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综合了各种遥感数据、建模数据和排放清单,分析了2001年至2016年东南亚大陆生物质燃烧的时空分布及其对当地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我们根据土地覆盖的不同将生物质燃烧分成了四类:森林火灾、灌木丛火灾、作物残茬焚烧和其他火灾。结果表明,月平均火灾点数在3月份到达峰值,为34,512起,月度变化遵循季节规律,这与降水和农业活动密切相关。四种类型的生物质燃烧火灾呈现出不同的时空分布。此外,月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直径小于2.5μm的微粒物质(PM2.5)和一氧化碳(CO)的颗粒物浓度也在3月达到峰值,其值分别为0.62,45μg/ m3和3.25 ×1018分子/ cm2。 AOD的月平均值(r = 0.74,P <0.001)、PM2.5浓度(r = 0.88,P <0.001)和CO总量(r = 0.82,P <0.001)与火灾季节的火灾点数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我们使用正矩阵分解(PMF)模型将PM2.5的来源分解为3个因素。结果表明,PM2.5年平均浓度的最大来源(48%)是因素1(以生物质燃烧为主),其次是因素3(以人为排放为主),达到27%,以及因素2(远程运输/当地自然资源),达到25%。2001年至2012年,年人为排放的CO和PM2.5以及全球大气排放研究数据库(EDGAR)记录的月排放量与PMF分析一致,进一步证明生物质燃烧是东南亚大陆当地空气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