧化物内嵌式触控Mini-LED车载显示屏,将超卓的金属氧化物技术带到车载显示领域,激发用户感受全新驾驶体验。是迄今为止国内首家将金属氧化物技术与Mini-LED背光技术相结合的厂商。
    全国首创12.3寸金属氧化物Mini LED车载显示屏
    -荣获DIC AWARD 2023国际显示技术器件创新金奖
    采用自主研发的金属氧化物技术,具有高信赖性、高分辨率、高对比、低功耗、低成本等优势。搭载行业领先的Mini-LED显示技术,屏幕无需显示的区域,背光可分区单独关闭,解决了用户为屏幕耗电导致里程减少而担忧的问题,Mini-LED技术亦可实现高达1000,000:1的对比度,更高的背光分区数量为车载屏带来了更加卓越的亮度以及绚丽的色彩,使其实现节能效益的同时还带来优异的视觉效果。此外,还集成了内嵌式触控(in-cell)技术,提供更灵敏的触控操作性,结合3D实时导航系统相辅相成,提升人机交互性能,带来更震撼的驾乘体验。
    10.25寸金属氧化物车载臻彩屏
    -荣获DIC AWARD 2023国际显示技术应用创新银奖
    采用华佳彩自制金属氧化物技术,具有高分辨率(1920x720)、低功耗、高透过率及高对比(1500:1)的特点。采用三栅极驱动(Triple Gate)技术,相较于传统方案可大幅精简IC(减少2/3),使产品极具成本优势,搭配GIP电路可实现极窄边框。该面板还采用QDYES技术,可大幅提升色域表现,使NTSC从72%提升至100%,达到DCI-P3广色域标准,提供媲美OLED的色彩显示效果。
    13.3寸金属氧化物MUX内嵌式触控节能屏
    -荣获DIC AWARD 2023国际显示技术器件创新银奖
    采用华佳彩自制金属氧化物技术,搭配内嵌式触控技术,因金属氧化物电子迁移率较高,可达到高分辨率、高透过率及高对比(1500:1)等特点。此外,还可实现解多工器(Demux)技术,减少讯号线使用数量,亦可同步支持高帧率120Hz操作,消除画面撕裂感。IC驱动采用non-TCON方案(Tcon Embedded Driver),相较于传统方案可大幅精简IC,简化模组和供应链管理,实现节能效益。此外,利用金属氧化物技术高讯噪比的特点,搭配主动笔可使笔触更灵敏。该面板还采用QDYES技术,达到DCI-P3广色域标准,提供媲美OLED的色彩显示效果。
    12.6寸金属氧化物2.5K高刷高灵敏臻彩屏
    -荣获DIC AWARD 2023国际显示技术应用创新银奖
    采用华佳彩自制金属氧化物技术,搭配内嵌式触控技术,因金属氧化物电子迁移率较高,可将器件尺寸设计缩小,达到高分辨率、高透过率及高对比度(1500:1)的特点。支持2.5K超高清分辨率及120Hz高刷新率,不仅使画面更加真实细腻,还可消除画面撕裂感,为电竞、体育赛事爱好者提供更加流畅的观看体验。此外,还可支持主动笔使用,利用金属氧化物技术高讯噪比的特点,搭配主动笔可使笔触更灵敏,达到更佳书写体验。该面板还采用QDYES技术,可大幅提升色域表现,使NTSC从72%提升至100%,达到DCI-P3广色域标准,提供媲美OLED的色彩显示效果。
    以研发创新为宗旨,赋能OLED显示生态发展
    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显示技术基础上,华佳彩研发团队攻坚技术壁垒,在展会现场展示了最新研发成果:2.06”OLED显示屏以及5.5”OLED车载屏,不仅可实现超高对比度、快速响应、轻薄、色彩丰富等优异性能,还因金属氧化物技术漏电流较低,可极大地降低面板功耗,实现节能省电。
    DIC AWARD国际显示技术创新大奖的创立旨在表彰在国际显示产业链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创新产品技术,此次斩获“一金三银”四大奖项,是对金属氧化物创新技术成果的大力肯定。未来,华佳彩也将进一步抢抓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新机遇,集中力量攻克Mini-LED新型车载、OLED显示等核心关键技术,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公司长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也为全球显示产业链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报告
  • 《大化所在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设计方面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an
    • 发布时间:2018-03-09
    • 近日,大化所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创新特区研究组(DNL19T3)孙剑、俞佳枫副研究员团队利用火焰喷射法(Flame Spray Pyrolysis , FSP)的高温淬火过程,将金属氧化物中的晶格氧锁定在亚稳态,从而大幅增强了晶格氧的活性,使CO氧化反应速率比传统催化剂的反应提高了10倍。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化学科学》(Chemical Science)。 由氧化物中晶格氧参与的氧化还原循环广泛存在于催化氧化反应中。其中,晶格氧的释放速率是反应的速控步骤,因此,增强晶格氧的活性,从而加速氧化还原循环,是促进催化氧化反应的重要手段。该团队巧妙地利用高温淬火的方法,在保证氧化物晶体稳定形成的同时,削弱了氧化物中金属—氧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晶格氧处于过饱和的亚稳定状态。新鲜制备的Ce-Zr固溶体氧化物中未发现氧空位,亚稳态的晶格氧可稳定存在,而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如低温还原、真空处理、担载金属等)即可释放出大量活泼氧,为CO催化氧化反应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研究发现,与共沉淀法制备的Ce-Zr氧化物相比,采用FSP方法制备的氧化物所能提供的氧空位数量增加了19倍。该研究成果为新型氧化物催化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 《金属氧化物涂层使石墨烯在2017年的启蒙大会上更加多才多艺》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7-11-07
    • 上个月,nanotechweb.org在英国的Ricoh Arena考文垂参加了科学和工业活动的薄膜和涂层技术。在介绍的研究中,有两个项目主要是用金属氧化物纳米管涂层单层石墨烯。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的Adrianus Indrat Aria与剑桥大学和工艺创新中心(CPI)的合作者一起,应用氧化铝形成了一个复合屏障层,而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Peter Petrov使用了钛酸锶的独特特性,制造了一个可调节的电容器。 理论上,石墨烯应该代表一个理想的超薄阻挡层,因为碳原子之间的孔隙比氦原子半径要小。然而,在实践中,晶体的边界和缺失的原子允许蒸汽通过材料渗透,而在飞机之间的弱范德瓦尔斯键意味着即使是叠加的多个石墨烯层也能被穿透。 艾瑞亚报告的解决方案是采用CVD形成的石墨烯单层,然后使用原子层沉积(ALD)涂上25 - 50nm厚的氧化铝层。由于材料具有很强的疏水性,在单层石墨烯上实现保形涂层是很困难的。然而,Aria发现,如果在CVD阶段后立即应用该涂层,则不需要额外的种子层或石墨烯的前功能化,而石墨烯基复合材料仍然是亲水的,或者如果延长停留时间用于达到最佳的饱和条件。所制备的纳米级复合材料适用于金属钝化、器件封装和透明膜层。 虽然一层石墨烯与50纳米氧化铝成双成对,但并没有达到像OLED封装那样的高灵敏度应用所要求的极端不透气性,但在达到必要的水汽传输速率之前,cvd - ald过程可以重复。使用这种技术制造的屏障层可以适当地展示低传输速率,厚度只有几十纳米,相比于目前在电视和智能手机上使用的毫米厚的层。 除了作为屏障材料的用途外,石墨烯当然是由于其optolectronic特性而对微电子的需求。同样,在多层堆叠设备中,也可以应用于涂层和分离活性石墨烯层。这意味着在制作和加工过程中,精细的石墨烯结构可以得到保护,而且它们的性能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保持稳定。 不可能的外延 Petrov还报道了石墨烯上金属氧化物层的沉积,但在这种情况下,材料是钛酸锶(SrTiO3),目的是制造可调谐的电容器。研究首次揭示了石墨烯外延氧化薄膜在SrTiO3和MgO基板上的生长机理。 Petrov描述了在将CVD石墨烯层转移到SrTiO3基板上后,在顶部使用反射高能电子衍射(RHEED)辅助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顶部增加了50纳米厚的SrTiO3薄膜。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x射线衍射(XRD)使研究人员能够确定石墨烯上的SrTiO3纳米层与底层基片保持着一个外延的关系。单层石墨烯可防止氧化层与基体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所以上纳米层的外延生长应该是不可能的。 Petrov解释道,答案在于石墨烯层的初始局部缺陷(如晶界),以及在SrTiO3基底上的石墨烯的范德瓦尔斯键的性质。这些缺陷就像桥柱点,使得SrTiO3的外延生长在石墨烯上。这种SrTiO3柱的生长也增加了界面的绝对应力,导致石墨烯层的部分折叠。对装配式电容器结构的电气测试表明,尽管有孔和多层贴片,石墨烯层的电气性能没有受到影响。 ——文章发布于2017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